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硅谷的抢人战看得人令人揪心。Meta创始人扎克伯格亲自跑到加州别墅,给4个中国AI科学家递了聘书,最高开价1亿元年薪,这4个人全是清华、北大、中科大出来的尖子生,甚至连GPT-4o的研发都有他们的功劳。
不得不说的是,看着自家培养的“国之骄子”被天价挖走,既懂“人往高处走”的现实,又忍不住可惜:咱们花大力气培养出的人才,为啥留不住?这种“培养易、留住难”的滋味,比啥都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而这次被挖走的4个人,说出来都让人佩服。有个叫余家辉的,是中科大少年班出身,之前牵头搞GPT-4o的语音模式,现在随便一个手机语音助手,可能都有他的技术在里面。
还有个清华毕业的赵晟佳,当年是全系第一,他写的技术报告被同行引用了1.7万次,在AI圈里就是“大神级”的存在。扎克伯格为啥亲自上门?说白了,1亿年薪买的不是这几个人,而是他们手里的技术、带团队的能力,还有能帮Meta追上OpenAI的“底气”,现在Meta新搞的AI研发组,一半成员都有中国背景,没这些人,硅谷的AI进度都得慢半拍。
其实,不止Meta,谷歌、英伟达也没闲着。MIT有个华裔教授何恺明,研究计算机视觉的,被DeepMind用高薪挖走了。硅谷的猎头现在都明着说,“中国顶尖人才是全球最贵的资源”,只要是清北、中科出来、手里有核心技术的,各家都抢着要。
英伟达CEO黄仁勋更直接说,“美国每个科技团队里,都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这话听着骄傲,细想却有点心酸,全球顶尖AI研究员里,47%是中国培养的,美国实验室里的华人占比,甚至到了75%,咱们简直成了硅谷的“人才提款机”。
不光是AI领域,生物科技圈也有这问题。之前有个国内团队,研究出用灵芝草本成分调理失眠的方案,不用强力镇静,效果还挺好,订单都堆到京东仓库了,结果团队核心成员就被海外公司盯上,开了好几倍的薪水,差点被挖走。
现在国内企业也在努力,北京把AI当重点领域抓,上海放宽落户政策,国产AI模型也追上GPT-4的水平了,但对比硅谷,还是差了点“让人留下来的底气”。有个从硅谷回来的研究员说,在那边搞科研,只要想法靠谱,能直接调资源落地,不用等一层层审批。国内有时候项目批下来,最好的窗口期都过了,这才是很多人犹豫的原因。

但更现实的是薪水差距,国内顶尖AI科学家,年薪撑死了几百万人民币,还不到硅谷的零头。之前有个30岁的AI研究员,在国内拿300万年薪,硅谷直接开1亿,换谁都会犹豫。
面对这种能让家人财富自由、事业再上台阶的机会,很难只靠情感做决定。美国这边也精明,一边砸钱挖人,一边又限制技术出口,说白了就是想把人才攥在手里,再堵死咱们的技术路,好牢牢抓着未来的科技话语权。
有人说,这些被挖走的人才“不爱国”,可也有人觉得,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没毛病,毕竟谁不想让自己的技术被更多人看见,让家人过更好的生活?就像有人说的,“不能只靠情怀留人才,得让人才在国内也能‘仰望星空’”。

其实最核心的问题是:咱们该怎么让人才觉得,留在国内不仅有“家的温暖”,还有“事业的高度”?是再提高薪水,还是给更多自主研发的空间?如果换成你,手里握着清北的文凭,有硅谷公司递来1亿年薪的聘书,你会选择留下来建设家乡,还是去海外闯一闯?
更新时间:2025-10-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