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刚创下法国第五共和国最短总理任期纪录的勒科尔尼,在 27 天内闪电辞职的消息,让全球投资者的目光再次聚焦法国政坛。
这已经是马克龙 2022 年连任以来换掉的第五任总理,平均任期不足 5 个月的内阁更迭频率,折射出法国政治僵局的严峻程度。
一边是 “选择法国” 峰会创下 200 亿欧元外资引进纪录的光鲜数据,另一边是工厂关闭量激增 27%、再工业化进程停滞的现实困境。
在这场政治与经济的拉扯中,深耕法国市场的中企正站在政策摇摆与市场波动的十字路口:是坚守既有布局,还是应对变局收缩战线?
法国政坛的 “走马灯式” 换帅,本质是议会分裂与治理失效的集中爆发。
勒科尔尼的黯然离场看似源于新内阁 “换汤不换药” 的争议,武装部队部长布鲁诺・勒梅尔等关键职位仍由前政府官员把持,引发反对党与执政联盟内部的双重不满,但根源在于 2024 年国民议会解散后形成的 “三足鼎立” 格局。
马克龙领导的中间派联盟、左翼新人民阵线与国民联盟各占约 30%、28%、25% 席位,没有任何一方能单独掌控立法权,导致紧缩预算案等关键经济政策屡屡搁浅。
这种政治僵局直接传导至经济领域:2024 年下半年大型企业净减少 9000 个工作岗位,工厂开张与关闭的年度平衡自 2015 年以来首次转为负值。
而勒科尔尼辞职当日,法国 CAC40 指数下跌近 2%,10 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至 3.6%,市场对政策连续性的信心已跌至冰点。
对于在法中企而言,政治动荡带来的考验正从隐性风险转为显性冲击。
中企在法投资主要集中于新能源、汽车制造、基础设施等重资产领域,这类项目往往需要 5-10 年的长期政策稳定作为支撑。
但当前法国政府的频繁更迭,已经导致很多行业政策陷入 “半截子工程”:某中资新能源企业 2023 年签约的光伏电站项目,因三任总理对可再生能源补贴政策的调整,至今还没有完成并网审批。
而在汽车领域,马克龙政府曾承诺的电动车产业链补贴,随着内阁换届多次修改适用标准,让已布局法国的中企不得不反复调整投资规划。
更棘手的是行政效率的下降,Trendeo 报告显示,政治不确定性已导致法国官僚程序复杂度上升,中企反映项目审批周期较 2022 年延长了 40%,部分涉及跨部门协调的合作项目甚至被迫暂停。
市场波动与舆论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加剧了中企的投资顾虑。
虽然马克龙在 “选择法国” 峰会上宣称已连续六年成为欧洲最具吸引力的外资目的地,但数据背后暗藏分化。
2024年法国整体投资额增长9%,主要依赖数据中心、物流等短期见效项目,而中企擅长的制造业投资却因政策摇摆出现下滑。
金融市场的敏感反应更凸显风险,勒科尔尼辞职引发欧元兑美元汇率下跌,直接导致中企在法项目的汇兑成本增加。
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与德国的利差扩大至 89 个基点,意味着中企通过当地融资的成本显著上升。
同时,反对党为争取民意,频繁将 “外资抢占本土就业” 作为竞选口号,虽未直接针对中企,但已在部分地区引发对中资项目的抵触情绪,给企业本地化运营带来压力。
不过,法国市场的基本面优势与中企的应对智慧,仍为投资前景保留了弹性空间。
从产业契合度看,法国在绿色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目标与中企技术优势高度匹配,而马克龙政府推进的 “简化官僚程序” 改革,如果能在政治僵局缓解后落地,将直接利好中企项目推进。
部分中企已开始调整策略:将重资产项目与法国地方政府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减少对中央政策波动的依赖。
联合欧洲本地企业组建合资公司,通过本土化运营降低舆论风险。
从长期看,法国作为欧洲单一市场的核心枢纽地位未变,其人才储备与基础设施条件仍对中企具有吸引力,关键在于能否挺过当前的政治动荡期。
马克龙在最新讲话中强调 “不会因内阁更迭放弃改革”,但两年五换总理的现实,已让外界对其改革执行力打上问号。
对于中企而言,未来的投资决策或许需要更多 “逆周期思维”:在政治动荡时聚焦技术合作等轻资产布局,在政策稳定期加快重资产落地。
毕竟,法国市场的魅力从未消失,只是在这场政治迷局中,需要更清醒的判断与更灵活的策略,这既是对中企全球化能力的考验,也是布局欧洲市场必须跨过的门槛。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