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恩怨三百年:从黑船逼门到关税叫板


美日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火药味里夹着生意经,生意经背后藏着旧账本”。

今天看上去这两个国家关系不错,都是“西方阵营里的亲密伙伴”,但实际上,他们历史上翻过的脸、打过的仗、结下的梁子,根本不比美俄轻松。

来,我们按时间线,一波一波给你捋。

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黑船舰队”闯入日本江户湾。

日本当时正处于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状态,看到这种装着蒸汽机的铁壳怪船,直接吓傻。

佩里摆明了意思:

“开港贸易,要不打你。”

于是日本被迫签下《神奈川条约》,打开门户。

对日本来说,这就是被美国用枪口打开的第一次外交,自此,西方列强陆续登门,开始了所谓的“被迫现代化”。

你说这仇能不记一笔?

到了19世纪60-90年代,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下定决心“脱亚入欧”。

日本人非常“务实”地学习美国政治制度、工业技术,甚至在教育、法律和军制上大量照搬西方。

20世纪初的日本,一度被西方认为是“文明东方的代表”。

甚至1910年代,美日之间签署了《兰辛—石井协定》,美国默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

表面上看,美国当时挺日本。

但实际这只是战略利用——美国的算盘是:扶日本牵制中国,顺带在太平洋稳住局面。

而日本也没闲着,它一边“师夷长技”,一边开始扩张野心,尤其是盯上了满洲和东南亚。

两国之间的“蜜月期”,其实早埋了地雷。

到了19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上台,全面侵华,美国看不下去了。

1937年七七事变后,美国开始限制对日出口战略物资,尤其是石油和钢铁。

日本经济高度依赖进口,这就等于卡了脖子。


1941年,日本决定孤注一掷,偷袭珍珠港,打算一举摧毁美国太平洋舰队,赢得“决战前的喘息期”。

结果:珍珠港偷袭成功,重创美国舰队,但没打沉航空母舰;更重要的是:美国彻底怒了。

太平洋战争就此爆发。

美日随后在中途岛、瓜岛、硫磺岛、冲绳展开惨烈交战,最终1945年,美国两颗原子弹直接把广岛、长崎夷为平地。

二战结束,直接把日本打成了战后六十年不敢有军队的国家。

战后,美国主导日本战后重建,麦克阿瑟直接在东京设了“占领总部”。

美国起草了《日本国法》,尤其是第九条——禁止拥有军队,只保留“自卫队”。

虽然说是帮日本“民主化”,但实际上,日本从此成为美国在东亚的“战略附庸”

之后我们来说说最近的美国日本贸易谈判。


一开始日本还是比较硬气的,敢于叫板了。

2025年4月2日美国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最少 10% 的“对等关税”,对主要伙伴国(包括日本)实施高达 24%–25% 的国别关税

针对日本,汽车及汽车零件原本面临 25% 的关税,若无协议,日本可能面临 35% 的关税威胁

日本也是硬生生的挺了个月,想跟特朗普来硬的。

日本政府迅速交涉,但未获豁免。日本首相石破茂于4月7日与总统通话,要求美方考虑日方立场,却未能让步,随后美国商务部坚持不予豁免,双方谈判陷入僵局

谁知道特朗普威胁7 月将对日本国关税提高至 35%。


随着 7 月 9 日期限临近,日本政府承压明显,出口企业面临连月下滑:6 月对美国出口下降 11.4%,汽车出口下跌达 26.7%

现在日本一下子也硬不起来了,赶紧认错道歉。

月 23 日,特朗普宣布与日本达成新协议:将日本向美国出口商品的关税统一降为 15%(原为 25%);日本承诺对美进行 高达 5500 亿美元的投资,并承诺扩大进口美国汽车、水稻及其他农产品。

日本最终还是服软了。

估计日本还是害怕美国来一手。

1980年代,美国以“半导体倾销”为由对日本下手,日本半导体产业一落千丈。

在这场贸易博弈中,日本终于认怂,承认美国“拳头硬”,并主动放低姿态。

虽然表面上妥协了,但日本内部其实并不甘心。


一些日企领导人在背后嘀咕:“这简直就是被逼着交‘保护费’啊!”

不过,面对美国铁腕政策,日本也明白硬碰硬只会两败俱伤。

于是,石破茂政府开始积极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试图借助区域自贸协定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多边框架,减轻对美依赖,分散风险。

与此同时,日本也加快推动国内产业升级,特别是在新能源、半导体和高端制造领域下大力气,试图用技术创新抵消关税带来的压力。

美国这边则借机吹嘘“关税策略奏效”,称这是维护美国就业和制造业的重要胜利。

不过,部分美国企业和消费者对关税上升也表达了不满,因为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日本对美巨额投资的承诺,也引发了不少美国地方政府的期待,尤其是中西部制造业区,希望借此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但双方都清楚,这次“贸易和解”只是暂时的喘息。

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和政治博弈还远未结束。

未来几年,围绕技术保护、数据安全、供应链安全等新议题,两国还会继续较劲。

在这背后,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也在不断影响着美日关系。

总的来说,这场贸易风波是一次双输的博弈。

日本付出了让步,美国赢得了谈判筹码,但代价是全球贸易紧张氛围进一步加剧。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短期内可能感受到物价波动,但长期影响还需观察双方如何调整战略。

美日关系看似稳定,实则建立在:日本长期军事依赖;美国在亚太维持霸权;东亚局势维持现状。

但随着中国崛起、朝鲜不安,日本“想当大人”的声音越来越多。

美国能一直压得住吗?还真不好说。


参考消息:美日达成“大规模”贸易协议

环球时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8

标签:历史   美日   关税   恩怨   日本   美国   贸易   珍珠港   协定   战后   东亚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