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迫嫁夫又嫁子:拒绝潜规则远走塞外,她把屈辱变史诗!

现在一提起王昭君,估计好多人脑子里蹦出来的,是游戏里那个放冰锥的法师小姐姐。“故乡的梅花开了吗?”这是一句富有文艺气息的台词。可你知道这轻飘飘的一句问话背后,压着一个真实女人多么沉甸甸的一生吗?

这是真实的王昭君,不是虚拟人物。她和西施、貂蝉、杨玉环并称“四大美女”,但我要说,若论对家国、对历史的贡献之“大”,昭君绝对当得起魁首!为啥?西汉两百来年,派出去和亲的姑娘有十二位,她是最后一个。她奉献出自己的一生,换来了汉朝与匈奴之间近半个世纪的和平!半个世纪啊!这般功劳,难道还不够大吗?如果她当初在皇宫里稍微圆滑那么一点点,也许就没有后来这惊天动地的壮举了,那“落雁”的美名,恐怕也得换人了。

一、“皓月”姑娘美得“落雁”

那是公元前52年,在湖北兴山县(古时候叫南郡秭归),一个普通的农家,得了个女娃,爹妈老来得女,宝贝得不行,取名王嫱,字昭君。说来颇为神奇,民间传说他的父亲王穰,一直没有孩子,于是跑去屈原庙焚香许愿,期望能有一个如屈原般忠君爱国的好后代。嘿,还真灵验了!据说八月十五月圆夜,她娘梦见一轮明月“嗖”地钻进了怀里,不久就生下了这个粉雕玉琢的小姑娘,乳名就叫“皓月”,跟那明月似的。

那她到底有多美?咱们后世看不着,但唐宋八大家的曾巩,在他的《明妃曲》里写了一句:“蛾眉绝世不可寻,能使花羞在上林。”就是说她那眉毛漂亮得世间再也找不出第二份儿,连御花园(上林苑)里的鲜花见了她,都得羞得低下头!这可不是夸张,那时候叫她“明妃”,是为了避晋朝皇帝司马昭的名讳(“昭”字犯忌讳了),所以后来很多诗词里的“明妃”,指的就是她。李白也写过:“明妃一朝西入胡,胡中美女多羞死。”美貌的杀伤力,竟能跨国界得到认证!

而且人家昭君可不是花瓶,琵琶弹得那叫一个绝!传说她出塞的路上,离家乡越来越远,心里那个愁啊苦啊,无处排解,就抱着琵琶弹了一曲《琵琶怨》。那调子凄美哀婉,加之她有绝世容颜。彼时,天上南飞的大雁瞧着听着,竟忘了振翅,“扑棱棱”地落下一片。这就是“平沙落雁”的典故,她“落雁”的雅号,就是这么来的。你想,这么个才貌双绝的姑娘,搁在古代,那指定是皇帝的“囊中之物”啊。

二、当耿直女孩遇上“潜规则”

果然,公元前38年,汉元帝搞民间选秀,14岁的王昭君作为南郡的“颜值担当”,被选进了皇宫掖庭,成了宫女。按理说,她这条件,见皇帝那不是分分钟的事儿?可邪门了,从她入宫那年算起,整整五年!五年了!皇帝竟连她的一根发丝都未曾得见!你说奇不奇怪?

这里面猫腻很多!原来皇帝老儿选秀,美女太多看花眼,就找了个偷懒的法子:让画工把宫女们都画下来,他对着画像慢慢挑。于是,画工瞬间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宫女们为了在画像上显得美貌些,皆纷纷塞钱行贿。据《西京杂记》说,多的能给十万钱,少的也得五万!其中有个叫毛延寿的画工,画人像特别有一手,画谁像谁,丑俊老少都跑不了。

当时的王昭君刚进宫,哪里会懂得这些歪门邪道。再加上对自己容貌那叫一个自信,心想着:“凭我这模样,还怕皇上看不见?”毛延寿给她画像时,眼神暗示了好几回,意思“你懂的”。可昭君偏偏不吃这套,理都不理,估计还甩了几个白眼过去,意思“老娘天生丽质,用得着你画蛇添足?”

毛延寿哪受得了这个气?好家伙,你非但不给我钱,竟然还敢怼我?行!你不是美若天仙吗?我给你画成“如花”(自行脑补星爷电影里那位)!于是乎,一幅“精心修饰”的画像送到了汉元帝案头。结果可想而知,皇帝一看,哦,长这样啊?算了算了,旁边候着去吧!昭君就这么稀里糊涂地在深宫里,白白蹉跎了五年大好青春。后来李商隐还写诗讽刺毛延寿:“毛延寿画欲通神,忍为黄金不顾人。”

三、“真面目”让人瞠目结舌!

公元前33年,匈奴老大呼韩邪单于跑来长安,对汉元帝说:“哥,咱俩和好吧,你给我个公主当媳妇儿,以后咱们就是亲戚了!”和亲?宫女们一听这消息,吓得腿都软了!在那个时期,在汉人眼中,匈奴就是茹毛饮血的蛮夷之人,远嫁过去?那跟跳进火坑有啥区别?谁也不愿意去。

就在一片死寂之中,一个声音陡然响起:“我去!”

谁?正是王昭君!

为何?你想想,她在宫中幽居了五年,竟然连皇帝的影子都不曾见着。毛延寿那幅画就像一道无形的墙,把她死死困在深宫,前途一片漆黑。继续耗下去?可能老死宫中都没人知道。与其这样,不如搏一把!远嫁匈奴虽然是龙潭虎穴,但好歹是个“阏氏”(相当于王后),说不定还能做点事!这就像咱们现在碰上死胡同,与其原地等死,不如换个方向,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呢?就是这个看似绝望的选择,最终把她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中央,成就了“四大美女”之一的千古芳名。

临行之际,汉元帝总归是要见一见这位“和亲公主”的吧?这一见,不得了了!史书有载:“帝见之,大惊,意将留之。”汉元帝刹那间便看得瞠目结舌!这姑娘生得极为貌美,貌若天仙恐也不过如此。谈吐竟如此得体!真真是肠子都悔青了。心中定然已将毛延寿的祖宗十八代逐一咒骂了个遍。可他能反悔吗?呼韩邪单于在旁边眼巴巴看着呢,满意得直搓手!一国之君,一言九鼎,金口既开,焉能自食其言?罢了,昭君出塞之事,便如此定下了。

据说昭君走后,汉元帝气得火冒三丈,立刻严查画工受贿案。结果如何?那些收受钱财、办事徇私的画工,毛延寿也在其中,全部都被斩首!抄家时发现,个个家财万贯。王安石后来写了首诗讽刺这事儿:“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意思是你皇帝自己眼瞎,怪人家画工画不出神韵,杀毛延寿也是白杀!迟来的正义,对昭君来说,早已毫无意义。

四、从和亲使者到“文化大使”

这一年,19岁的王昭君,抱着她心爱的琵琶,告别了故国亲人,踏上漫漫北行路。到了匈奴后,她被封为“宁胡阏氏”,这个称号意义非凡。“宁胡”,就是能为匈奴带来安宁的王后。她没像之前的和亲公主,整天哭哭啼啼以泪洗面。这姑娘,有种!环境恶劣?生活不习惯?那就想办法让它习惯!

饮食不合口味?自己动手改良便是。传说,她让厨师把粉条和油面筋泡相融合,而后以鸭汤为底料来炖煮。就这样,一道流传至今的美食——“昭君鸭”应运而生。西北夏天爱吃的“酿皮子”,据说也有个名字叫“昭君皮子”,也是她的功劳。喝不惯羊奶?那不妨学着去喝。她努力地融入胡人的生活。

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一面劝丈夫呼韩邪单于与汉朝友好往来,一面于春暖花开之际,教牧民植树种花、饲养牲畜、纺纱织布……把汉家文明的种子,逐粒播撒在广阔的草原之上。史料记载,昭君出塞后,边境安宁得,“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一派祥和景象。

五、跨越伦理的牺牲与最后的归宿

公元前31年,她的丈夫呼韩邪单于溘然长逝。昭君心想:我的使命完成了!我终于可以回家了!她立刻写信给汉朝皇帝(当时汉元帝已死两年了),请求回归故土。

她等来了冰冷的三个字:“从胡俗”

什么叫“从胡俗”?这就要说到匈奴人最让中原人诟病的“收继婚”制度,也叫“转房”。简单说,就是老爹死了,他的老婆(除了亲生母亲),由儿子继承!也就是说,呼韩邪辞世之后,昭君就得嫁给其儿子——她的继子。复株累单于!

对于自幼深受汉家礼教熏陶的昭君而言,这事真的是晴天霹雳!这简直是奇耻大辱!她陷入了绝望的深渊。然而,汉朝的新皇帝汉成帝,正忙着享乐呢,根本没心思理会这个远在塞外女子的屈辱与哀求。“从胡俗”,三个字,轻飘飘地掐灭了她最后一丝回乡的希望。

说到这收继婚,其实严格讲也不算匈奴独有。司马迁老爷子说匈奴人本就是夏朝人的后代,只是后来跑草原去了。在《左传》这些古书里,中原古代也有类似风俗,叫做“蒸报”。“蒸”就是儿子娶后妈,“报”就是弟弟娶嫂子。只不过后来儒家思想成为主流,中原才慢慢废除了这种习俗。

回国无望,身不由己。面对这荒诞又屈辱的命运,昭君无奈,只能强忍着巨大的痛苦,嫁给了复株累单于。她内心的悲苦无处诉说,只能化作一首《怨词》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 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 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婚后,王昭君依旧强自振起,殚精竭虑地担当起“阏氏”这一角色。她给复株累生了两个女儿,也依然在努力维持着汉匈之间的和平纽带。转眼十一年过去,漫漫黄沙吞噬了青春,也磨平了归乡的奢望。她不再奢求回到那片魂牵梦萦的土地,只祈求两国百姓安康,山河无恙。无论多么困苦艰难,她皆会牙关紧咬,顽强支撑下去。这就是一个和亲女子的宿命,从她举手那一刻起,就注定了要用一生去扛。

公元前19年,仅仅33岁的王昭君,病逝在遥远的塞外大漠。按照草原习俗,本不修坟墓。但匈奴人感念她的恩德,为她修建了一座衣冠冢,名为“青冢”。一千多年过去了,多少帝王将相、英雄豪杰都化作了尘土,唯有这座矗立在大青山下的青冢,迎着日升月落,无声地诉说着那个古老的故事。诗圣杜甫路过此地,感慨万千,写下了不朽名篇《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青冢黄昏,成为她永恒的印记。

公元2年,王昭君的长女奉召进长安,入宫服侍当时的太皇太后王政君(汉元帝的皇后)。女孩站在母亲曾经生活过的汉宫庭院里,想象着母亲的身影。那一刻,她或许才真正理解了母亲心中那锥心的乡愁。

对王昭君而言,长安是她永远无法归去的故乡;而对这个女儿来说,草原才是她熟悉的家乡。那句在游戏里被轻飘飘问出的“故乡的梅花开了吗?”,背后是一个女人用一生血泪也无法抵达的归途,是“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山一盏灯”的永恒遗憾。

—— The End ——
作者:倾卿颜
图片源自网络,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
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4

标签:游戏   塞外   屈辱   史诗   潜规则   昭君   单于   匈奴   画工   皇帝   青冢   公元前   汉朝   宫女   汉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