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以宣布停火后,特朗普找中国“邀功”,直接对中方提出一个希望

伊朗和以色列宣布停火后,特朗普找中国“邀功”,说“这下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石油了,”当地时间6月24号,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自己调停“伊以冲突”之后,中国可以继续从伊朗购买石油了,还说希望中国能够从美国进口更多石油,如果能促成这事,那将是他的荣幸。


中国从伊朗购买石油,伊以冲突停火,中国从美国购买石油,这三件完全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就这样被特朗普以他奇怪的逻辑联系在了一起。


天上来的新靠山

而事情还得从伊朗的切肤之痛说起,长期以来,伊朗的国防体系有一个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致命的漏洞——它的导航定位系统,居然还在用着美国的GPS。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在高度紧张的军事对峙中,伊朗的导弹、无人机、甚至是高级指挥官的行踪,都可能在美国的眼皮子底下“裸奔”。


这绝非危言耸听。过去几年,美以战机多次如入无人之境,轻松进出其领空执行空袭任务。更让德黑兰不寒而栗的是,多名顶尖的核科学家和军队高级将领接连遭到暗杀,外界普遍怀疑,凶手就是通过追踪他们手机里的GPS信号,实施了精准清除。


这简直是把自家的后门钥匙交到了对手手里,任人来去。伊朗不是没想过反抗。他们也曾部署过自己的干扰系统,试图对抗GPS。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在今年4月,伊朗方面悲哀地发现,他们引以为傲的干扰系统,在美国军方新一代的军用信号面前,几乎成了摆设。


这种技术上的无力感,让伊朗通信部副部长埃赫桑·奇特萨兹都不得不公开承认。当一个国家的安全防线能被对手轻易穿透时,所有的强硬姿态都显得有些苍白。


于是在10月4日,一个关键的声音出现了。伊朗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公开发声,正式将一个讨论已久的话题摆上台面:伊朗正在严肃考虑,从美国的GPS系统,全面转向中国的北斗系统。


谁欠谁的人情债

伊朗的这个决定,无疑让特朗普那套“石油邀功”的逻辑显得格外滑稽。他以为自己控制了伊朗的经济命脉,就能左右地区格局,却忽略了生存是比经济更优先的需求。


特朗普的算盘是,他阻止了战争,保住了中国的石油生命线,所以中国应该感恩戴德。他甚至暗示,可能会放松对伊朗的石油制裁,这对作为最大买家的中国来说是个“恩惠”。


可现实是,中国压根就不吃他这一套。过去这些年,即便在美国最严厉的制裁之下,中国也始终是伊朗石油的最大客户。这无关乎谁的施舍,而是基于两个主权国家间的正常贸易,是市场原则和自身能源需求的决定。


用性价比说话,用市场逻辑办事,这才是中国的行事风格。至于美国的单边制裁,中方从来就没承认过它的合法性。


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直接点破了这场地缘闹剧的根源。伊以冲突为何会升级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正是因为美国长期以来对以色列的偏袒和纵容吗?


美国才是那个点火的人,现在火势快要失控了,它跑过来扑了两下,然后就想让旁边被熏得够呛的住户给他颁个“消防英雄”奖章。这种“自己放火,再邀功灭火”的伎俩,骗不了任何人。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地区动荡的责任在美国,中国与伊朗的能源合作天经地义,轮不到第三方指手画脚。这个“盾牌”,稳稳地挡住了特朗普伸过来的手。


从前的傲慢今天的脸

伊朗如今主动向中国靠拢,其实也经历了一个颇为戏剧性的心理转变。时间倒回2021年,当时在中伊全面合作计划的框架下,中方就曾提出过北斗合作的建议。


但那时的伊朗,正沉浸在一种技术自信甚至自负的情绪中。不久前,他们成功捕获了美军先进的无人机,这让他们觉得自己的电子战能力相当了得,甚至对北斗系统的成熟度都抱有几分怀疑。所以,那一次的橄榄枝,被德黑兰方面婉拒了。他们觉得靠自己也能行。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接下来的几年,血淋淋的教训让他们彻底清醒了。眼睁睁看着关键人物被“定点清除”,自家的防空系统在对手面前形同虚设,那种技术上的傲慢被现实击得粉碎。


伊朗当然也有自己的长远规划,他们声称计划在三到五年内,研发出属于自己的国产导航卫星。这个目标很宏大,但懂行的人都明白,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真正的大国玩具。它背后需要原子钟、高端芯片等一系列顶尖技术的支撑,目前全球也只有中美俄欧这四家玩得转。对于一个被长期封锁和制裁的国家来说,独立建成这样一套系统,难度堪比登天。


所以,伊朗当下的转向,与其说是战略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别无选择的现实主义。在遥远的国产目标实现之前,他们必须立刻找到一个可靠的外部伙伴,来填补眼前这个致命的安全真空。


而放眼全球,能提供这种战略级替代方案的,除了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系统近年发展略显迟滞,欧洲的伽利略系统又在政治上不可能,剩下的唯一选择,就是中国的北斗。


结语

北斗和石油,一个关乎技术主权,一个关乎能源命脉,这两件事交织在一起,把中国推到了中东舞台一个前所未有的位置。对中国来说,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伊朗的请求,是北斗系统全球化推广的一个绝佳样板。如果能在中东这个“修罗场”证明自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那么很可能会带动黎巴嫩、也门等“抵抗之弧”国家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这与中国官方那句“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的开放姿态不谋而合。

但风险同样巨大。接纳伊朗,意味着北斗系统可能被直接用于军事对抗。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任何技术上的波动都可能被放大,甚至被“甩锅”,引发外交纠纷。更重要的是,大规模的“去GPS化”必然会触动美国的霸权根基,中美在中东的博弈,或许将从幕后走向台前,变得更加直接和激烈。


中国正在被迫扮演一个全新的、更为复杂的角色。它既想作为一个技术赋能者,输出自己的标准和影响力,又必须作为一个能源需求方,确保自己的经济生命线万无一失。

如何在这股强大的“技术引力”和随时可能爆发的“地缘斥力”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美国制造的战略讹诈面前保持定力,这对中国的智慧和实力都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中东这盘大棋,因为中国的入局,变得愈发精彩。而这场大戏的序幕,似乎才刚刚拉开。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9

标签:财经   中方   中国   伊朗   美国   北斗   石油   系统   中东   德黑兰   以色列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