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剧:《沉默的荣耀》中主要官职你都了解吗?

电视连续剧《沉默的荣耀》已近尾声,但第二轮热播马上开始,各地方台将陆续排播,因此这几个月恐怕一时还“凉”不下来。剧中有些官职不可能交待的很详细,因此很多人可能看到字幕都不是太清楚。那么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往下看看——

国防部参谋总长

1946年国民党政府改革军制,撤销军事委员会及所属各部,在行政院下设立国防部,统一掌管军政与军令事务。国防部设部长1人、次长3人,参谋总长1人、参谋次长3人。国防部设4个总司令部(陆军、海军、空军、联勤)、6厅、7局。国防部长为名义上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参谋总长为全军最高幕僚长,实际掌握作战指挥权,负责制定战略计划、协调各战区行动,并直接对蒋介石负责。参谋总长名义上是国防部长的下属,但国防部长根本指挥不了参谋总长,陆军、海军、空军、联勤4个有实权的总司令部直接对参谋总长负责。实际上内战期间参谋本部其权力凌驾于国防部长之上,成为军事决策核心。剧中周至柔为代理参谋总长,1950年3月正式任参谋总长。

周至柔

国防部参谋次长

参谋次长为参谋总长的副手。吴石将军1949年10月29日到任国防部参谋次长,1949年11月11日正式任命。

国防部保密局局长

国防部保密局的前身是臭名昭著的“军统”,全称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成立国防部,军统的公开特务武装部分与军委会军令部第二厅合并为国防部第二厅,由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分组成国防部保密局,局长由郑介民兼任,原军统局主任秘书毛人凤为副局长,因而保密局的实际负责人为毛人凤。1948年升为局长。

毛人凤

国防部二厅厅长

国防部第二厅是国民党时期重要的军事情报机构,1946年由军事委员会军令部第二厅改组而来,专注战略情报分析,与侧重秘密行动的保密局形成制衡,最终演变为台湾军情局的前身。首任厅长由原军令部第二厅厅长郑介民担任,其兼任保密局局长,但实际工作重心偏向第二厅。负责拟订情报的全般方针政策和计划;协调各高级司令部间的情报活动;发布参谋总长一切与情报攸关的命令、训令并监督其执行;代表国防部与其他部门协同办理有关情报事宜。

第二厅与保密局的职能区别:

1. 第二厅侧重公开情报分析(如部队谍报参谋、武官报告),属“公开特务”;

2. 保密局延续军统风格,主导秘密行动(潜伏、暗杀、破坏),属“秘密特务”。

1954年与保密局等机构合并为“国防部情报局”,后演变为“军事情报局”。

剧中虚构了国防部二厅厅长段退之住吴石隔壁监视的剧情。二厅厅长是郑介民干过的职位,属于实权高官,中将军衔,让这种级别的人当“监视岗哨”,相当于让副部长去盯梢部长,有点搞怪。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兼台湾省主席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政府行政院于某些地区设立长官公署,管辖区内的军事与行政事务。最先设置的是西南行政长官公署,1946年国防部成立后改称军政长官公署。先后设有西南、西北、东南、华中、华南五个军政长官公署,其职权与级别和曾经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行营、国民政府主席行辕、“剿总”司令部相当。军政长官公署设长官1人,副长官1—2人(个别也有多人),一般都由高级将领充任。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1949年8月15日成立,设于台湾省台北市。

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陈诚(陆军一级上将)

副长官林蔚、郭寄峤、罗卓英(陆军中将)

下辖福州绥靖公署、第二十二兵团、第八兵团、第十二兵团、舟山防卫司令部等。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名义上管着苏、浙、闽、台、琼地区,但公署成立的时候,苏、浙已被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原来在那地区的军队大部分退到舟山那一带的岛上去了,福建解放也为期不远。海南岛名义上归公署节制,由于地理和军队隶属关系,实际由华南军政长官公署指挥。1950年春天国民党为了把主力集中到台湾,就把驻在海南岛、舟山的军队撤到台湾去了。这个长官公署在1950年3月底就撤销了。

台湾省主席即台湾省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

陈诚

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福建省主席

绥靖公署是国民党统治时期建立的区域性军事指挥机构,主要存在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1931年11月22日,国民政府明令撤销陆海空军总司令驻各地行营,改设绥靖公署,设绥靖主任1人,由国民政府任命,直隶于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并受参谋总长、军政部长指挥。绥靖公署除负责指挥军事外,还控制绥靖区内的经济和文化。

抗战胜利后,原战区司令长官部多改任绥靖公署,如第一战区改为西安绥靖公署,第十一战区改为保定绥靖公署,第十二战区改为张垣绥靖公署,等等。部分公署随战局变化多次改组,如郑州绥靖公署1947年改为陆军总司令部郑州指挥部,太原绥靖公署则在抗战前后两度设立。1949年大陆解放前夕,各绥靖公署相继撤销或迁移。

1949年1月18日原衢州绥靖公署撤销,改为福州绥靖公署,朱绍良为主任,李良荣、王敬久、黄珍吾、侯镜如为副主任。一开始由总部直辖,后划归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辖第六兵团、厦门要塞、厦门警备司令部等。9月,为加强对福建的防守,由汤恩伯接替朱绍良的主任职务。经1949年8月福州战役和9、10月间的漳厦战役,福州绥署部队大部被歼,一部退到台湾。

福建省主席,即福建省行政长官,相当于省长。

剧中朱绍良任福州绥靖公署主任兼福建省主席,吴石曾任福州绥靖公署副主任。

朱绍良

国防部史政局

国防部所属十二局之一国防部史政局:原称史料局,掌理国防军事史料、文献之搜集、保管、整理与编纂出版事项。设局长1人,副局长2人,局内置局办公室和第一处(编审)、第二处(行政)。吴石将军1946年任国防部史料局局长。1947年6月20日,史料局更名为史政局,其业务与内部机构均未有大的变动。

1949年10月16日,史政局缩编为国防部史政处,受参谋总长办公室监督、指导,处内设3个科和1个图书室,分别办理有关国防史、军事史、战史史料的搜集、整理、保管和编纂出版。1949年6月,史政处3科又改为3组,分别掌理原来3个科的业务。聂曦即为史政处总务组组长。

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

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于1937年8月在各战区设兵站总监部,各集团军设兵站分监部,不足4个师的集团军设兵站支部。兵站总监部隶属于本战区司令长官部,冠以该战区番号,设总监一人,由中将级军官充任,受战区司令长官和后方勤各部指挥监督,掌管本管区兵站一切事务。设参谋、副官、运愉、经理、军械、卫生等6个处。

抗战结束后,兵站体制始一直延用,变动不大。联勤总部成立以后,在组织编制上有所调整,但未突破原有格局。到1947年2月,共有兵站总监部5个、兵站分监部23个。

剧中陈宝仓曾任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实际上准确的称谓应是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部总监。

陈宝仓将军

联勤总部中将高参

1946年5月31日,国民政府下令,将原军政部后方勤务总司令部及其所属的军需、兵工、军医、运输、通信、财务、卫生、抚恤等司、署、处合并,改组为国防部联合勤务总司令部,简称“联勤总部”,并于1946年6月在南京正式成立。是负责陆、海、空三军通用物资的采购、储备、调拨和供应的最高后勤机关,与陆、海、空三个军种总司令部并列,联勤总部所属的勤务部队和机关、院校号称“第四军种”。

高参,即高级参谋,为军事幕僚,没有指挥权,属于闲差,和顾问差不多。陈宝仓免去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部总监一职后,曾任国防部联勤总部中将高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8

标签:历史   荣耀   官职   沉默   国防部   公署   参谋   保密局   长官   兵站   联勤   军政   总长   战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