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议刚签,特朗普态度大变,对中500%关税将落地?中国看穿这步棋

6月29日,美国华盛顿,一场看似普通的白宫活动上,特朗普的发言引发外界高度关注。他语气轻描淡写地提到:“我们昨天刚和中国签了协议。”但仅仅过去24小时,风向陡然转变。

美国国会突然掀起波澜,一项由共和党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提出的针对中国和印度的500%惩罚性关税法案,迅速获得84位议员联署支持,而特朗普也被曝“明确表示支持”。这场突如其来的变脸风暴,让刚刚签署的中美“休战协议”,瞬间蒙上阴影。

美国议员格雷厄姆的法案内容极为激进。他声称,凡是从俄罗斯购买能源却未援助乌克兰的国家,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高达500%的惩罚性关税。

在他的定义中,中国和印度正是“资助普京战争机器”的主力。他甚至扬言,法案将在7月7日休会后第一时间进入审议流程,并坚信会获得通过。这种赤裸裸的威胁,瞬间点燃全球舆论的神经。

就在短短几天前,瑞士举行的中美经贸谈判,刚刚取得突破性进展。特朗普亲自对外宣布中美签署协议,并在镜头前罕见保持沉默,不再口无遮拦地炫耀成果。

中方则表现得更加谨慎。会后没有联合声明,只有商务部发布简短表述:“中方将依法审批符合条件的管制物项出口申请,美国将相应取消对华限制性措施。”中方展现出的是冷静与克制,而非情绪化回应。

这场看似平静的协议背后,其实暗藏玄机。美国军工产业正陷入稀土短缺的泥潭,尤其是F-35战机所需的417公斤稀土材料,其中87%依赖中国供应。

中国此前宣布对包括镝、铽在内的中重稀土实行出口管制,直接导致洛克希德·马丁减产20%。美国急需中国松绑稀土出口,才不得不暂时握手言和。

特朗普的“变脸”并非无迹可寻。在协议签署后不到48小时,他不仅对媒体表示“中美关系积极”,还在面对记者有关“中国敌对行为”的提问时反问一句:“那美国做的就不是敌对行为吗?”

一时间让记者哑口无言。这番态度转变,表面上是缓和,实质上是策略性的“示弱”——为了稀土而暂时低头。

但格雷厄姆的法案又将风向彻底扭转。这位长期被俄罗斯视为“极端分子”的议员,显然不是一时兴起。他早在4月就提出过该法案,但当时特朗普并未支持,如今却突然转而力挺。

这说明特朗普此举并非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的“阳谋”,旨在借机打压中俄合作,同时试图离间中印和中俄之间的能源伙伴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格雷厄姆声称中国和印度“购买了普京70%的石油”。虽然这一数据夸张,但确实反映出中俄能源合作日趋紧密。2023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超过1.2亿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近五分之一。

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人民币结算、扩大与伊朗、加拿大等国的合作,构建出一个多元稳定的能源安全网络。西方对此极为敏感,担心中国绕开美元控制,构建“去美元化”的能源体系。

伊朗议会近期通过法案,支持关闭霍尔木兹海峡。一旦该战略通道关闭,中国将面临严峻挑战,而俄罗斯正好成为替代性能源来源。这也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战略深意所在,不仅仅是商业交易,更是对地缘风险的前瞻性应对。

特朗普支持格雷厄姆法案的举动,背后是美国对中俄关系的深度忌惮。特别是在北约刚刚签署《盾牌2035》协议,将中国列为“系统性挑战”的背景下,美国不愿看到中国将稀土、能源等战略资源转化为地缘杠杆。但这恰恰说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谈判的主动权。

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也不容忽视。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出口同比下降11.8%,制造业岗位持续流失。若500%关税落地,摩根大通预测美国家庭年均消费成本将上涨3200美元,失业率或升至5.3%。

中国商品早已深入美国家庭的衣食住行,关税一旦加码,受伤的首先是美国消费者。特朗普心中自然清楚这一点,只是希望借威胁换取更多筹码。

在稀土问题上,中国早已布下“技术防火墙”。协议刚签,中国国内稀土企业接到通知,需上报全部技术人员资料,建立“稀土人才白名单”,防止关键技术外流。

商务部还特别强调,稀土出口许可证有效期仅为6个月,政策随时可变,留足战略回旋空间。这等于告诉美方:你不能指望中国长期、稳定、无条件地供货。

特朗普的“谈判艺术”向来双面。一方面释放善意,准备访华行程;另一方面高调支持500%关税法案。就如他对日本所言:“他们倾销数百万辆车,却不买我们的,那25%关税必须付!”对中国也是同样的剧本,一手胡萝卜,一手大棒。

但中国并未被这套老戏码吓倒。官方始终坚持:“妥协得不到尊重,绥靖换不来和平。”面对美方威胁,中国没有盲目反击,而是精准调整关税策略。上半年,对美反制关税最高上调至125%,但并未采取极端对抗方式。这是战略定力的体现,也是大国风范的展现。

印度在这场博弈中则显得左右为难。一方面希望借中美摩擦从中分羹,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中国和俄罗斯。G7期间,莫迪与特朗普擦肩而过,随后印度代表团延长在美停留时间,试图争取豁免。但美国的态度强硬,一旦法案通过,印度纺织、制药、化工等出口产业将直接面临重创。

印度国内智库调查显示,67%的企业担心美国产品涌入将冲击本土市场。这使得印度政府在“要美国市场”与“保本国产业”之间陷入两难。一旦美国强推关税,印度恐怕得不偿失。

中国则看得更加通透。在全球化遭遇逆风的背景下,中国加快推进“自主可控”战略。上半年,粤港澳大湾区高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4%,新能源、生物医药、半导体等产业加速崛起。中国没有在关税战里纠缠,而是把眼光放在下一局棋上。

美国的选举政治也让这场风波更复杂。特朗普在签署协议后选择“低调沉默”,并非不想张扬,而是担心引发市场恐慌。他清楚500%关税若真的落地,不仅会摧毁中美关系,更将反噬美国国内经济,甚至影响他自己的选情。

欧盟、日本、东盟等主要经济体对这场纷争保持高度警惕。欧盟经济部长致函中国,请求“理解欧洲企业的恐惧”,德国车企甚至因稀土短缺减产。中国稀土出口如今优先考虑欧洲,也是一种对美方的“无声回应”。

格雷厄姆500%关税法案的背后,是美国霸权逻辑的延续。他们试图用“二级制裁”的方式,逼迫中国为俄罗斯买单,本质是“治不了俄罗斯,就治俄罗斯的朋友”。但中国早已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角色。中国看穿的,不是一次战术上的威胁,而是整个战略棋局的漏洞。

当美方在社交媒体上高喊“对中强硬”,中国的稀土货轮却驶向德国汉堡而非美国港口。当美国页岩气主产区堆积1.2亿桶无法出口的乙烷时,中国却从容转向加拿大原油,日均进口量达730万桶。谁在掌控局势,高下立判。

特朗普的这场“变脸大戏”,或许能哄住部分选民,但终究躲不过现实的审判。中美协议的墨迹还未干,格雷厄姆法案的阴影却已笼罩而来。贸易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博弈,更是对战略智慧的考验。中国看得清、想得远、动得稳,这才是大国真正的底气。

信息来源:

[1]美议员放话:特朗普同意了,买俄油,中印加税500% 观察者网

[2]特朗普称不考虑延长关税谈判最后期限 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4

标签:财经   关税   中国   态度   协议   美国   稀土   法案   印度   俄罗斯   中美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