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品牌价值研究院 付克友
英国学者艾伦·麦克法兰在著作《绿色黄金:茶叶帝国》一书中说:只有茶叶成功地征服了全世界。
的确,茶是中国赠予世界的一片神奇树叶。在几百年前的欧洲,能喝上一口纯正的中国茶,曾经是贵族阶层标配。在某种意义上,品味一杯茶,就是在品味一段五千年的文明史。
所以今天,当中国新式茶饮品牌走出国门,成为外国民众的消费新宠,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让人意外的恐怕是,为什么它们没有早一点出发?
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说:中国品牌凭借科技含量、文化底蕴、设计灵感以及融通中外的情感价值,正在赢得越来越多海外消费者的青睐。
她说的当然不只是茶饮品牌,还有更多的中国产品品牌。她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是高质量发展的产物,得益于中国完整的产业体系、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和长期的创新研发。
中国茶饮品牌出海的背后,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一场升维。中国品牌的崛起,除了有中国制造的硬实力支撑、物美价廉的高性价比,还需要软实力的承载和输出,需要与海外消费者建立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
是时候了,在新的历史节点,事所必至,势所必需。这大约也是一杯茶饮的品牌使命。
如果回头来看,大量欧美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兑现品牌溢价,这与餐饮品牌的进入相伴相生、如影随形,背后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们凭借文化势能定义“高端”,让产品成为文化载体,同时为其他品牌提供一种文化想象。
比如,可口可乐就被认为是西方生活方式的启蒙者,上个世纪90年代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甚至具有“奢侈品”属性,成为送礼佳品;后来的星巴克则制造“第三空间”与阶层认同,通过“咖啡社交场景”重构消费习惯,作为新一代“小资生活”代表,被追捧为“品味认证”。
不得不说,在这个方面,饮品品牌相比其他产品品牌,有抢占消费者心智的先天优势。一是生理绑定,通过味觉神经进行征服;二是高频消费,通过低决策成本嵌入生活习惯;三是场景渗透,从早餐到午餐,甚至到夜店,可以覆盖一天24小时的行为链。
当然更重要的是文化叙事,一杯饮品可以成为社交货币,摇身一变成为身份标签,也可以入乡随俗,无限融合地域元素,消除文化隔阂,增加好感度和接受度。这是新式茶饮品牌出海的品牌意义。
“中国制造”的品牌升维还任重道远。比如,2024年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为7679亿美元,但分析显示,实际的利润留存率小于20%。根本原因,当然是中国仍处于“微笑曲线”中底部,直接表现就是“中国品牌”还不够强势。
反过来看,很多欧美品牌仍然强势,斩获了充分的品牌溢价。比如,2024年苹果总营收达3190亿美元,净利润达937亿美元,占据全球手机市场八成以上利润。而中国代工厂组装一部iPhone,获利不过2美元。
我们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的升维,就需要在全球市场上,打造一批中国的优势品牌。茶饮品牌的出海,是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之旅和品牌之旅。
当然,新式茶饮品牌出海,首先仍然是经济层面的。经历十年井喷式发展,中国新茶饮每年增速从20%以上放缓至5.7%,国内市场增长已见天花板,海外市场自然成为新战场。同时,像海外开店数最多的蜜雪冰城,采取的仍然是低价策略。背后的品牌“护城河”和价格竞争优势,靠的是中国茶饮业建立的全球供应链和数字化精准运营。
另外,我们存在很大的服务贸易逆差,2024年高达11726.8亿元。而茶饮正是服务行业,在这个赛道上有很大的空间去替补。就此而言,茶饮品牌出海,也引领了中国服务贸易的一个新趋势。
从根本上说,茶饮品牌出海是中国品牌出海的一部分,又为更多中国品牌出海赋予了全新的文化内涵。不管是蜜雪冰城在东南亚用3元冰淇淋培育下一代消费者,还是霸王茶姬在纽约以“伯牙绝弦”输出东方美学,都是在吸引消费者用舌尖为中国品牌投票。
品牌出海不只是市场的扩张,更是文化价值的共鸣。这是一张文化出海的“新船票”,登上的是中国品牌出海的“新客船”,讲述的是中国品牌出海的新故事。
每日经济新闻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