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紫苏
编辑|紫苏
有人说,清淡饮食才是健康长寿的秘诀,可一项跨越181个国家的大型研究却抛出一个令人意外的观点:吃得越咸,寿命反而可能更长?
这听起来简直像颠覆常识。盐,一直被视为高血压、心脏病的“隐形杀手”,为何现在却被质疑“冤枉”了这么多年?
研究背后究竟发现了什么秘密?是饮食习惯被误解,还是数据另有玄机?
"吃得越咸,寿命越长"这话听着就刺激。
一项涉及181个国家的研究确实发现:人每天多摄入1克钠,平均寿命可能延长2.6岁,全因死亡率每十万人减少131例。
这下子,很多人立马给自己加了盐。
可这事真有这么简单吗?研究人员自己都说了,这只是个观察性研究,不能作为饮食指南的直接证据。
啥意思?就是说他们只是发现了这个现象,但并不能确定就是盐导致的这个结果。
比如说,摄入盐多的国家可能经济条件普遍更好,医疗水平更高,人们能吃饱穿暖,当然活得更久。
这叫"相关性",不是"因果关系"。所以别急着往饭里撒盐,咱得看看科学家们怎么说。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5克(大约一茶匙)。而中国人呢?平均每天吃盐超过10克,是建议量的两倍多。
人体每天适合的钠元素摄入应该在3-6克之间,太多太少都不行。
盐是调味品,但也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钠元素帮助维持体内水平衡,参与神经传导,保证肌肉正常收缩。
不吃盐,身体真会出问题。
现在有些人为了健康,饭菜做得跟白水似的,连油都不敢放,肉也不吃,天天清粥小菜。
这种极端的"养生"方式其实很伤身。
长期缺乏蛋白质会让人四肢无力、抵抗力下降,看着面黄肌瘦、精神不振。
邻居阿姨,为了降血压,饭菜一点盐都不放,结果三个月瘦了十几斤,走路都没劲,最后医生告诉她:这不是养生,是在伤身!
完全不吃油脂更是个错误。
优质油脂是身体必需脂肪酸的重要来源,不吃油会导致皮肤干燥、便秘,甚至影响大脑功能。
身体需要各种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一不可。
清淡饮食不等于没有味道,也不等于只吃素不吃荤。
真正健康的饮食是营养均衡、味道适中,既不过咸也不过淡。
盐吃多了对身体有哪些坏处?高血压、肾脏病、心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这些都与高盐饮食有关。
身体很聪明,当你盐吃多了,它会给你发出警报:
总是口渴,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手指、脚趾变粗,特别是早上起床时脸部浮肿; 无缘无故的头痛;频繁上厕所;这些信号告诉你:该减盐了!
高盐饮食会增加血液中的钠含量,身体为了稀释这些钠,会留住更多的水分,血容量增加,心脏负担加重,血压自然就升高了。
长期下来,血管弹性下降,心脏功能减弱,就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疾病。
血液中的钠也会通过尿液排出,增加肾脏负担。长期高盐饮食会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功能受损。
高钠还会促进钙从尿液中排出,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很多人爱吃咸菜,尤其北方人,一顿饭没有咸菜就感觉缺了点啥。可世卫组织已经将腌制咸菜列为2B类致癌物,这是咋回事?
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在体内可能会转化为亚硝胺,增加胃癌风险。
但这不是说咸菜一口都不能吃了,关键在于怎么吃。
想安全吃咸菜,记住这几点:
一是控制量。成年人每次吃咸菜不超过50克(大约一小碟),最多不超过150克,每周不超过三次。
二是看腌制时间。咸菜腌制7-15天时,亚硝酸盐含量最高,最好选择腌制21天以上的。
三是聪明搭配。
吃咸菜的同时,来点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比如草莓、猕猴桃、橙子、樱桃等,能有效抑制亚硝胺的形成。
你还可以自己在家腌制咸菜,控制盐的用量,添加适量白酒、姜、蒜等调料,既能增加风味,又能抑制有害菌的生长。
健康饮食不是单纯地少盐少油,而是要做到营养均衡、适量适度。
主食方面,可以多食用粗粮或谷类,比如大米、小米、玉米、红薯、紫薯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健康。
蔬菜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
绿叶蔬菜如油麦菜、白菜等,低热量水果如苹果、橙子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蛋白质很重要,可以选择鱼类、瘦肉、牛奶等优质蛋白来源,有利于新陈代谢和皮肤弹性。
不要因为怕胖就不吃肉,那样反而会导致肌肉流失,基础代谢下降。
饮食时间和分量也要注意。保证一日三餐准时,有助于调节生物钟;避免每餐吃得过饱,防止胃部劳损和疾病。
老一辈人说"中庸之道",用在饮食上特别合适:不能吃太多,也不能吃太少;不能太早吃,也不能太晚吃;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
盐,是味觉的魔法师,也是健康的双刃剑。"吃的越咸寿命越长"这种说法经不起科学推敲,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平衡。
既不要盲目追求"无盐饮食",也不要放任自己大量吃盐。
适量的盐分能让食物更美味,过量的盐分却会伤害身体。健康生活,从合理用盐开始。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世界卫生组织健康饮食建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报告、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研究、国家卫健委健康中国行动指南。
[1]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52(3):201-220.
[3]张钰,刘波,李晓林.低钠饮食对老年人群体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9):910-913.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