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今年到欧盟。
特朗普那边还没动静,欧盟倒先跳出来,想替美国“分忧”,说要对中国搞“二级制裁”,理由是中国购买俄罗斯能源。
但讽刺的是,法国、比利时等多个欧盟成员国也一直在购买俄罗斯的能源。
欧盟这波“左右脑互搏”的操作,到底是深思熟虑的战略出击,还是演给美国看的一出“苦肉计”?
9月8日,据英国《金融时报》称,欧盟官员正在讨论对购买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的中国及其他国家实施制裁。
同一天,一支欧盟官员代表团,已经动身去了华盛顿,要和美国财政部的官员们商量怎么联手对付中国。
可他们自己的能源账单呢?
简直没法看,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东欧国家离不开俄罗斯的油气管道,这大家都知道,暂且不提。
关键是欧盟所谓的“领头羊”们在干嘛。
根据数据追踪机构Kpler的统计,仅在去年,法国、比利时、西班牙和荷兰这四个国家就进口了1677万吨俄罗斯LNG,占了欧盟总进口量的九成七,也占了俄罗斯全球出口量的一半以上。
法国,更是凭借自己庞大的港口,成了俄罗斯天然气进入欧洲的“主要门户”。
一边自己敞开了买,一边却要制裁别人买,这逻辑在哪?
观察者网
其实,欧盟这种试探性的动作早有先例。
之前他们就曾经对两家中国小银行动手,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测试水温”——看看能不能把对俄限制扩大到中国。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玩法,不仅让它自己标榜的道德立场显得可笑,更让所谓的制裁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闹剧色彩。
更要命的是,欧盟想搞的这套“二级制裁”,美国人已经在印度身上“彩排”过一次了,结果呢?一败涂地。
美国之前把印度也列入了“二级制裁”名单,对着从俄罗斯买的石油加征高达50%的关税,想逼着新德里站队。
可印度根本不吃这套,不仅继续大规模采购俄罗斯石油,甚至还和俄罗斯搞起了“卢比结算”来绕开美元。
据报道,印俄之间高达八成的贸易,都是用这种本币结算的方式完成的。
这一下,直接让美国的“二级制裁”在国际上成了个笑话。
有印度这个“失败案例”摆在前面,欧盟现在想在中国这个体量远超印度的玩家身上故技重施,效果可想而知。
这不仅暴露了“二级制裁”这个工具本身的局限性,也预示了欧盟如果执意要跟,最终很可能只是白忙活一场。
退一万步讲,就算欧盟铁了心要制裁,它内部能一条心吗?
恐怕很难。
就在2024年,欧盟搞第13轮对俄制裁时,方案里原本想夹带几家中国企业,结果匈牙利当场就动用了否决权,闹到最后,制裁名单被大幅缩水,只剩下了3家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
王毅会见匈牙利外长西雅尔多
这件事,把欧盟“27国一致同意”这个决策机制的脆弱性,暴露得一览无余。
只要有一个成员国从自身利益出发说了“不”,整个议案就得卡壳。
内部这么分裂,还谈什么强硬?
如果说双重标准和内部不和只是让欧盟“丢面子”,那对华制裁的后果,可就是实实在在的“丢里子”了。
中国是欧盟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24年双方的贸易额高达7858亿欧元。
德国的汽车、法国的空客、意大利的奢侈品,哪一个离得开中国这个大市场?
空客飞机
以德国汽车业为例,每年在华销售额超过500亿欧元,一旦中国反制,德国核心产业的利润可能直接腰斩。
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玩法,对本就因能源危机而疲惫不堪的欧洲经济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是没有反制手段,至少有三张牌可以打:
第一张牌,是“市场转移”。
中国可以利用自己庞大的市场优势,把原本属于欧洲企业的订单,有计划地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者其他新兴市场。
欧洲制造业的饭碗,怕是要端不稳了。
第二张牌,是“供应链控制”。
中国在新能源,特别是光伏、电池,以及稀土和多种关键原材料领域,都握有全球性的战略筹码。
欧洲不是要搞绿色转型吗?一旦中国限制出口,直接卡住脖子。
第三张牌,是“地缘政治重塑”。
中国完全可以进一步深化与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战略合作,用一个更大的朋友圈来对冲欧盟制裁带来的影响。
东方不亮西方亮,到最后到底谁孤立谁,还不好说。
就在欧盟还在为要不要制裁中国买俄油而纠结时,一个更宏大的背景是,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早已超越了简单的买卖关系,进入了深度战略绑定的新阶段。
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就是2025年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协议的正式落地。
这不仅仅是一笔能源交易,这是一个以数十年为周期的庞大基础设施项目,它将让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30%。
这种基于长期战略规划的合作格局,其稳固性远非欧盟一纸制裁令所能轻易撼动的。
它既保障了中国的能源安全,也为俄罗斯提供了一个稳定可靠的东方市场,完美对冲了其在西方市场的损失。
在这样坚实的合作基础面前,欧盟官员们在布鲁塞尔的讨论,显得特别不现实。
他们幻想着用压力拆散中俄,却压根没看懂全球能源格局早已变了天。
说到底,欧盟这场酝酿中的制裁风波,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它自己当下的全部窘境:
道义上站不住,战略上短视,既被美国牵着走,内部又吵个不停。
这出戏,演给美国看,是表忠心;演给内部强硬派看,是给交代。
演给中国看,是想施压。
然而,在全球化时代,合作才是大势。
这场闹剧,说不定反而能逼欧盟清醒一下:
欧洲的未来不在于当谁的“枪”,而在于找回战略自主,处理好与全世界的关系。
如果能这样,这场风波也不算白来。
参考来源:
脸呢?欧盟自己还在买俄罗斯能源,竟酝酿制裁中国…2025-09-09 观察者网
荒唐!欧盟竟因中国采购俄油气酝酿制裁,这也太离谱!2025-09-09 科技生活快汛
更新时间:2025-09-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