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今天只来了9个客人。
嘉兴一麻辣烫店老板看着空荡荡的店面,心里五味杂陈,门口,外卖骑手络绎不绝,后厨忙得团团转,但堂食区却静得可以听见空调嗡鸣声,一天下来营业额不到200元,这让她压力山大。
这不是个例,当"0元奶茶送到家"、"6.9元两荤一素套餐"席卷全国时,一个奇怪现象正在上演:外卖订单爆炸式增长,但餐厅里的食客却在悄然流失。
数据不会撒谎,合肥粉馆老板阿君发现,6月还有不少外地游客专程来店打卡,7月突然门可罗雀,成了上半年最惨淡的一个月。
北京某西餐厅服务员周欣更是直观感受到变化:6月底餐厅一天能翻台4、5轮,7月午市常常坐不满,晚上也就3、4桌客人。
最让餐饮人担心的是消费者心理的变化,经营米线店的王宁算了笔账:店里最便宜的碎肉米粉,堂食13元一份,外卖5元就能送到家门口,谁还会专门跑来店里吃呢?这句话道出了无数餐饮老板的心声。
当消费者习惯了"补贴价",对餐厅原本的定价就产生了抵触,经营米粉店的徐婷无奈地说:低价吃多了,人家会觉得你的餐品就值这个价。
从成本结构看,餐厅的房租、人工是固定成本,无论客流多少都得付,这些成本主要是为堂食服务的,如果外卖占比过高,不仅要增加配送成本,还会导致堂食空间利用率低。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家餐厅每月固定成本10.5万元,如果只有1000人次客流,每位顾客要分摊105元成本;如果有3000人次客流,每位顾客只需分摊35元。
在顾客消费200元、变动成本50元的前提下,前者每位顾客只能产生45元利润,后者却能产生115元利润。
从经营角度看,外卖做的是流量生意,堂食做的是品牌生意,外卖本质上是"抢流量",消费者在APP上几秒钟就做决策,通常谁便宜点谁,很难建立真正的品牌忠诚。
而堂食完全不同,顾客走进门店,感受灯光、音乐、服务,品尝现做热菜的香气,这些都在传递品牌价值,一道红烧肉,堂食时油润酥糯、香气扑鼻,配送30分钟后可能就油腻变味了。
第一招,强化"现做现吃"优势
在外卖走"低价套餐+预制菜"路线时,堂食的机会恰恰在于提供更好的口味体验,比如现炒小炒、现切涮肉、冒烟上桌的砂锅、出炉即食的烤鸭,这些给顾客必须到店的理由。
有一家牛肉面门店就坚持"三不原则":牛肉不隔夜、浇头不预制、面条不提前烫,端上桌时浇油还在冒烟,这种偏执的坚持成了顾客复购的主因。
第二招,打造"非你不可"的招牌菜
99%的顾客进店,其实都是冲着一道招牌菜而来,当一个人想吃酸菜鱼时,脑海中会浮现出"哪家最地道";朋友聚会想吃辣椒炒肉,总有一家店被反复提起。
从经营角度看,一道招牌菜不仅给了顾客选择餐厅的理由,还能提升后厨效率,点餐率高了,后厨备料更高效,出餐更稳定,翻台率自然提升。
第三招,用"价值感"对抗"低价战"
外卖补贴战摧毁了用户对价值的认知,但堂食定价不能陷入"比谁更便宜"的陷阱。正确策略是跳出价格维度,转向价值维度。
某一家饭店的辣椒炒肉能以68元定价一年卖出500万份,2023年光这道菜就突破10亿收入,秘诀在于"价值感"构建:大厨现场爆炒、明档现切的新鲜食材,将家常菜升华为有技艺、有品质的用餐体验。
第四招,让顾客在门前慢下来
做好线下门店有个核心原则:吸引顾客路过时放慢脚步。只要人停下来,交易就有可能发生。
一些主打家庭客群的门店在门口设置木马或摇摇车,孩子被吸引过来玩耍,家长自然停留,进店概率大增,店员喊麦、表演、派发气球等,本质都是制造吸引力,引发好奇。
当补贴退潮,餐饮人必须算清一笔账:堂食才是覆盖固定成本、实现稳定盈利的核心。外卖可以带来增量,但难以支撑整体利润。真正的出路在于发挥堂食优势,用招牌产品、现场体验重建顾客到店的理由。守住堂食,就是守住餐厅的未来。
信源:
红餐网 2025-09-17 餐饮老板打响堂食“保卫战”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