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惊人发现:一级致癌物超标 9000 倍!
央视曝光了一批令人震惊的饰品检测结果:一款标注为 "S925 银" 的耳钉,实际含银量几乎为零,而一级致癌物镉元素含量却高达 9.28×10⁵毫克 / 千克,超标国家标准 (≤100mg/kg) 9000 多倍!今日头条
检测真相:
- 该耳钉镉含量达92.8%,几乎全是镉金属
- 21 件送检样品中17 件镀层厚度不达标,不符合 "镀金 / 镀银" 标准
- 这些所谓 "镀金镀银" 饰品,实际上只是普通合金表面涂了一层颜色,与金银无关

二、什么是镉?为何如此危险?
镉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认定的 "一级致癌物",具有三大致命特性:今日头条
- 超长半衰期:在人体内停留10-30 年,几乎无法代谢排出
- 累积毒性:不断在肾脏、骨骼中蓄积,损害器官功能今日头条
- 致癌风险:长期接触大幅增加肺癌、肾癌、前列腺癌发病几率
健康危害:
- 初期:皮肤过敏、红肿、瘙痒 ("首饰病")
- 中期:肾功能下降、骨质疏松今日头条
- 长期:癌症风险显著提升,特别是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癌症
三、"镀金镀银" 的真相:与金银无关
真正的镀金 / 镀银有严格标准:
- 镀金:金覆盖层厚度 **≥0.5 微米 **今日头条
- 镀银:银覆盖层厚度 **≥2 微米 **今日头条
而市场上的廉价 "镀金镀银" 饰品通常是这样的:
- 基材:铜、铁、锌等廉价合金,成本极低
- 镀层:超薄 (通常 < 0.1 微米) 的金属色涂层,有的甚至只是一层颜料
- 标识造假:随意打上 "S925"" 足银 " 等印记,欺骗消费者
四、这些 "毒首饰" 如何危害你?
镉通过三大途径进入人体:
- 皮肤渗透:特别是出汗时,镉会溶解在汗液中,通过毛孔和皮肤微小破损处进入体内
- 接触转移:戴耳钉时,镉直接接触耳洞伤口;项链摩擦颈部皮肤
- 镀层脱落:饰品磨损后,含镉微粒脱落,可能被误食或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尤其危险的是:许多人习惯长期佩戴这类饰品,甚至睡觉、运动、洗澡都不取下,导致镉持续、累积性地进入体内
五、如何辨别真假 "镀金镀银"?
简单四步鉴别法:
鉴别方法 | 真品特征 | 假货特征 |
看标识 | 内侧清晰钢印 "S925""Ag990" 等正规标记 | 无标记、标记模糊或乱刻 "千足银"" 万足银 " 等擦边术语 |
测磁性 | 纯银 / 纯金不被磁铁吸引 | 若被吸附,必为铁、镍等廉价金属 |
观颜色 | 银饰呈柔和银白色;镀金呈均匀金色 | 假银常泛青灰 (含铅) 或发黄 (掺铜);镀层颜色过于鲜亮刺眼 |
检查价格 | 真正的 925 银或镀金饰品价格不可能低于成本价 (如几元钱) | "9.9 元纯银" 必为假货,成本都不够 |
六、安全选购指南:远离 "毒首饰"
- 购买渠道:选择正规商场、品牌店或信誉良好的珠宝商,保留购物凭证
- 价格警惕:925 银饰品:至少 30 元以上(视工艺复杂度而定)镀金饰品:至少 50 元以上(真金镀层成本较高)若价格低得离谱,必是假货,健康风险极大
- 材质要求:银饰:认准 **S925 (含银 92.5%)或S990 (含银 99%)** 标记金饰:认准 **Au750 (18K 金)或Au999 (千足金)** 标记儿童饰品:优先选择医用不锈钢或纯金纯银,避免合金材质
- 特殊情况:耳饰:耳钉杆必须是纯银或医用钢,避免直接接触耳道皮肤引发感染或重金属吸收今日头条敏感人群:有金属过敏史者,应选择无镍、无镉的特殊材质饰品今日头条
七、已购买的饰品如何处理?
- 立即停用:怀疑有问题的饰品,不要再佩戴
- 专业检测:将可疑饰品送到质检机构(如各地计量测试研究院) 进行重金属检测,费用约200-500 元,但健康无价
- 维权投诉:保留证据 (饰品、包装、购买凭证、检测报告)向商家要求退货赔偿若商家拒绝,可向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 投诉,举报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和有毒有害商品
八、记住这些关键数字,守护健康!
- 镉的安全限量:国家标准规定饰品中镉含量 **≤100mg/kg**
- 致命超标:曝光案例中镉含量达92.8%(928,000mg/kg),超标9000 多倍
- 镀层标准:真正的镀金层 **≥0.5 微米 **,镀银层 **≥2 微米 **,否则只能算 "涂漆"今日头条
- 健康底线:任何无明确材质标识或价格异常低廉的金属饰品,都应拒绝购买和佩戴
九、总结
"镀金镀银" 不等于真金白银,更不等于安全无害。警惕这些美丽陷阱,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从正确选购饰品开始!
立即行动:
- 检查首饰盒中所有 "镀金镀银" 饰品,看有无正规标识
- 可疑饰品立即停用,必要时送检
- 今后购买饰品时,牢记 "一分价钱一分货",健康永远比美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