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一过,我就开始期待在武汉“看海了”。
尽管近日温度下降,又穿起了外套,但武汉的夏天,从来不会让人“意外”,有的只是出乎意料。
沿江的城市,我去过很多,沿江的城市也有很多共性,但像武汉这样的“三镇鼎立,两江交汇,一城万变”的大江格局,还真是少见。
可以说,武汉的“大江”具有唯一性。
不论是秋冬退水,还是春夏涨水,站在武汉的江边,有一种“看海”的气势,这成了武汉旅游的另一道天然景观(老天爷追着赏饭吃啊)。我觉得,这是每一个来武汉旅游的人都该留心一下的景观。
毕竟,武汉的历史与人文都与这大江深深交融。码头文化,城市开埠,桥梁工程,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数百年大江南北的人情往来等等。
认识武汉,先去这江边走走(很多城市是从博物馆开始解读,但武汉可能是个例外)。
城市的性格是慢慢塑造出来的,像武汉这样古老又年轻的城市(参考城市之名的演变),在长江的浪涛汹涌下,自然大开大合,不拘小节。
无数风流人物的人生历程中总有“武汉”的一席地位,无数英雄事迹也总在武汉的大江大河的浩荡之间。
如果说,英雄之城的武汉是宏观的。那么就从微观的寻常生活里感受———我的建议是,既然夏天已经来了,那么你也在夏天的时候来一趟吧。
就在傍晚,待江风褪去热浪,两江四岸总是人来人往。
有人追着夕阳跑,有人迎着晚风吹,有人逐浪奔自由,有人漫步观霓虹,也有人坐在江边听船来船往汽笛声,也有人一根鱼竿便是一江湖,更有一群人在江上忘乎所以地蹦迪。
从一人一境界到两人一世界,或是无数人的无数风光,武汉的江总是那么快意与潇洒。
我曾在夏日晴空的午后,从龟山公园穿过武汉长江大桥,走到了黄鹤楼脚下。
那段路线,不算很长,但在烈日当空之下,我走了很久。一,确实酷热。二,风光实在大气。一时间,我竟然感到眼睛和相机镜头都不够用了。
大开大合的壮阔画卷赫然出现眼前,无比通透的蓝天,像海一样的大江,城市两岸光鲜明亮,远处的二桥宛若琴弦,停泊的船只和天空飘着的几朵云点缀其中,一切恰当好处。
站在黄鹤楼脚下,我仰望着它,忍不住在想,如果它就矗立江边,咫尺之间,会掀起怎么样的千古波澜?
于是,我忍不住原路返回,只为拍一张晴川阁与二桥的暮色同框,古今交融的华灯初上,令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没有这条休戚与共的大河,武汉的灵魂就无处安放了吧。武汉人的身上就少了那份豁达的自信吧。
是的,武汉人天生就有一股难以隐藏的自信力量,他们对待长江的态度,总是那么热情与澎湃。
去年夏天,武汉的长江水位最高达到了28米,汉口江滩的“一家四口”雕塑被淹没,洪山江滩的荻海栈桥真如其名。如海一般的江景,充满了瞬息万变的无边,宛若漂浮在江上的栈桥不正是“荻海栈桥”吗?
那段时间,此桥成为热门景点。昔日桥下的露营胜地变成了水上乐园。
但人们似乎不惧水位上涨,整个城市也陷入了“每天观水位”的热潮。当不明所以的外地游客忍不住担忧时,实则武汉人早已具备抗洪能力和超强经验。
通过历史和当下,你会发现,抗洪,是一份责任与担当;观大江,是一种情趣与生活;与长江共进退,才武汉人身上应有的豁达与从容(当然这也通过一代又一代武汉人的不断努力与探索而获得的)。
接下来,分享几处我个人认为“武汉观江的好位置”!
✅看大江“无边”,南岸嘴是绝佳位置。
✅看大江之阔,武汉长江大桥排在第一。
✅看大江桥梁风采,杨泗港长江值得探索。
✅看大江繁华与落日,武昌江滩不可错过。
✅看大江夜色,谁也比不上游轮甲板。
✅看大江的暴雨气势,汉阳这边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下的桥墩,是个罕见位置。
✅看秋冬江景,白沙洲这边的杨泗港长江大桥下的周边,是我最喜欢的取景地。
✅看橙色大江(晚霞),不妨去汉阳江滩的鹦鹉洲长江大桥下,联动红色大桥,绝美。
✅秋冬看“沙漠与大海”交错,天兴洲是“王者”。
✅如遇夏日江水猛涨,洪山江滩的荻海栈桥是个奇迹设计。
✅凭栏远眺武汉长江大桥与黄鹤楼,感受大江南北,晴川阁真的太美。
✅汉口江滩的建设十分成熟,那里的观江景,我认为更适合city walk。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