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新加坡,绕不开一个人,李光耀。这个名字,就像是新加坡的“创世神话”。我们今天看到的新加坡,本质上,就是李光耀和他战友们意志的延伸,一个被精心设计出来的国家。
1965年8月9日,当新加坡被“踢出”马来西亚联邦时,李光耀在电视镜头前流下的那滴眼泪,几乎成了这个国家最著名的“胎记”。那不是演戏,那是真真切切的恐惧。一个弹丸小国,没有腹地,没有资源,连喝水都得看邻居脸色,强敌环伺。活下去,是当时最奢侈的梦想。
所以,李光耀给新加坡定下的“出厂设置”,就是极度的现实主义和精英治国。他不要什么虚头巴脑的意识形态,他要的是效率、秩序和生存。他有句名言,大意是说,就算你卧病在床,奄奄一息,只要你还能思考,你都得问自己,这个政策行不行得通。这种深入骨髓的危机感,塑造了新加坡的魂。
为了生存,他做了很多当时看起来“离经叛道”的决定。比如,力排众议,把英语定为第一官方语言。这在当时华人占多数的新加坡,是需要巨大政治勇气的。但李光耀看得远,他知道,要在这个世界立足,就必须搭上全球化的快车,而英语,就是那张车票。 再比如,他用近乎严苛的法律来塑造社会秩序,用高薪养廉来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
慢慢地,“活下去”这个目标实现了。新加坡从一个小渔村,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人均GDP冲到了世界前列。这时候,李光耀的梦想,或者说“李家”的梦想,开始变得更大。这个梦想,我称之为“大国梦”。
当然,这个“大”不是国土面积的大,是影响力的大,是“小国大外交”的大。李光耀要的,是新加坡能在大国之间游刃有余,成为一个谁也无法忽视的“全球节点”。它要做东西方的桥梁,做国际资本和人才的避风港,做一个思想和规则的输出者。
这个梦想,传到了他儿子李显龙手上。
李显龙接棒的时候,新加坡已经是个“富二代”了。他面临的挑战,和他父亲完全不同。老一辈要解决的是“吃饱饭”的问题,他要解决的是“分蛋糕”和“我是谁”的问题。
过去十几年,尤其是最近几年,李显龙走得相当不容易。中美关系“卷”成了麻花,新加坡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它一方面是美国在安全上的重要伙伴,美军的濒海战斗舰就部署在樟宜海军基地;另一方面,中国又是它最大的贸易伙伴,经济上根本无法切割。
李显龙的处理方式,完美继承了他父亲的衣钵——不选边站,但要有自己的立场。 你看每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新加坡防长或者总理的发言,永远是焦点。他们会批评美国搞小圈子,也会不点名地敲打中国在南海的强势。这种“两边都说、两边都不得罪死”的平衡术,玩得炉火纯青。说白了,就是告诉中美两个“大哥”:你们吵架可以,但别在我家门口掀桌子,更别逼我站队。
这,就是新加坡式“大国梦”的体现。它通过搭建平台(比如香格里拉对话会、G20峰会),让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对话场所,从而提升自己的话语权。
但在国内,李显龙遇到的麻烦一点也不少。年轻人对政府的“家长式”管治越来越不感冒,对生活成本飙升、贫富差距拉大的抱怨也越来越多。新加坡的组屋制度曾经是神话,但现在也面临着房价高企的压力。去年开始实施的消费税上调至9%,更是让普通家庭的钱包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痛感。
更要命的是,人民行动党引以为傲的“廉洁”金字招牌,也开始受到挑战。
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背景下,2024年5月,李显龙交棒了。接替他的,是黄循财。
黄循财的上台,标志着新加坡正式进入“后李光耀时代”或者说“后李氏家族时代”。很多人都在问,没有了李家的人坐镇,新加坡这艘船,还能沿着既定的航道走下去吗?
黄循财是个典型的技术官僚,沉稳、务实,但也缺乏李光耀那种俾睨天下的气场和李显龙那种与生俱来的威望。他上任一年多来,最大的动作就是继续推进他主导的“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
这个运动,就是黄循财试图为新加坡的未来寻找新共识的一次全民“头脑风暴”。他走遍全国,开了无数场对话会,听取民众意见。核心议题,就是重新定义“新加坡梦”。 过去,这个梦很简单,就是努力读书、努力工作,就能买房买车,过上体面的中产生活。但现在,这条路越来越窄,社会流动性在减弱。
黄循财政府提出要建立更公平、更有韧性的社会,要照顾弱势群体,要更新社会契约。这些提法都很好,但关键是怎么做。比如,他承诺要解决住房问题,要帮助中年人转行,要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些都是硬骨头,需要巨大的政治魄力和财政资源。
到今天,我们看到黄循财政府在小心翼翼地兑现承诺。比如,对组屋的申购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向中低收入家庭倾斜;也加大了对企业员工技能提升的补贴。但效果如何,还需要时间检验。
在外交上,黄循财基本延续了李显龙的路线。他上任后的首次出访,就去了马来西亚和印尼,稳固邻里关系。面对中美,他依然强调新加坡不会选边站,要维护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全球秩序。可以说,在战略层面,黄循财不敢、也不会偏离李家画下的那条线。 因为那条线,是新加坡过去60年成功的根本。
但“李家的大国梦”,在今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这个梦的基石,是有一个强大、高效、几乎不出错的政府,和一群愿意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部分个人自由的民众。但现在,这两点都在动摇。年轻一代的新加坡人,在全球化和互联网的熏陶下,思想更加多元,对权威的服从度更低。他们要的,不仅仅是安全和富裕,还有更多的个人空间和政治参与。
而那个强大的政府,在告别了李家的直接领导后,能否维持同样的凝聚力和决策力,也是一个巨大的问号。李显龙虽然退居二线,担任国务资政,但他就像是“定海神针”,他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可这种影响力,能持续多久?黄循财和他的“第四代领导团队”,能否真正建立起自己的权威,赢得民众毫无保留的信任?
说到底,新加坡的“大国梦”,是一个精英阶层精心打造的精密仪器。它在过去运转得非常成功,让一个小红点在世界地图上闪闪发光。但仪器的维护成本越来越高,内部的零件也开始出现磨损。
这个国家的“大国梦”,终究要从“李家的梦”,变成所有新加坡人共同的梦,才能真正地行稳致远。而这一步,恰恰是最难的。
更新时间:2025-08-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