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9枚金牌的冠军,被教练下药终身不育,退役后当搓澡工嫁和尚

喉结突出,体毛浓密,每天都需要用镊子拔除脸上冒出的黑色胡须,这是邹春兰作为女性却不得不面对的煎熬。

文|凌洋

看图文更过瘾!关注我,精彩不断!下方留言区已开放,等你来畅所欲言!#关注有惊喜

2005年,吉林省长春市一家公共浴池里,邹春兰在这里搓澡,每次搓澡收入只有1.45元,最多一天服务50位顾客,挣得75元。

心脏不好的她常常疲惫不堪,接近虚脱,而在她家中某个角落,静静地躺着9枚曾经闪耀夺目的金牌,诉说着一段不为人知的悲剧人生。

1971年,邹春兰出生于吉林省一个贫困家庭,父亲工资微薄,却养育了七个孩子,邹春兰是家中最小的。

初中时,体育老师发现了她的超常力量,特意为她进行了举重测试,她首次尝试便轻松举起90斤重物。

体育老师断言邹春兰是天生的举重人才,推荐她进入省队。

1987年,16岁的邹春兰加入吉林省第一体工队,开始了她的运动员生涯。

短短三年后,年仅18岁的她就在全国锦标赛上夺冠,赢得了人生第一笔奖金。

随后五年,邹春兰开创了中国举重的“黄金时代”,连续蝉联锦标赛冠军,共获得9枚金牌,并创造了多项全国乃至世界纪录。

辉煌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牺牲。高强度的训练带来了不断复发的伤痛,当邹春兰身心俱疲之时,教练王成林向她提供了“秘密武器”,每天一粒“大力丸”,辅以鱼肝油和多种维生素等补剂。

教练宣称这只是为了增强体力和恢复身体,队友们也都同样服用。

这种药物效果显著,邹春兰的状态迅速恢复,比赛成绩屡创新高,但代价是巨大的,没多久她开始长出大量汗毛,嗓音变得粗哑。

当邹春兰向教练询问药物成分时,教练避而不答,还以“国家需要你奉献”为由压制她的质疑。

直到后来她才知道,所谓的“大力丸”其实是违禁药物“大力补”,含有雄性激素。

从进入体工队到退役,邹春兰服用这种药物长达六年之久,总计超过2000粒。

1993年,邹春兰的身体已无法承受药物摧残,她无奈选择退役。

但更惨的是,她的生育系统严重受损,终身失去了孕育后代的能力。

2001年,邹春兰前往上海医院检查,结果令人震惊,她体内的雄性激素水平比普通男性还要高。医生告诉她,她永远无法怀孕了。

“我怀疑这就是当运动员期间吃药造成的后果,”邹春兰无奈地强调。

即使她有生育的意愿,这个36岁、满心渴望孩子的女人,也只能望子兴叹。

退役后,邹春兰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她仅在体工队食堂当过临时工,在体工队解散后做过小吃店,拿到原单位8万元补偿款后,邹春兰开始了自我谋生的道路。

由于长年训练,她的文化程度极低,仅相当于小学三年级水平,甚至连拼音都不会。

她坦言:“当冠军是每个运动员的梦想。为了比赛,我拼命训练,根本没时间学习文化知识。”

她尝试过各种工作,养过鸡、在街边烤过串、做过搬运工。但最终,在朋友的介绍下,她来到一家大众浴池当搓澡工。

在澡堂工作期间,邹春兰结识了丈夫周绍成。他原本是个和尚,因架不住家里的催婚,选择还俗,邹春兰并不在意丈夫的出家身份,认为出家人心地善良。

周绍成在澡堂负责烧锅炉,为人憨厚朴实,从不嫌弃邹春兰没女人味的长相和生活的困境。两人相识相恋后,结婚组建了家庭。

尽管夫妻感情深厚,但他们一直没能拥有自己的孩子,多次医院检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邹春兰体内雄激素水平过高,导致无法生育。

求子无果后,夫妻二人唯一的梦想就是攒够几万元钱,在老家盖几间房子,过着简单平凡的田园生活。

邹春兰的故事被媒体曝光后,迅速引起全国轰动。全国妇联和吉林省体育局注意到她的情况,决定帮助她创业。

经过深思熟虑,邹春兰选择开一家干洗店,2006年4月,吉林省体育局联合全国妇联为她提供了总价值20万元的洗衣设备和一间115平方米的门市房,并安排她免费到北京接受洗衣技术培训。

她每天早上六点半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九点打烊,凭借真诚的服务,洗衣店生意越来越好。

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的影响,不仅剥夺了邹春兰做母亲的权利,还让她的外貌男性化特征明显。

她到底喉结突出,体毛异常浓密。她不得不依赖药物维持女性特征,并且每隔几天就要用镊子拔除脸上冒出的黑色胡须。

2007年,邹春兰通过努力攒够了整容费用,修复了女性容貌,和丈夫拍了婚纱照。

她还写下短文《我想有点女人味》,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重庆一家整形机构看到后,主动邀请她进行整形手术。手术后,邹春兰终于恢复了女性面貌,不再是那个被错认成“叔叔”的模样。

生活改善后,邹春兰积极回馈社会,2008年汶川地震时,她积极捐款,为下岗女工做创业演讲,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她们,给残疾人提供免费培训,传授他们洗衣技术。

邹春兰的故事也促进了制度变革。吉林省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站探索出“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模式,开设全国首个“退役运动员创业培训班”,这一经验在全国推广。

2008年,邹春兰被全国妇联评为“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妇女时代人物”。

同年,她在秦皇岛观看了北京奥运会足球比赛,圆了自己的“奥运梦”。

面对镜头,邹春兰曾经自信地说:“举重和体育运动在我心中依然神圣。如果不从事举重,我可能还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我相信,我们既然能在体育竞技场上拿冠军,也一定能在生活中把自己磨炼成冠军!”

如今,邹春兰和丈夫仍在努力生活着,去年,她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自己终于买了车的消息,已然将曾经沦为搓澡工的苦难翻了篇。

尽管至今他们都没能拥有爱情的结晶,但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感情。

从冠军到搓澡工,再到洗衣店老板,邹春兰的经历令人唏嘘,但她风雨之后见彩虹的坚韧,让她的传奇故事仍旧未完待续。

邹春兰的人生轨迹,展现了一个运动员的辉煌与悲怆,也揭示了中国体育发展过程中那些值得反思的问题。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金牌固然光彩夺目,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与未来发展更值得关注和保障。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3

标签:体育   和尚   金牌   教练   冠军   吉林省   全国妇联   体工队   举重   药物   运动员   体育局   人味   丈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