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自己是疯了,而且是和朋友一起疯的。
前几天,我们俩心血来潮,开车从涧西的南昌路出发,沿滨河南路一路向西,到洛宁吃了一顿蒸肉。
然后,原路返回。
往返170公里,就为一口吃的,是不是有点憨?
其实,并不后悔——开车去洛宁,油费比饭钱还贵,为的是那一口美味,更为了25年的朋友情。
01
蒸肉洒家早就吃过,但第一次吃正宗的洛宁蒸肉,还是在2019年。
那一年,我跑文旅口,为了写洛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去了一趟洛宁。
去之前,问过洛宁当地的朋友,他们推荐:“去‘憨憨刘’吧!”
洒家听,这名字咱喜欢,带着憨厚和淳朴,想必味道也不会差。
“憨憨刘”的店面不大,甚至有些狭小,装修很普通,但一进门,就感觉,一股香气硬往鼻子里钻。
老板很热情,笑着介绍:“洛宁蒸肉,讲究的就是‘肥而不腻、香糯入味’。配上一碗酸汤面叶,保准让你:一吃忘不掉!”
一大盘蒸肉端上来,我有点失望——这和普通的粉蒸肉看起来没太大区别:
粉条、五花肉铺在盘中,大葱点缀其间,酸汤面叶倒是在洛阳从没见过。
可第一口下去,我就知道:这跟普通粉蒸肉并不相同。
瘦肉,软嫩如豆腐,却又有嚼劲;
肥肉,更神奇,油脂似乎都被蒸了出去,没了腻腻的感觉,嚼一嚼,满口肉香。
最喜欢的,还是那些粉条——吸饱了肉汁的粉条,变得筋道弹牙,比肉还香!
从那之后,就爱上了洛宁蒸肉。
02
洛宁蒸肉的起源,还有一个嫉恶如仇的传奇故事。
明末时,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万安王朱采轻在洛宁任职。
此人横行霸道、鱼肉乡里,当地百姓恨之入骨,却敢怒不敢言。
一位厨师灵机一动,为了讽刺朱采轻,专门研发了一道“绳绑捆猪”的菜,用猪肉片包裹粉条蒸制而成。
“猪”与“朱”谐音,寓意“绳索捆绑朱采轻”,以表达百姓的愤恨。
没想到,这道菜味道出奇地好,很快传遍洛宁,逐渐演变成了今天的洛宁蒸肉。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洛宁蒸肉起源于宋代。
那时食物匮乏,逢年过节,人们想吃肉却又负担不起。
于是,就用红薯粉条和少量肉制成蒸肉,既满足了吃肉的愿望,又节省了开支。
渐渐地,蒸肉成为一种传统美食,成为逢年过节的重要菜肴。
不管起源如何,洛宁蒸肉在洛宁人心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估计唯一能撼动它“霸主地位”的,估计就是洛宁酸牛肉了。
03
时隔6年,再次品尝洛宁蒸肉,味道依然如当年。
老板早已不记得我了,但依旧热情。
他说,洛宁蒸肉好吃,全靠食材和工艺:
肉,选新鲜的猪肋条肉和正排排骨,切成片;
大葱,要用本地的,辛辣够味,去腥提香;
粉条是灵魂,必须用当地红黏土种出的红薯制成,蒸煮后吸饱肉香,软糯却筋道,比肉还香;
面粉,用玉米面,蒸出的口感更醇厚;
拌好的食材放进蒸笼,大火得蒸一个多小时;
蒸时,笼底铺一层薄面皮,既能防漏,又能吸收油脂。
蒸肉的绝配是酸汤面叶,面叶的清淡,中和了蒸肉的醇厚,口感更丰富。
如果觉得腻,可以配一碟凉拌黄瓜,或醋蒜,解腻又开胃。
洛宁蒸肉还有个特点:凉了,再回锅蒸一下,味道会更好。
04
在洛宁,卖蒸肉的小店很多,随便进一家,味道都不会太差。
就像洛阳街头的牛肉汤店,尽管招牌不同、味道各异,但都不难喝。
喜欢洛宁蒸肉,还有一个原因:
它没有华丽摆盘,也不用名贵食材,却靠质朴的味道,吸引了一代代食客。
就像一位老朋友,没有花言巧语,却能相伴几十年。
如果你也是吃货,路过洛宁,千万别错过这道美味!
更新时间:2025-09-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