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几年在水电上动作不断,尤其是雅鲁藏布江下游这个项目,从规划到开工,足足酝酿了20年,现在终于动起来了。
7月19日,总理亲自去西藏林芝主持开工仪式,这规格可不低。项目总投资1.2万亿元,年发电量能达到3000亿千瓦时,相当于三个三峡大坝的水平,成了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说白了,这不光是为发电,还能带动周边基础设施,拉动经济。
但印度那边反应激烈,阿鲁纳恰尔邦首席部长佩玛·坎杜直言这是个“定时水炸弹”,下游的印度和孟加拉国可能遭殃。两国在水资源上的拉锯战,本来就敏感,现在这个项目一落地,边境摩擦怕是要升级了。但其实,印度的看法是对中国布局的偏见。
这个项目不是一时兴起,早从上世纪末就开始调研了。2000年左右,中国能源部门就编制报告,评估雅鲁藏布江下游的水力潜力。2010年后,技术团队反复进峡谷测水位、地质,论证方案。2021年,它被写进“十四五”规划,正式进入准备阶段。
专家们讨论了地震风险、生态影响,在实验室模拟模型,调整参数。去年12月,政府批准细节,包括建五个梯级电站,用隧道引水,不搞大水库那种传统方式。这样设计,能最大化利用落差发电,还避免大面积淹没土地。
今年7月19日,开工仪式在林芝米林坝址举行。项目由专门集团负责,隧道挖掘机已经进场,工人轮班运材料。预计工期12年,2030年代投产。发电后,主要供电东部省份,缓解能源压力。中国官方强调,这工程不会破坏下游生态,还能调节水位,帮防洪。
青藏高原是亚洲水塔,大部分河流发源地在中国,但中国没用这点搞武器化,反而帮柬埔寨、马来西亚建水电项目。雅鲁藏布江在中国境内水量只有1600亿立方米,到印度那边叫布拉马普特拉河,水量飙到6180亿立方米,大部分来自印度雨季和支流。
所以,就算中国建坝,对印度影响有限,主要还是自家发电需求。印度过去在水资源上对巴基斯坦玩过关闸断水、开闸泄洪的把戏,2024年8月孟加拉国大洪灾,还指责印度无预警放水,虽然没铁证,但历史上有先例。
现在中国建电站,他们就各种反对,觉得中国也可能关水或放洪。说实话,这有点小人之心。中国项目经过反复论证,各专家预估都指向利大于弊,不会破坏下游。印度应该想想,自家也能从稳定水流中受益,而不是一味对抗。
印度对这个项目的反对不是新鲜事,早从2024年底中国批准时就开始了。阿鲁纳恰尔邦首席部长佩玛·坎杜多次发声,7月9日他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中国大坝是下游的“存在威胁”,可能被用来武器化水资源。他强调,阿鲁纳恰尔邦边界是跟西藏接壤,不是直接跟中国。
坎杜出生在1979年,父亲是前首席部长,2011年父亲飞机事故去世后,他接班,从国大党转到人民党,2016年37岁就当上印度最年轻首席部长。2024年他又带人民党赢州议会,继续掌权。
坎杜推动本地基础设施,比如公路从3万多公里增到5万多,建隧道、边境村落装太阳能灯,推广净零碳目标。他启动活力村庄计划,开发中印实控线附近区域,建微型水电项目,发电机装进村子供电。
但在水资源上,他支持在上西昂河建11.5吉瓦大坝,应对上游影响。可当地居民反对,担心环境破坏,抗议堵路,要求更多评估。印度军方增边境巡逻,用卫星监视上游。5月末,印度决定建上西昂水电站,但引发本地冲突,导致增兵和舆论风波。
印度这种反对,有点双标意味。他们在印巴冲突中多次对下游巴基斯坦断水,造成伤亡。现在中国建电站,他们就担心中国也玩这套。但雅鲁藏布江水量在印度境内更大,中国境内段落差大,主要利用发电,不影响总流量。中国没签国际水条约,但也没乱来。
专家指出,坝在地震区,过去2021年冰川崩塌、6.8级地震损现有坝,但中国设计考虑了这些。印度外交部通过渠道表达忧虑,官员标记潜在洪水路径。可现实是,中国项目不会形成大库容,不会截流水源,对印度农业饮用水影响小。
佩玛·坎杜在州议会发言,推动本地项目加速,派团队协商补偿。但抗议延误计划,2025年6月他宣布“水电十年”,目标发电58000兆瓦。中心政府拨350亿卢比,支持上西昂项目。可居民还是不满,担心文化生态损害。
印度媒体炒作中国项目可能武器化水,影响东北部和孟加拉。非政府组织警告,对青藏高原不可逆破坏,影响下游数百万生计。但中国摆现实,项目有益防灾。
中印在边境和水资源上的博弈,藏南问题是核心。中国视藏南为红线,历史上法理上属于中国,2024年5月中旬标准化部分地名,表明立场。
印度实际控制,但舆论暴露矛盾,比如藏南民众喊“我是中国人”的声音,虽是小范围,但反映复杂。雅鲁藏布江项目落地,加剧摩擦。印度觉得电站提升中国在藏南军事投送,电力输出削弱印度对孟加拉影响。中国则称,这是能源战略,实现气候目标。
两国对话继续,讨论数据共享,但没正式协议。中国援助周边水电,没武器化资源。印度担忧下游水安全,布拉马普特拉养育数百万。官员警告中国控制流或洪水时机。但项目设计是跑河式,不大变水流。
印度在上西昂计划面临延误,抗议要求环境评估。军方加强部署,士兵巡查。佩玛·坎杜巡视边境,视察部队,鼓励维护安全,推动教育健康营。
工程推进,隧道逐步成型。中国目标于2035年投产,供电东部。印度监控卫星图像,分析进展。两国在雅鲁藏布江上保持警惕,但工程没中断。事件发展,水坝成持久焦点,但建设按计划。
这个项目考验中印关系。印度应思考,改善关系还是交恶更有利。中国布局落地,已成事实。印度反对不止言论,建自家电站应对。但本地抗议、环境担忧,让计划拖延。
中国强调工程利下游,帮减灾。两国博弈中,水资源成新火线,但也可能推动合作,比如共享水数据。未来,项目投产后,发电效益显现,对下游影响小。印度或许从稳定水流受益,而不是一味对抗。
藏南问题时间问题,但水博弈需理性,避免升级。总之,这事接地气地说,中国修电站自家事,印度担心正常,但双标没必要。长远看,合作比对抗实惠。
更新时间:2025-07-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