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文 |小戎
哈喽,大家好,小戎这篇内容,主要来分析餐饮大佬集体搞副牌的热潮,绝味、海底捞等纷纷跨界,背后是增长焦虑下的求生与探索。
最近餐饮圈的瓜比火锅还热闹——靠卖鸭脖封神的绝味,居然在深圳开起了砂锅菜,店名“绝味煲煲”,听着像幼儿园小食堂,客单价25元,打工人狂喜。


这还不是一时兴起,之前在长沙就开了“绝味plus”餐厅,ins风装修配炸卤啤酒,主打一个“吃鸭脖的别走,咱再整点儿硬的”。
不止绝味在“不务正业”,2025年的餐饮圈,搞副牌比开连锁店还卷,红餐网统计,2024年就有16家餐企捣鼓出21个子品牌,从咖啡到烧烤,从火锅到快餐,简直是“万物皆可副牌”。要是把这些品牌拉个群,估计群名得叫“主牌不够,副牌来凑”。

要说副牌界的“折腾冠军”,海底捞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早年间靠“美甲自由”圈粉无数,后来门店多到消费者分不清“海底捞”和“海底捞旗下”,干脆开启“副牌养成计划”,2015年收了U鼎冒菜试水,巅峰时45家店,现在只剩1家在硬撑,堪称“出道即巅峰,后续全靠蒙”。
2019年海底捞更是开启“广撒网模式”,三年推出11个子品牌,炒鸡、面食、小吃啥都干,结果步子太大扯着蛋。

2021年亏了42亿,创了上市以来的纪录,这波操作好比游戏里盲目开新地图,没配齐装备就冲,最后只能回主城补血。
缓过来的海底捞学聪明了,2024年搞了个“红石榴计划”,让员工内部创业当老板,这下子副牌像雨后春笋,小嗨爱炸、喵塘主烤鱼、举高高小火锅……光听名字就透着股接地气的劲儿。

呷哺呷哺的副牌之路更像“过山车”,2016年推出高端副牌凑凑,人均150元,一度12天开一家店,被吹成“餐饮火箭”。
结果消费者喊着“太贵吃不起”,凑凑从“排队王”变成“关店王”。不死心的呷哺又搞了个烧烤品牌趁烧,客单价250元,2024年末直接全关店,这波是“高端的泡沫,一戳就破”,直到2024年才醒悟,推出80-100元的锅韵火锅,算是“认清现实,回归性价比”。

新茶饮巨头也没闲着,蜜雪冰城把“低价套路”玩到了啤酒圈,2.97亿拿下鲜啤福鹿家,5.9元就能喝500ml鲜啤。
网友调侃:“早上蜜雪冰城喝咖啡提神,晚上福鹿家喝啤酒微醺,雪王这是要承包打工人的24小时”,不过评价两极分化,有人说“这个价喝到就是赚”,有人吐槽“廉价感拉满,喝完头疼”。

茶颜悦色则走“全家桶路线”,孵出四个子品牌,柠檬茶、茶咖、手冲茶、小酒馆全涵盖,从早到晚承包你的饮品单,沪上阿姨更狠,茶瀑布、沪咖两个副牌,门店加起来快3000家,主打一个“用副牌把赛道焊死”。
反观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简直是餐饮圈的“佛系玩家”,人家不搞新品牌,就死磕汉堡薯条,顶多换个包装搞个限定。


对比之下,中国餐饮大佬的“折腾”显得格外突出。
其实这都是“增长焦虑”闹的,主牌做到顶,单店利润就见了天花板,加上消费者喜新厌旧,不搞点新花样迟早被淘汰,推副牌就像开小号,既能探探新赛道,又不会连累主号,万一火了就是“第二增长曲线”,输了大不了关店止损。

而且副牌有“靠山”,海底捞的副牌能用蜀海供应链,蜜雪的副牌能共享下沉市场渠道,相当于“自带buff开局”,不过风险也不小,海底捞27个副牌超半数停业,多数活不过一年,堪称“副牌成活率比锦鲤中奖率还低”。
说白了,餐饮大佬搞副牌就是场豪赌,赢了建“餐饮帝国”,输了交学费买经验。


但这种“折腾”不是瞎搞,是中国餐饮企业的求生本能——毕竟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上,不跑快点,迟早被后浪拍在沙滩上。
现在去商场吃饭,说不定你吃的烤鱼是海底捞旗下的,喝的啤酒是蜜雪的,就连嗦的麻辣烫都可能是某火锅大佬的副牌。
只能说,餐饮圈的水越来越深,下次吃饭前,先查查品牌族谱准没错!
更新时间:2025-11-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