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计时5天,印度继续进口俄石油,中方态度明确,普京打破沉默

阅读此文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特朗普的 “最后通牒” 牵动全球局势!

7 月 14 日,白宫里签署的那一份行政命令,看似只是简单的几张纸,却承载着足以搅动世界能源贸易格局的巨大能量。

特朗普要求俄罗斯与乌克兰达成停火协议,否则就要对俄实施 100% 的关税,这一举措已然是对俄罗斯经济的沉重打击。

可更令人瞩目的是,其还剑指那些继续购买俄油的国家,宣称要施加高达 100% 的 “二级关税”。

并且毫不避讳地点名了中国、印度和巴西,将时间节点定在了 8 月 8 日,仿佛给这些国家都上了一道紧箍咒。

本以为这已经是极限施压了,没想到 7 月 28 日,在苏格兰特朗普再次加码表态。

当众点名中印两国,言辞犀利地指责这两个国家正在 “资助战争”,还强硬地放话不会容忍任何 “拖延战术”。

这背后的意图可远不止表面上对俄乌冲突的干预那么简单。

实际上是试图编织起一张严密的大网,通过对与俄贸易国家的间接施压,妄图从根源上封锁俄罗斯的经济,让俄罗斯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各国都在这高压之下,陷入了两难的抉择,是妥协退让,还是坚守立场?

每一个决定都关乎着自身未来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与发展走向,而后续的局势也正因这些不同的选择,变得越发扑朔迷离起来。

印度的妥协与困境

在特朗普接二连三的施压之下,印度率先陷入了纠结与挣扎之中。

7 月 31 日,印度最终做出了让全球瞩目的行动,也让自己陷入了复杂的困境。

印度的四大炼油巨头,这些掌控着印度超过一半炼油能力的 “巨头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做出了暂停从俄罗斯进口原油的决定。

要知道,此前印度可是俄罗斯原油的重要买家。

每日有着高达 180 万桶的俄油进口量,这一数字的戛然而止,让整个国际能源市场都为之一颤。

莫迪政府表面上并未公开承认这是对美国的让步,可种种迹象却又透露出无奈之举背后的缘由。

印度国内的媒体纷纷援引官员的话称,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出于 “避免关税惩罚” 的考虑。

毕竟,美国对印度的施压可不止是口头说说,从 8 月 1 日起就对印度商品加征 25% 的普遍性关税。

还附加了 “通俄罚款”,甚至列出了印度的三宗 “罪状”。

如高关税壁垒、数字贸易限制、持续采购俄制武器与能源等,这一道道 “紧箍咒” 让印度有些喘不过气来。

而印度国内对于这一决策的反应也是复杂多样的。

一方面,暂停进口俄油,从短期来看,或许能够避免在出口方面受到美国的进一步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稳定国内的投资环境,让那些担心因与俄贸易而遭受美国制裁牵连的企业松一口气。

但另一方面,长期依赖的俄罗斯低价油的稳定供应就此断掉。

过去两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能享受到每桶 14 至 16 美元的折扣,那可是实实在在的经济优惠啊。

可近期这一折扣已缩减至不到 4 美元,经济吸引力大打折扣,后续寻找替代原油来源谈何容易,成本的增加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不仅如此,来自外部的压力也如影随形。

欧盟的能源监管机构早就盯上了印度,紧紧盯着印度是否存在 “洗白” 俄油成品再出口的行为。

并且已经放话威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限制印度的成品油进入欧洲市场。

这对于印度的能源出口产业链来说,随时可能落下,让印度的能源出口链条遭受重创。

中国的坚定立场与应对

中国深知能源采购属于国家主权范畴,这是不容他国肆意干涉的底线。

所以,面对美国的种种施压与威胁,中方通过外交、军事等多渠道明确表态,该买的俄油照样买,该推进的合作也绝不停滞。

就如 7 月 31 日,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严正反驳美方那充满双标意味的逻辑。

义正言辞地强调中国保障能源安全的决心,让全世界看到了中国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与底气。

8 月初,中俄海军在日本海启动 “海上联合 2025” 联合军演,随后展开第六轮太平洋联合巡航。

那场面可谓是壮观非凡,参演的舰艇、战机数量远超往年,在浩瀚的海洋上掀起阵阵波澜。

这不仅仅是一场军事演练,更是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俄关系牢不可破的稳定性信号,让那些妄图施压的势力明白,中国不会轻易被外部压力所左右。

并且,印度的退出并未影响中国与俄罗斯在能源等领域的深入合作。

反而让俄罗斯对华石油议价空间进一步向中方倾斜,双方在天然气管道建设、电力合作等诸多领域达成了多项新协议,这无疑是对美国妄图通过制裁来分化、施压的有力回击。

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在国际事务中,秉持独立自主、坚守公平正义的原则,才能在风云变幻中稳步前行,捍卫自身的权益与尊严。

俄罗斯的回应与局势本质

当特朗普的 “最后通牒” 席卷而来时,俄罗斯起初呈现出了意味深长的沉默。

克里姆林宫仿佛在静静地审视着这一切,仅由发言人简单表示 “已知悉”,可这沉默背后实则是在积蓄力量,等待合适的时机发声。

终于,在 8 月 1 日,普京与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会晤之时打破了沉默。

普京直言不讳地指出,俄罗斯早在 2023 年就已经提出了和平框架,其中涵盖了保障东部地区使用俄语、尊重东正教会等诸多合理内容。

然而乌克兰方面却对这些条件装聋作哑,始终回避实质谈判。

俄罗斯这边又是向乌方转交大量战俘与阵亡士兵遗体,又是提出设立谈判工作组,可至今都未获得实质性的反馈。

普京坚定地表示:“我们愿意等,如果他们现在不准备谈,我们可以继续战斗。”

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切帕更是一语道破天机,指出西方的 “最后通牒” 实质就是想为乌克兰争取喘息时间,好让其重组军力,根本不是真心想要推动和平。

同时,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宣称俄罗斯经济已经形成了 “制裁免疫力”。

言外之意就是外部的这些威胁,根本无法迫使俄罗斯在关乎国家战略的大事上做出让步。

确实,俄罗斯历经诸多制裁,早已在磨砺中让经济具备了一定的抗压能力。

美国妄图通过关税与制裁这样的双重工具,去逼迫中印等国与俄罗斯划清界限,从而实现其在国际格局中的利益诉求。

结语

这场因特朗普 “最后通牒” 引发的国际博弈,深刻展现了各国在利益与原则面前的不同抉择。

印度的妥协陷入困境,中国坚守立场彰显定力,俄罗斯强硬回应毫不退缩。

国际舞台上的风云变幻,也明白唯有秉持独立自主、坚守公平正义,才能在复杂局势中站稳脚跟,向着更有利的方向发展,书写属于自己的国际篇章。

参考信息来源:

环球网——无视特朗普惩罚威胁?印度称继续进口俄石油

中国基金报——印度,硬刚特朗普!

参考信息——普京谈俄乌和谈条件,泽连斯基回应

中国新闻网——中俄两军将在太平洋相关海域组织第六次海上联合巡航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财经   印度   中方   倒计时   沉默   态度   石油   俄罗斯   中国   美国   能源   关税   最后通牒   乌克兰   克里姆林宫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