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三亚的崖州区,有一个仿若被岁月尘封的古村——水南村。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静静诉说着两千多年的悠悠岁月。
水南村
水南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当时,伏波将军路博德平定百越、南海后,在海南设珠崖、儋耳两郡,其中珠崖郡所辖的五县之一临振县,县治就选址在水南村。此后,这里便开启了一段辉煌的历史。
伏波将军路博德塑像
隋朝时期,谯国冼夫人征抚海南,奏请建立崖州,临振县纳入崖州管辖,冼夫人及其后代在水南村开府设帐,安民兴业。隋大业六年(610年),临振县改置临振郡,郡治依旧在水南村,冼夫人获称“郡主冼太夫人” 。从隋至唐,冼夫人后代依托水南村,持续对海南南部进行管理和开拓。
冼太夫人塑像
水南村之所以被誉为海南四大文化古村之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独特的“流放文化”。从唐代起,众多朝臣名仕因被奸臣陷害流放到崖州,大多寓居在水南村。如因反对武则天立后而被贬的唐高宗时期宰相韩瑗;晚唐时期力排内忧外患,被李商隐誉为“万古良相”的李德裕 ;宋太宗时期的宰相卢多逊,他在水南村3年间,与士民密切相处,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南村》二首,还推广儒学教化,传播中原文化;
卢多逊纪念馆
大宋开国宰相卢多逊
宋仁宗时期曾监修国史的宰相丁谓;荐举岳飞为抗金统帅、反对投降而与秦桧不屈抗争的南宋宰相赵鼎;冒死向宋高宗上书的爱国名臣胡铨,他寓居于水南村裴闻义宅,并亲笔题额该宅为“盛德堂”,写了《盛德堂赋》,在崖州每日以训传经书为乐事,当地黎族首领还送子拜他为师;
胡铨亲题“盛德堂”匾额
元代著名诗人、中书参政知事王仕熙,他是“崖州八景”的首倡者,其中一景便是“水南暮雨” 。这些名臣学士的到来,就像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激荡起文化的涟漪。他们兴办教育,敷扬教化,让水南村成为了琼岛人文昌盛之处。
水南村的故事里,还有两位不得不提的传奇人物——鉴真和尚和黄道婆。唐天宝七年(748年),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却遭遇台风,漂船到了宁远河出海口附近。登岸后,鉴真和尚等人忙着晾晒被海水打湿的大量经书佛宝,港口附近的那块平坡,从此有了“晒经坡”的名字。在水南村休整的这一年里,鉴真和尚主持修建了大云寺,设坛传经布道,让水南村成为海南历史上早期佛教文化鼎盛之地。
鉴真法师塑像
元朝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宋末自松江府乌泥泾流落崖州后,在水南村一待就是四十年。这里耕织发达,是崖州棉纺织品生产和交易集贸地,黄道婆在此潜心学习棉纺技艺,成了织艺超群的“崖州织女”。暮年回到乌泥泾后,她进一步改革从水南村带回的棉纺车,创新棉纺技艺,成为我国元代科技革新的女科学家,水南村也因此成为了她的第二故乡。
纺织革新家黄道婆
漫步在如今的水南村,依然能寻觅到历史的踪迹。盛德堂,这座坐落在水南村的建筑,始建于宋代,原是唐代晋国公裴度第十五代孙裴闻义宅院,后来成为海南裴氏宗祠。
唐晋国公裴度
当年宋朝被贬来崖州的胡铨、赵鼎曾在此居住,胡铨北归前题书“盛德堂”木匾留赠,故而得名。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裴家旧宅因收留居住过众多被贬官员而声名鹊起,成为海南文化史上的重要遗迹。从南宋到清末,为盛德堂题赠诗词的就有四十多人。2009年,三亚市政府拨款对盛德堂遗址进行了就近还原复制,让这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建筑重焕生机。
盛德堂正门
水南村,这座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村,它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颗颗珍珠,串联起海南历史文化的璀璨长卷,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去聆听、去珍视。
#三亚##三亚旅游##三亚旅游攻略##水南村##崖州古城##崖州##崖州旅游##崖州湾##盛德堂##海南旅游##海南旅游攻略##五一去哪儿##卢多逊#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