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殷商”展览首周观众量突破2.8万人次

原标题:“看·见殷商”展览首周观众量突破2.8万人次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推出多项服务举措

青铜手与牛尊将在端午同框亮相

昨日(25日),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首都博物馆获悉,自“‘中华文明起源’系列展之:看·见殷商”展览于上周一开幕以来,参观人数持续攀升,首周观众量突破2.8万人次。为满足广大观众需求,备受瞩目的殷墟牛尊将延长展出时间至6月2日,与即将在5月30日展出的青铜手同时亮相。

据首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大运河博物馆迎来了展览开幕后的首个客流高峰。数据显示,周六单日入馆的观众在1.5万人次左右,较展览开幕前日均参观人数有大幅增长。为应对大客流,馆方迅速采取多项措施,包括增设遮阳排队通道,增加志愿者和工作人员数量,优化参观路线等,确保观众能够获得良好的观展体验。

增设遮阳排队通道分批限流入馆

昨日9时30分,距离开馆还有半小时,大运河博物馆入口处就已排起长龙。北京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在遮阳棚搭建的排队通道内,观众有序等候入场,安保人员在队伍两侧维持秩序。游客王女士一家四口专门从海淀过来,一大早就来排队了,“想早点看展,下午还能去旁边的图书馆和绿心公园逛逛,现在排队的时间正好能给孩子们看看殷墟的科普视频。”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排队通道旁贴心地设置了展览的直播回放视频的二维码,观众扫码即可获取“看·见殷商”展相关的背景知识。在10时开馆之后,游客按工作人员指示分批次进入博物馆。因为入馆参观殷商展的游客数量较多,馆方在“看·见殷商”展所在的1、2号展厅外再次采取限流措施,让游客分拨从展厅的多个入口进入展厅。

亚长牛尊“加班”至6月2日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展览中临时“出差”的展品——殷墟牛尊,原定仅展出7天,计划于5月25日结束“出差”返回原收藏单位。但开展以来,众多观众通过博物馆官方平台留言,表达对这件珍贵文物的喜爱,希望延长其展出时间。最终首博决定将牛尊的展期延长至6月2日。

据了解,牛尊通长40厘米,出土于安阳殷墟花园庄村东地亚长墓。整体呈体态健壮的牛形。头前伸,嘴微张,面额下凹,目字形眼,眼球凸出,两耳外展,头上有扁三棱状、向后弯卷的双角。背微下凹,上有一长方形盖,盖中部有半环形小钮,盖与器身为子母口扣合。牛腹丰肥,腹下有四条粗短的腿,足末端显蹄瓣,后部有凸起的小趾。臀部外鼓,臀后有一下垂短尾,尾端呈纺锤形。

牛尊纹饰繁缛,纹饰中有动物26个以上。牛眼两侧各饰一小虎纹,牛下颌两侧各饰一鱼纹。耳下饰小鸟纹,牛双角饰节状纹,颈两侧饰夔纹,牛颈上部饰兽面纹,腹部两侧饰虎纹,牛尾左右两侧各饰一“S”形直立夔纹。牛臀部及四足还有夔纹。尊上所有的主纹均以细密的云雷纹衬地。尊盖上钮两侧各有一夔纹。盖钮顶部饰菱形纹,钮足两端饰兽面纹。在牛颈下部与器盖内壁有铭文“亚长”二字,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建议游客错峰参观

与此同时,原定于5月30日接替牛尊展出的青铜手也将如期亮相,这意味着在端午节假期期间,观众将有机会同时欣赏到两件珍贵文物。

即将亮相的青铜手长13.03厘米,最宽处5.61厘米。大小比一般成人手略小,呈微曲半握状,比例与普通人手相似,五指微伸,指尖圆滑,指甲微露,指关节清晰可见。手背上装饰了一半兽面纹,在兽面纹旁边还有一个眼睛的图案。这只造型逼真的青铜右手,出土自商代将军亚长的墓葬,是目前全国发现的唯一一件青铜手型器,很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假手”。不过,因为其为出土孤品,关于它的用法,学者众说纷纭,除了“假肢”外还有“权杖”“工具”等说法。

首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提示,目前大运河博物馆上午时段的参观游客较为集中,博物馆每日开放至晚上8点,建议游客选择15时至19时错峰参观,避开人流高峰,以获得更好的观展体验。

(北京青年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27

标签:历史   殷商   观众   博物馆   青铜   殷墟   北京青年报   游客   大运河   纹饰   首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