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啥子牌的电视机看“渝超”?两个古早重庆牌用过没?

今年的“渝超”火爆非常

首战票价仅售5.6元

开售1秒就被抢光

没有门票就只能与“渝超”生生错过吗?

得益于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就算是在家

咱们也不会错过现场的赛事

比赛当天大家可以在手机上、在电视上

看官方转播

全程免费 有网就能看


说到电视就不得不提

咱们重庆也曾有过辉煌的电视制造产业

在座的老辈子们知道

“红岩”“金鹊”牌电视机吗?

在当年 它们不仅走进了山城的千家万户

更曾在全国赛道上奋力奔跑。


从电子管到集成电路,从黑白到彩色,

今天跟着小志一起看看

重庆电视工业是如何从无到有,

走过了一条怎样的发展之路。

一、黑白电视机

重庆从1959年进行黑白电视机研制,1975年正式批量投放市场。重庆生产的电视机经历了电子管式、半导体分立器件式和集成电路式三代产品。生产的黑白电视机有31cm、35cm、44cm、49cm等屏幕尺寸。主要生产厂家有重庆无线电三厂、重庆无线电厂。此外,万众机器厂、建安仪器厂也兼生产小批量黑白电视机。

1959年,重庆无线电厂参考苏联样机进行黑白电视机的研制,试装出了电子管黑白电视机样机,由于国内缺乏配套器件,未能投入生产。1970年10月,重庆无线电三厂第一部仿上海104型35cm电子管式黑白电视机装成,定名为重庆牌703-1型电视机。1973年对电视机进行线路改进,改型为重庆牌703-2型,1974年投入试生产。同年10月,该厂迁建江北区,形成年产3万部电视机生产能力。

1975年1月,国家计委发出通知,要求全国电视机生产厂将生产5频道电视机改为12频道电视机。结合电视频道改造,重庆无线电三厂进一步对原机型改进线路结构,改进后定名为红岩牌703-3型35cm黑白电视机。1976年3月,市计委等单位联合召开的电视机鉴定会通过生产鉴定,至此,第一代红岩牌电视机正式投入市场,填补了重庆电视机生产的空白。1975年,重庆无线电三厂共生产35cm黑白电视机812部,是当年全省总产量的90.2%。同年,重庆无线电厂试制成功晶体管黑白电视机,电子管式黑白电视机随之淘汰。

图源:重庆老街

1978年9月,重庆市电子工业领导小组决定,以电视机为“龙头”,按专业化协作原则组织会战,以提高电视机质量,促进重庆市电子工业的发展。1979年重庆无线电三厂依靠自身的力量,制造安装了2条黑白电视机装配调试生产线,年产电视机能力达到单班15万部。同年3月,国家广播电视工业管理局同意该厂红岩牌J751型黑白电视机生产定型鉴定,该机型电视机即投入批量生产。同年,该厂电视机产量占全省总产量的80.2%1980年,重庆无线电三厂和重庆无线电厂研制的31cm晶体管黑白电视机定型投入批量生产,一直延续到80年代中期。

1980年,重庆无线电三厂从日本松下公司引进日产200部电视机生产线技术和关键设备,达到当年引进投产,当年收回投资的高效率。在引进基础上,该厂自制成功日产500部电视机生产线。1981年,重庆无线电厂、重庆无线电三厂经四机部批准,被列为国家定点生产电视机专业工厂。1981年重庆无线电厂研制的金鹊牌31DHIA型黑白电视机通过生产定型,1983年经四川省电子厅鉴定为甲级机。

图源:重庆图书馆

1982年到1983年,重庆无线电三厂先后研制成三块、两块集成电路黑白电视机并相继投产。同期,重庆无线电厂相继研制三块、两块和单片机3种型号的黑白电视机并投产。该厂研制的35PH285型宽电压黑白电视机在电压110伏~250伏范围内均能正常收看,其电源适应范围广,为该厂独创,并获得国家专利。在当时重庆无线电三厂生产的电视机性能指标优异,1985年该厂整机可靠性平均达到5160小时,首次突破5000小时大关。

图源:人民日报

黑白电视机质量不断提高,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1985年,重庆黑白电视机产量为79.36万部,占全省同期产量的39.8%,其中重庆无线电三厂生产41.62万部,重庆无线电厂生产33.93万部。建安仪器厂于80年代初试制黑白电视机,并建立了电视机生产线,到1985年累计生产茶花牌黑白电视机3.57万部。同期,万众机器厂生产黑白电视机2159部。


二、彩色电视机

1970年1月,第一次全国电视专业会议提出“以发展彩色电视机为主”的方针。会后重庆无线电三厂参加了西南地区攻关协作组,承担了彩色电视机的研制任务。1971年研制出除显像管外全部采用国产元器件的电子管47cm彩色电视机样机,1974年完成第三部样机,送北京展出获得好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重庆无线电三厂和重庆无线电厂分别引进了具有80年代水平的彩色电视机生产线。1984年12月,重庆无线电三厂与日本三洋公司签约,引进了具有80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的47cm彩色电视机技术和全套生产线。设备引进后,该厂综合生产能力达到年产电视机38万部,其中彩色电视机20万部1985年9月21日,彩色电视机生产线无负荷联体运转一次试车成功,9月27日装出了第一部47cm彩色电视机,11月9日生产线建成投产。

20世纪90年代的红岩电视机厂调试车间里,工人正在紧张装配彩色电视机 图源:重庆日报

1984年末,重庆无线电厂与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签订了引进日本三洋公司全套彩色电视机生产线设备合同。1985年8月引进生产线第一批设备到厂,9月21日生产线线体试运转成功,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单班15万部9月25日第一部47cm彩色电视机诞生,11月28日引进生产线正式投产。由于采用了先进的不下线连续流水作业生产方式,生产节拍达到每45秒钟即出一部彩色电视机,日产量可达500至600部。

1985年,重庆无线电三厂生产红岩牌彩色电视机1.18万部,其中47cm彩色电视机0.89万部,56cm彩色电视机0.2万部;重庆无线电厂生产金鹊牌47cm彩色电视机0.98万部。

重庆除生产电视接收设备外,还组装和生产少量电视技术应用设备。重庆无线电三厂1977年试制投影电视3台;重庆无线电测试仪器厂于1982年组装SL-811型台式录像机、SL-821型便携式录像机、SL-811型便携式摄像机340余部。


回望这段历史,从1959年的初步尝试,到八九十年代的鼎盛辉煌,“重庆造”电视机曾真实地参与和陪伴了几代人的生活。流水线上的每一次技术革新,车间里的每一点精益求精,最终都化为了客厅里的欢声笑语。

尽管随着时代变迁,这些熟悉的品牌已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但它们所代表的那个勇于开拓、自力更生的工业精神,却永远值得铭记。它们不仅是山城的荧屏记忆,更是重庆工业文明的一个重要注脚。

你是否还记得家里第一台电视机的牌子?是否还有关于“红岩”或“金鹊”的故事?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你的老故事和老照片!

资料来源:重庆市志 第四卷(上)

图片来源:重庆老街、重庆共青团、人民日报、重庆日报

本平台刊发的信息仅为阅读、传递重庆地域文化之用,转载文稿版权归原作者或原刊发平台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或整改。】


征稿启事

征稿文章以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市情地情、展示地域风貌、讲述重庆故事为主。

文章字数以1000-3000字为宜,最好配相关图片。文章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投稿邮箱:cqzbtg@qq.com。

【特别说明】

本次征稿活动旨在公益性的文化传播,目前不提供稿酬。然而,一旦您的作品被选中,将会:

✦ 在公众号、头条号等平台署名进行推广;

✦ 对于优秀作品,我们还将推荐至重庆地方志相关出版物或官方平台进行转载。

投稿即表示您授权本公众号对稿件进行非商业性的编辑和传播,原版权仍归作者所有。

我们期待您以文字为笔,共同勾勒重庆的千年文脉。每一份来稿,都是传承巴渝文化的重要拼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4

标签:数码   重庆   电视机   两个   无线电   无线电厂   红岩   电视   生产线   样机   日本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