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个大牌化妆品被检出苏丹红,多款产品连夜下架。视觉中国/图
【大牌面霜检出禁用致癌物苏丹红】
2025年10月19日,第三方测评机构“老爸评测”发布一则视频,称“在多款大牌护肤品中,检出被禁用20年的成分苏丹红Ⅳ”。
苏丹红系列染料(如苏丹红I、II、III、IV)在全球多数地区被禁止作为食品添加剂。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官网显示,苏丹红被列为三类致癌物质(意味着目前尚未明确致癌性的物质),但可能有潜在的健康风险。
尽管该视频对涉事产品品牌信息作了模糊处理,但根据网友分析及第三方平台的美妆产业数据,涉事品牌可能包括科颜氏、花西子、且初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花西子桃娇鲜颜精华底霜疑为涉事产品之一。10月24日,“花西子下架陷苏丹红争议底霜”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公众对护肤品安全的广泛讨论。
健言:截至目前,花西子尚未公布调查结果或消费者赔偿方案,仅将责任指向原料供应商。10月24日,南方周末记者向花西子客服询问相关情况,客服回复称:“您反映的情况,我们非常重视,已对相关原料供应企业开展严格调查。在此期间,为保障消费者权益,相关产品暂停销售,感谢您的理解”。关于赔偿与后续处置方案,客服仍用同样内容回复,并未给出具体的调查进展或消费者赔偿方案。
根据202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官方网站发布的《苏丹红危险性评估报告》,苏丹红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红色染料,常作为一种工业染料,被广泛用于如溶剂、油、蜡、汽油的增色以及鞋、地板等增光方面。其分子结构中的萘化合物具有基因毒性,进入人体后代谢,可引发肝脏、脾脏肿瘤及高铁血红蛋白症。国家药监局2021年发布的《化妆品禁用原料目录》中也明确把苏丹红Ⅳ列为禁用成分。
【我国流感季或提前到来】
近期,包括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多国,相继受到流感疫情影响。10月23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10月13日-19日)显示,北方省份流感活动呈低水平,但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全国共报告49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据《人民日报》2025年10月21日报道,有专家预测,今年流感季可能会更早一些,另外感染人数也会更多,建议防护要趁早。
就当前监测情况显示,2025年,带来流感疫情的“主力军”或为甲型H3N2毒株,与2024年流行的甲型H1N1毒株差异较为显著。而由于H3N2毒株在2024年几乎未大规模流行,可能导致人群对其免疫力普遍较低。
健言:流感病毒的流行并非一成不变,每年流行的优势毒株会发生改变。H3N2毒株具有变异快、传播力强的特点,历史上曾多次引发全球流感大暴发,而今年日本流感季比2024年提早了五周(参见南方周末2025年10月25日报道《赴日旅游也“中招”?流感季提前到来》。南方周末记者在实地走访中看到,南方城市社区服务中心预防接种门诊的医护人员正在建议儿童、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等高风险群体,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如佩戴口罩、勤洗手,以降低感染概率。
【香港报告基孔肯雅热患者死亡病例】
据香港特区政府2025年10月22日新闻公报,一名早前公布的77岁有长期病的男患者情况转差病逝,他的临床诊断为基孔肯雅热并发多个器官衰竭。
香港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表示,由基孔肯雅热所引致的严重症状及死亡十分罕见,死亡率少于千分之一,出现严重并发症大多与病人的自身健康情况有关。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幼童(特别是一岁以下的婴儿)、怀孕妇女及长期病患者(例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人士)感染基孔肯雅热后,较大机会引起并发症,康复时间亦较长。
【生育津贴加速直接发放至个人】
据国家医保局2025年10月20日消息,自9月以来,江西、安徽、陕西等省份陆续在全省推开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辽宁、江苏已于近日正式发文,将于11月1日起在全省实现生育津贴直达个人。预计到11月1日,全国将有25个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生育津贴直接发放至个人的统筹区占比近九成。
【蛋制品生产许可新规出台】
2025年10月2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蛋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25版)》,对蛋制品生产企业进一步规范,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
官方文件显示,新版细则着重在三方面进行修订完善。一是按照法律法规的新规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蛋制品企业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等。二是突出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和防控,进一步明确蛋制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制定并执行采购管理及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检验管理及出厂检验记录等制度。三是首次将液蛋制品等新产品纳入生产许可审查范围,积极回应行业发展需求,助推蛋制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健言:新规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将液蛋制品(如蛋液、蛋浆) 正式纳入监管。这类产品在烘焙、餐饮业使用广泛,但蛋壳表面易携带沙门氏菌,若生产控制不当,风险很高。新规将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消费者的餐桌安全。
【“无蚊净土”冰岛也发现蚊子】
2025年10月,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以北约30公里的地区,一名昆虫爱好者在自家花园里用红酒丝绳诱捕器意外抓到了三只小型飞虫,经冰岛自然科学研究所进行鉴定,这些昆虫是一种能耐受低温的蚊属物种——环跗脉毛蚊,包括两只雌蚊和一只雄蚊。
冰岛曾是世界上少数没有在自然环境中发现过蚊子的国家之一,如今这一纪录被打破。研究人员将继续观察这些蚊子是否能够成功越冬,并在明年春季形成稳定种群。
健言:冰岛出现蚊子的原因:一是蚊子可能通过飞机、轮船,继而通过汽车、集装箱等进入冰岛,在未被冻死之前被捕获;二是蚊子可能早已进入冰岛,并已在环境适宜的地方如地下室形成了生活史循环。虽然蚊子入侵冰岛的确切原因尚待进一步确认,但由于气候生态和人类交通的改变,蚊子正在逐步迁徙扩张,由此产生的卫生和健康问题值得警惕。(南方医科大学热带医学研究所所长陈晓光)
南方周末记者 林方舟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傲雪
责编 崔慧莹
更新时间:2025-10-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