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杰张宁相比 郭士强选择高诗岩的理由就3点,跟都出身辽篮无关

从 FIBA 官网公布的中国男篮 12 人名单来看,徐杰和张宁均未出现在其中,而高诗岩则成功入选,随队征战亚洲杯。回顾国家队热身赛,徐杰与张宁获得的出场机会寥寥无几,这似乎预示着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在后卫线的最终选择上,郭士强为何更倾向于高诗岩,而非徐杰和张宁?这背后主要有三点原因,且与三人是否出身辽宁男篮并无关联。
防守技巧与对抗能力占优 适配亚洲杯强度
高诗岩在 CBA 联赛中素来以防守强硬著称,其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便是凭借在防守端的积极性和判断力站稳脚跟。上赛季效力山东男篮期间,他在进攻端的表现也有明显提升,三分球命中率达到 38%,场均能贡献 12.5 分,成为一名攻防更加均衡的后卫。这种全面性,让他在国家队的竞争中具备独特优势。
亚洲杯赛场的后卫线对抗强度远超 CBA 联赛,尤其是不少球队都拥有身体素质出众的归化后卫,这些球员往往依靠速度和力量强吃对位球员。高诗岩 1.86 米的身高和 82 公斤的体重,在对抗中并不吃亏,他的防守技巧也更为成熟 —— 既能通过快速滑步贴防限制对手的突破路线,也能在对手挡拆时及时判断并完成抢断。热身赛对阵伊朗队的比赛中,高诗岩面对对方归化后卫的连续冲击,始终保持着严密的防守姿态,全场完成 3 次抢断,其中一次更是在对手即将完成上篮时,从背后精准完成掏球,化解了险情。


相比之下,徐杰的短板在于身体对抗。尽管他的防守意识出色,场均抢断数据也较为可观,但 1.78 米的身高让他在面对高大后卫时,容易被对手利用身高优势完成投篮或传球。热身赛中,徐杰曾因对抗不足被对手轻松挤开,目送对方上篮得分,这样的场景让教练组对他的国际赛场适应性产生顾虑。张宁的防守积极性毋庸置疑,但其防守技巧相对粗糙,场均 2.1 次犯规的数据显示他在防守端的控制力有待提升,容易在关键时刻因犯规问题影响球队轮换。
郭士强在训练中反复强调 “防守是赢球的根基”,而高诗岩在防守端的稳定性和对抗能力,恰好契合了这一战术理念。训练场上,他总是第一个完成防守滑步训练的球员,汗水浸透训练服也毫不在意,助理教练在一旁记录数据时,总会对他的防守站位点头认可。
阵容配置考量 第 12 人需填补特定空缺
男篮 12 人名单的最终确定,并非简单比较球员个人实力,而是要结合球队整体战术配置,确保每个位置都有合适的人选填补空缺。从后卫线的竞争来看,徐杰、张宁和高诗岩在名单中的顺位都处于第 12 位左右,谁能最终入选,更多取决于球队是否需要其特定的技术特点。
徐杰的落选,并非因为实力不及高诗岩,而是球队已有风格相似的廖三宁。两人都属于组织能力突出、擅长利用速度突破分球的矮个后卫,廖三宁在身高和冲击力上略占优势,且年轻球员的潜力让教练组更愿意给予机会。训练中,廖三宁与徐杰的分组对抗总是难分高下,但在模拟对阵西亚球队的战术演练中,廖三宁的突破更具威胁,这成为他胜出的关键。
张宁则是输给了风格相近的程帅澎。两人都属于得分能力较强的锋卫摇摆人,具备一定的持球进攻能力。但程帅澎的外线投篮更加稳定,三分球命中率比张宁高出 5 个百分点,且在防守端的移动速度更快,更能适应球队的防守体系。热身赛对阵约旦队时,程帅澎命中 4 记三分球,其中两记来自关键时刻,这样的表现让他在竞争中占据上风。


在这种情况下,高诗岩的入选成为填补阵容空缺的最佳选择。他的技术特点与赵睿、胡明轩等主力后卫形成互补 —— 主力后卫更侧重进攻端的带动,而高诗岩可以在替补阶段专注于防守,为球队稳定节奏。教练组的战术板上,专门为高诗岩设计了 “防守反击” 战术,利用他的抢断后的推进速度,为球队创造快攻机会,这种独特的战术价值是徐杰和张宁无法替代的。
热身赛状态稳定 把握机会证明自己
国家队的选拔向来注重球员在集训和热身赛中的状态,高诗岩正是凭借稳定的表现赢得了教练组的信任。尽管在热身赛中的出场时间有限,但他每次获得机会都能做出贡献,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
对阵哈萨克斯坦队的热身赛中,高诗岩替补登场 15 分钟,拿下 8 分 2 篮板 2 抢断,其中包括两记关键的三分球。第四节比赛胶着时,他在一次快攻中接到长传,并未急于上篮,而是观察到跟进的队友,一记背后传球助攻队友轻松得分,这样的表现既体现了他的得分能力,也展现了团队意识。赛后,郭士强在更衣室特意提到:“高诗岩的表现很稳定,这正是我们需要的。”
训练中的高诗岩同样一丝不苟。投篮训练时,他总会额外加练 50 记三分球,确保自己的外线手感;战术演练时,他会主动向教练请教细节,直到完全理解才肯结束。这种态度让他在集训期间的综合评分始终名列前茅,数据统计显示,他的投篮命中率、助攻失误比等关键数据,都优于徐杰和张宁。
张宁在热身赛中虽然偶有高光表现,曾单场拿下 12 分,但状态起伏较大,下一场比赛便可能手感全无。徐杰则受限于出场时间,未能充分展现自己的组织能力,教练组难以评估他在长时间出场时的稳定性。相比之下,高诗岩的稳定输出让教练组更放心将他放入名单。
无关私人关系 纯粹基于战术需要


郭士强与高诗岩都出身于辽宁男篮,两人在 CBA 联赛中有过长期合作,私交确实不错。但这并非高诗岩入选的原因,男篮教练组的选拔过程始终以球员实力和战术适配度为标准,不存在所谓的 “人情因素”。
集训期间,郭士强对所有球员一视同仁。一次战术演练中,高诗岩因跑错战术路线,被郭士强当场严厉批评:“这个战术练了多少遍?必须记住每个细节!” 这样的场景在训练中并不少见,足以证明选拔过程的公正性。辽宁男篮的老教练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郭指导选人向来只看能力,高诗岩能入选,肯定是自己拼出来的。”
如今,高诗岩已随队抵达亚洲杯赛场,训练场上的他依然专注于防守训练,偶尔与队友交流时也保持着谦逊的态度。徐杰和张宁虽然未能入选,但仍在 CBA 联赛中刻苦训练,等待下一次为国征战的机会。篮球场上的竞争本就如此,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复杂的考量,而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中国男篮能在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比赛场馆的灯光下,高诗岩正在进行赛前投篮练习,篮球一次次穿过篮网,发出清脆的声响。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不轻,唯有在比赛中全力以赴,才能不辜负教练组的信任,也才能证明这个选择的正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体育   出身   理由   徐杰   张宁   郭士强   战术   球员   后卫   亚洲杯   球队   男篮   能力   稳定   热身赛   赛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