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大妈每天踮脚尖降血糖,3月后去检查,医生:怎么这样做?

本文1977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今年春天,她刷短视频看到有人说“每天踮脚尖三次,每次10分钟,可以通经络、降血糖”,她一听眼睛都亮了。“别的运动太累,这个我能坚持!”于是,她每天踮脚尖当锻炼,一做就是三个月。

三个月后,她去医院复查,结果让她有些意外,医生看完化验单皱了眉头:“李阿姨,你这个血糖控制得不太行啊,空腹血糖比上次还高了,糖化也没降。”

李阿姨一脸茫然:“可是我每天都踮脚啊,怎么还不行?”医生摇头苦笑:“运动能帮你,但不是踮脚尖就够了。”

那么,踮脚尖到底能不能降血糖?糖尿病人到底该怎么科学运动?我们来听听医生怎么说。

一、踮脚尖真的能降血糖吗?医生的答案让人意外

踮脚尖确实是一种静力性小运动,可以锻炼小腿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对久坐人群的下肢血液回流有帮助。但它的运动强度非常有限,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几乎不具备有效的控糖作用

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核心是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骑车、慢跑等,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才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帮助降低血糖。”

换句话说,踮脚尖这种静力活动,连‘热身’都够不上,更别说降血糖了。

李阿姨的误区就是:把“动一动”当成了“运动”,而真正有效的控糖运动,需要全身参与、心率上升、持续时间足够,才能起到代谢干预作用。

二、糖尿病人运动控糖,这些“门道”必须知道

运动降血糖,并不是“动就行”,而是有明确标准的。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糖尿病患者运动管理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运动类型:有氧+抗阻,双管齐下

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车等,有助于全身代谢、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抗阻运动如哑铃、弹力带训练,有助于增强肌肉,改善血糖稳定性。

研究表明,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配合2次抗阻训练,长期坚持可显著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善胰岛素抵抗。

2. 运动频率与时间:每次30分钟以上,每周不少于150分钟

时间太短、强度不够,控糖效果基本为零。建议从快走开始,逐渐增加时间和频率,养成规律习惯,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3. 运动时机:餐后1小时最佳

餐后运动有助于抑制血糖高峰。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佳的人群,餐后适度运动比空腹运动更有效

4. 注意安全:监测血糖,防止低血糖

特别是老年糖尿病人,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避免运动诱发低血糖或心血管事件。因此,想靠运动降血糖,不是靠“一个动作”,而是靠“系统方案”

三、李阿姨的误区,很多人也在踩

李阿姨的经历并非孤例。我们在基层随访中发现,不少糖尿病患者对运动的认知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一:“轻运动就够了”

像原地踏步、甩手、踮脚尖这类低强度活动,只能算“活动”,对于代谢改善作用极弱。真正有用的是能让你微喘、微汗的运动

误区二:“越剧烈越好”

也有部分人走向另一个极端,盲目跑步、高强度间歇训练,结果导致低血糖、心律失常等风险升高。糖尿病患者运动应循序渐进,强度适中。

误区三:“运动代替吃药”这是最危险的想法。运动是辅助治疗,不是替代治疗。所有控糖手段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四、医生建议:60岁以后,运动控糖该怎么做?

对于像李阿姨这样的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医生总结出一套更实用、更安全的运动控糖建议

首选快走:每天快走30分钟,分两次进行,每次15分钟,餐后1小时起步最好。

结合抗阻训练:如手持矿泉水瓶做手臂拉伸、原地深蹲,每周2次。

每坐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预防血糖波动和下肢血栓。

天气不好可室内活动:如原地踏步、八段锦、太极等,保持运动连续性。

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运动影响,及时调整强度。

别小看这些“普通动作”,只要坚持+科学方法,比天天踮脚尖强太多。

五、警惕网络“养生动作”,别被误导了

网络上所谓的“特效动作”,多半没有科学依据。比如“踮脚降糖”“揉耳穴降压”“搓手心治失眠”,听起来简单有效,实则证据不足甚至误导健康管理

国家卫生健康委曾多次提醒:“健康科普信息要以科学为基础,不可过度简化,更不能以偏概全。”

糖尿病是系统性慢性病,管理也必须是系统化的。饮食、运动、药物、监测、心理,每一个环节都不能缺位。

靠一个动作、一种偏方,不仅无效,还可能耽误治疗、拖延病情

写在最后

糖尿病不是“管一管就好”的病,而是“管一辈子”的事。但只要方法科学、管理到位,糖尿病人也可以活得健康、有质量。

别再指望一个动作逆转血糖,真正的“灵丹妙药”,是科学和坚持。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中华糖尿病杂志.
[2] 国家卫生健康委. 健康中国行动—糖尿病防治知识手册. 2021年版.
[3] 张洪祥. 糖尿病患者运动处方制定与管理建议. 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门诊讲义.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养生   大妈   医生   血糖   糖尿病患者   强度   误区   糖尿病人   阿姨   糖尿   动作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