被要求滚出主持界,沦为众矢之的,54岁央视主持董倩做错了什么?

在大众的眼中,但凡是能够成为央视主持人,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品性都一定名列前茅。

然而在一众主持人中,却有这样一人格格不入,能力虽然出众,可采访的时候句句都往人心窝上捅,直接把采访者给弄哭了。

你说说这样的主持人,是怎么还继续在主持界屹立不倒的呢?

说起央视主持人董倩的职业生涯,真可以说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1995年,刚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的董倩偶然参加了中央电视台的招聘考试,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顺利通过考核,进入了《焦点访谈》国际组担任编辑。

刚进央视的董倩完全是个门外汉,她后来回忆说连什么是编辑机都不懂。

办公室里的同事忙碌穿梭,她却只能傻呆呆地坐在办公桌前不知所措,那种茫然和自卑几乎要了她的命。

后来她转去《东方之子》当出镜记者,却没想到生活更是难上加难。

她性格不算外向,对着摄像机就紧张,好几次忘了要问的问题,被领导狠狠批评,连同事都慢慢躲着她。

但董倩没有屈服,她硬着头皮改,采访前把稿子背得滚瓜烂熟,还对着镜子反复练表情、练语气,就怕出错。

白天跟着老同事学,晚上自己啃专业书,连周末都跑到广播学院去蹭课。

1999年澳门回归的大型直播,她终于抓住机会,第一次上直播就表现亮眼,这才慢慢站稳脚跟。

2000年她加入了《新闻调查》担任出镜记者,这个岗位全面培养了她的专业能力。

她说那时候才明白,出镜记者就是观众的眼睛,他们的采访和挖掘深度尤为重要。

2003年,她不仅拿到了主持人梦寐以求的金话筒奖电视金奖,还开始主持《新闻1+1》,后来又接下了《面对面》的采访工作。

她的采访风格特别犀利,总能问到点子上,采访莫言、任正非这些名人时,既专业又有深度,2016到2020年这四年里,居然拿了三次中国新闻奖,其中《时下的华为》还拿了一等奖。

最让人佩服的是2020年疫情那阵子,董倩先后提交6次申请,终于获准去武汉前线。

在武汉的95天里,她40多次进隔离区采访,一口气做了30期《面对面》专访、40场《武汉演播室》直播,还有21期专题片,几乎天天忙到凌晨。

就因为这份拼劲,她后来被评为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连中央领导都肯定了她的报道。

按理说,董倩获得这么多的成就,拥有这么多的主持经验,在央视主持人里面应该是最吃香的。

然而事实上,董倩好几次被网友骂上热搜,甚至有人喊着让她“滚出主持界”,这到底是咋回事呢?

其实早在2008年汶川地震的时候,争议就埋下了伏笔。

当时她去灾区采访,对着一个刚从废墟里救出来的小男孩,一连串问题抛了过去:“被压在下面疼不疼?那时候是不是特别绝望?”

你想啊,孩子刚经历生死劫,精神还没缓过来,哪经得起这么追问。

网友当时就炸了,说她这哪是采访,分明是往人家伤口上撒盐,一点同理心都没有。

本以为这只是次意外,没成想几年后采访郎平,她又把气氛搞僵了。

2013年郎平刚接手中国女排,董倩一开口就问:“你之前当美国队主教练打中国队,心里是不是特纠结?”

这话让郎平当场愣住,半天没接上话。

观众看着都替郎平难受,觉得她这问题问得太刻意,像是故意挑事,一点不尊重人,网上批评她“没情商”的声音又冒了出来。

但真正让舆论彻底爆发的,是2015年天津港大爆炸那回。

当时董倩在现场采访一位年轻消防员,对方刚从火场下来,脸上全是疲惫。

她突然问:“你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吧?要是你出点事,你爹娘怎么办?”

这话一问完,消防员眼眶立马红了,哽咽着说“没法回答”,镜头里那副手足无措的样子,看得人心疼。

这段采访一播,网上直接炸了锅,“董倩滚出主持界”的话题冲上热搜,满屏都是骂她冷血、消费英雄情感的评论,说她为了挖新闻连基本的人情都不顾了。

可争议没就此打住,2019年凉山森林大火后,她又因为采访翻了车。

当时好多消防员牺牲了,她对着幸存的消防员连珠炮似的问:“你跟牺牲的战友关系好吗?你觉得能救他吗?会不会自责?”

这些问题把受访者问得当场情绪崩溃,眼泪止不住地流。

网友的怒火彻底被点燃了,觉得她这是在制造“二次伤害”,明明人家已经够难受了,还非要戳人家最痛的地方,评论里全是“太残忍”“没人性”的指责,那阵子几乎全网都在骂她。

面对铺天盖地的骂声,董倩自己倒没怎么辩解,只是说采访就得“戳到核心”,每个问题都是她深思熟虑过的。

她的老搭档还站出来替她说话,说她只是想客观传递真相,不是故意冷血。

可观众根本不买账,大家觉得新闻专业是一回事,但人情味更重要,不能为了挖真相就把别人的感受抛在脑后。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的提问方式太过犀利,近些年来董倩转变了不少,还在书里写自己“步步紧逼,其实于心不忍”,看得出来是真在反思。

最明显的变化是2024年采访全红婵那次,简直像换了个人。

不仅穿着变了,没穿以前那身严肃的西装,换成了舒服的便装,说话也慢声细语的,一点不催不逼,就慢慢引导着小姑娘开口。

全红婵本来采访经验少,可在她面前特别放松,还聊到“金牌属于中国就好”,这段采访出来,好多人说“第一次觉得董倩真温柔”。

后来采访孙颖莎也是,语气软乎乎的,像家里长辈关心孩子似的,完全没了以前的攻击性。

现在再提起董倩的争议,不少人也慢慢理解了,媒体人确实难,太温和挖不出真相,太犀利又容易伤到人。

但大家真正反感的,从来不是尖锐的提问,而是提问里少了点温度。

从被骂“滚出主持界”到后来有人慢慢认可她的专业,董倩这一路的争议,其实也在提醒所有媒体人:真相重要,人心更重要啊。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娱乐   央视   众矢之的   董倩   采访   消防员   武汉   专业   真相   犀利   人心   观众   记者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