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对华重拳出击,挥舞关税大棒,中方强硬反制,李在明作出选择

文 |青橘罐头

编辑|青橘罐头

前言

多天的沉默,终于换来了中方的雷霆一击。

韩国对我国某个领域增加关税的时候,当时中方并没有时候反应。

但在6月30日中国商务部突然宣布——继续对韩国部分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就在中韩关系陷入僵局之际,韩国领袖李在明的一个举动引发关注。

那么他究竟做出了怎样的“明智选择”?

韩国对华征加关税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关税战再度升级,创下了自193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

根据路透社6月30日的独家分析,亚马逊平台上的中国制造商品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通货膨胀率,这是关税开始向美国消费者传导的明确信号。

特朗普政府自1月20日上任以来,通过多轮加征措施,将对华平均关税率从原本的约20%一路推高。

2月4日和3月4日,美国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分别加征10个百分点的关税。

最夸张的是4月份,美国对华关税一度飙升至145%的峰值,虽然后来经过日内瓦谈判降至30%,但这仍然是极高的水平。

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当前17.8%的平均有效关税率是1934年以来的最高点,这些关税最终都会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而国际上给中国增加关税的可不止美国一个国家,韩国也不“安分”。

6月26日,韩国政府正式宣布对中国进口的不锈钢厚板征收21.62%的反倾销税,征收期五年。

消息一出外界都在关注中国会如何回应。

结果中方保持了5天的沉默,直到6月30日,中国商务部才发布公告。

宣布对来自欧盟、英国、韩国和印尼的不锈钢钢坯和不锈钢热轧卷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同样是五年。

这个时间点挺有意思的,原本中国对这些国家征收的反倾销税正好在7月1日到期,商务部选择6月30日宣布延续,时间掐得刚刚好。

说白了这不是什么突然的报复行动,而是一个正常的期终复审程序。

早在2019年,中国就已经开始对这些国家的不锈钢产品征收反倾销税了,现在只是到期后决定再续五年。

其实翻翻过去的记录就会发现,中韩在钢铁领域的摩擦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韩国之前就对中国的热轧钢板、碳素钢板、二亚硫酸钠等产品征过税。

这次对不锈钢厚板下手,不过是又添了一笔,而中国这边,除了钢铁,对韩国的丁腈橡胶、太阳能级多晶硅也都征收着反倾销税。

但钢铁这个行业确实特殊,它是基础产业,上下游牵扯的企业太多了。

一旦被低价进口产品冲击,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影响,所以各国都会想方设法保护自己的钢铁产业,这本来也无可厚非。

问题是保护过头了就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李在明的两难抉择

李在明上任后的第一次国会施政演说,用了“绝望”这个词来形容韩国经济。

一个国家领导人用这么重的词,可见情况确实不妙。

看看数据就知道了,2024年韩国经济增速只有2%,今年第一季度GDP还萎缩了0.1%,这可是202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韩国央行已经把今年的增速预期从1.5%大幅下调到0.8%,连1%都保不住了。

更让人揪心的是老百姓的日子,去年一年,韩国有近100万个个体经营者和法人单位申报停业,创下历史新高。

街头巷尾的小店一家接一家地关门,这背后是多少家庭的生计。

韩国人自己总结了“三高”——高物价、高利率、高汇率,这三座大山压得普通人喘不过气来。

在这种背景下,李在明提出了“实用外交”的理念,他说得很直白,外交要以国家利益为唯一标准,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

这话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哪边对韩国有利就跟哪边合作多实在,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

就拿这次钢铁征税的事来说,韩国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接近23%,中国是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按理说跟中国搞好关系对韩国经济复苏至关重要,可为啥还要对中国产品征税呢?

这里面有美国的因素,其对韩国的汽车和钢铁等商品增加的高额的关税,但谈判病不顺利。

李在明的处境确实挺难的,一边是占出口近四分之一的中国市场,一边是提供安全保障的美国。

两边都得罪不起,只能想办法在夹缝中求生存。

所以你看他的做法挺有意思的,一方面执行对华征税。

另一方面又派国会代表团访华,推进AI合作,对中国企业进行考察,表示还是想搞好关系的。

中韩这场钢铁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是你征我税、我征你税的简单对抗,但背后反映的问题要复杂得多。

两国都在强调要“继续对话与合作”,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大家心里都明白,真要是撕破脸对谁都没好处。

韩国经济真正的出路在哪?我觉得有几个方向值得考虑。

产业升级,韩国在半导体、显示器、电池等领域有不错的基础,但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这些前沿领域,韩国跟中美的差距在拉,。要是能在这些领域有所突破,韩国经济就能找到新的增长点。

还有就是区域合作,中韩自贸协定谈了这么多年,一直没有实质性突破。

如果能在这方面有所进展,对两国都有好处,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还不够高,跟欧洲、北美相比差距明显。

如果中日韩能够加强合作,整个地区的竞争力都会提升。

说实话,中韩之间的经贸联系太紧密了,想完全脱钩也不现实,2023年中韩贸易额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超过3000亿美元。

韩国对华贸易逆差确实不小,但这是产业分工的结果。

韩国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零部件,加工后再出口到全球市场,这种模式对韩国经济发展功不可没。

希望中韩两国能够以此为契机,探索出一条超越零和博弈的合作之路,这不仅关乎两国的利益,也关乎整个东亚地区的未来。

中国日报网2025-07-01——商务部:对原产于欧盟等地的进口不锈钢钢坯等继续征收反倾销税

中国报道2025-06-30——政府采购领域四类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整治工作将启动| 新闻早班车来了

来源:我的钢铁网2025-06-30——韩国对华不锈钢热轧中厚板征收21.62%反倾销税

中国新闻网2025-06-30——李在明说“绝望”,韩国经济怎么了?

环球网2025-06-26——韩国总统李在明发表施政演讲,谈及内政外交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2

标签:财经   反制   大棒   韩国   重拳   关税   中方   强硬   中国   美国   都会   经济   领域   商务部   厚板   钢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