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内连收两大噩耗,普京一句不跟中国提及,准备自己硬扛到底

俄乌冲突依然胶着,俄方在短短24小时内连续遭遇两大重击。据《环球时报》8月权威数据,全球能源格局和国际力量版图正在经历剧烈震荡。普京刚结束访华旋即奔赴远东,却在一天之内收获了来自欧美的连续压力,而他对中国的态度耐人寻味。


“志愿联盟”扩容

8月下旬,巴黎成为聚光灯下的舞台。由法国总统马克龙召集的“意愿联盟”电话会议吸引了26国高规格参与。会后,马克龙公开宣布,联盟成员国已达成一致,将为乌克兰提供陆、海、空多领域的军事支持,并承诺派遣驻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具体部队规模尚未明朗,但这一承诺标志着欧洲对乌克兰安全保障的集体升级。德国、意大利、芬兰等国的最新军费预算数据显示,2025财年欧洲主要国家对乌克兰的直接或间接援助增长幅度超过18%。这一数字背后的现实,是欧美在乌克兰问题上逐步形成更高强度的共识,以及对俄罗斯战略空间的持续挤压。

电话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特朗普通过强硬措辞对欧洲施压。他警告,如果欧洲继续购买俄罗斯能源,将被视为变相资助俄方军事行动。根据欧盟委员会7月公布的贸易数据,尽管2022年和2023年欧盟已大幅减少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但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仍有一定量进口。特朗普要求欧洲彻底切断俄罗斯石油供应,并将矛头对准中国,要求欧洲同步对华加大经济压力。

这场会议不仅让俄罗斯军政高层感受到新的压力,也让乌克兰在国际安全承诺上看到了新突破。白宫官员会后透露,特朗普对欧洲的防务自主提出质疑,强调美国不会无条件加码援助,欧洲必须承担更多责任。


欧美步调趋于一致

能源制裁与经济打压同步推进。8月最新统计显示,欧盟对俄能源领域的制裁执行力度持续加大。欧盟议会通过新一轮立法草案,计划在2028年前实现对俄石油和天然气进口“动态归零”。这一节点的提前,为俄罗斯出口带来直接冲击。

在全球能源市场上,俄罗斯原油正在加速“去欧洲化”。国际能源署(IEA)7月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俄罗斯对欧石油出口同比下降41%。印度、土耳其等国成为俄油的主要买家,但面对欧美二级制裁威胁,相关国家的进口趋于谨慎。特朗普政府扬言对所有购买俄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并对相关国家商品征收最高100%关税。印度、阿联酋等国近期已放缓对俄能源的采购节奏。

与此同时,美国贸易政策也在调整。特朗普刚签署行政令,将日本汽车关税降至15%,释放出关税压力缓和的信号。美国对印度商品的高额关税依然存在,但在对日贸易上展现出一定灵活性。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调整更多出于对盟友内部矛盾的平衡考量,也是特朗普试图利用经济手段重塑欧美内部利益分配的举措。

值得关注的是,美欧对中国的经济压力同样升级。特朗普在电话会议中直接要求欧洲对中国增加“经济杠杆”,理由是中国间接为俄罗斯提供军事资源。欧盟对中国产业链的审查趋严,2025年上半年,欧洲对中国高科技产品进口增速降至近三年最低水平,多项中欧技术合作项目被迫搁置。


硬扛还是巧取?

面对欧美步步紧逼,普京的应对策略进入全新阶段。结束访华后,他没有立刻回莫斯科,而是飞抵远东地区召开闭门会议。外界普遍猜测,普京此举旨在展示俄罗斯远东战略纵深,同时通过加强与亚太国家的互动,寻找潜在的外交和能源合作新通道。

克里姆林宫发言人明确表示,普京与中国领导人会谈时,并未主动提及希望中国介入俄乌停战。俄方强调,中俄合作以对等互利为基础,但不会将中国卷入俄乌冲突的“风暴眼”。俄罗斯高层还公开表示,普京不愿因乌克兰问题激化中美矛盾,避免中国在俄乌冲突中被动表态。

这一表态获得中国方面的呼应。中国外交部反复重申,对乌克兰危机的立场一贯明确,坚持对话谈判,反对任何非法单边制裁与“长臂管辖”。中国强调,当前中美关税战处于关键阶段,不希望因俄乌冲突分散战略精力。

值得玩味的是,在欧美连环出击、国际环境愈发复杂的背景下,普京选择独自扛起压力。俄方没有试图通过中国寻求“背书”,而是寄希望于欧美内部矛盾和国际能源市场的复杂博弈。俄高层分析人士指出,欧洲对全面断供俄油态度虽强硬,但内部利益分歧仍然明显,尤其是东欧与西欧之间的能源依赖程度差异,给俄罗斯留下了空间。


欧美团结下的裂痕

表面上看,欧美已在对俄战略上高度一致,但细究之下,各国利益诉求和战略考量依旧复杂。《经济学人》8月调研数据显示,欧盟成员国在对乌克兰军事援助规模、经济制裁强度等方面分歧明显。北欧国家和波兰等东欧国家倾向于更强烈的军事介入,而德国、意大利等经济大国则更关注能源安全和国内经济压力。

美国内部同样面临分歧。党派竞争导致对外政策反复摇摆,尤其在乌克兰援助问题上出现多轮拉锯。特朗普在电话会议上虽然态度强硬,但其“美国优先”的基调注定美国不会无限制地承担欧洲安全责任。白宫内部文件显示,美方对继续大规模援助乌克兰存有疑虑,担心过度投入影响美自身战略利益。

俄乌战场形势也在悄然变化。8月下旬,乌克兰军方宣布东部前线实现小范围推进,但整体战局依然陷入相持。俄罗斯通过远东和黑海方向的能源出口,试图保持外汇收入和战略主动权。全球能源价格波动和国际金融市场对俄罗斯制裁的反应,成为普京战略调整的关键变量。

普京的外交操作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欧美对俄政策愈发强硬,俄方能否通过外交斡旋打入“楔子”、离间美欧联盟,成为未来数月的最大悬念。俄高层正在评估对美欧让步的可能性,以期换取停火谈判的转圜余地,这种“巧取”与“硬扛”并存的策略,给国际局势增添更多不确定性。


风暴眼中的俄罗斯与全新的地缘棋局

俄乌冲突进入新阶段,24小时内欧美两大“噩耗”令普京措手不及。欧美在军事与经济层面对俄方步步紧逼,乌克兰获得新的安全承诺,能源与产业链全面“去俄化”。普京却选择不让中国介入,独自应对多线压力。俄方在外交和能源板块寻求突破,试图利用欧美内部矛盾赢得喘息之机。

未来数月,地缘博弈将进一步加剧。能源市场、贸易壁垒、军事承诺与外交操作,交织出一张新的全球权力网络。普京的选择与欧美的博弈,或将深刻影响全球力量格局。俄乌战场之外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马克龙宣布:26国将出兵

2025-09-05 08:32·闽南网

特朗普又威胁欧洲:不许买俄罗斯石油,必须对中国施压

2025-09-05 08:28·观察者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财经   噩耗   中国   小时   乌克兰   俄罗斯   欧洲   能源   欧美   美国   经济   压力   战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