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最大矿难纪实:死亡684人,曾是绝密,98年才公开

前言:

新中国历史上最惨重的一场矿难,684个鲜活的生命瞬间消失,而这场发生在1960年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矿的惊天悲剧,相关档案竟曾被列为国家绝密。

直到1998年前后,这段让人心惊的往事才通过作家的采访和媒体的披露逐渐揭开。

这件事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触目惊心的细节?

藏了近四十年的矿难惨剧

1960年5月9日的下午,山西大同的老白洞煤矿突发事故,15号井口猛地喷出吓人的大火和滚滚浓烟,随后造成多人死亡。

可以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死人最多的一次矿难,足足684条人命。

这事儿后来还被当成绝密给藏了好些年,一直到1998年前后才慢慢被人知道,爆炸的中心点,在矿井底下最重要的枢纽14号井的井底车场。

这地方既是发号施令指挥部,又是整个矿井通风,运输的大动脉,爆炸发生之后火焰和毒气顺着风道,飞快地窜到各个巷道和工作的地方。

井下正在干活的工人和干部们,根本来不及反应,就遭了灭顶之灾,大巷顶板哗往下掉,撑着的架子也倒了,好几处地方都着起了火。

浓烟呛得人什么都看不见,地面上更惨,井口的房子,旁边的建筑,眨眼工夫全被炸塌了。

14号井那个高高的井架也毁了,地上的矿车翻倒在一边,井口跟废墟差不多,连带着16号井口也跟着冒烟。

巨大的冲击波把打信号的工人和跟车工都给掀翻,摔成重伤,井口的房子也塌了,地面的变电所跳闸,整个矿井上上下下的电全断了。

而当时正好是井下工人换班的点儿,早班的还没上来,中班的已经下去了。

两个班次的工人,干部,总共912号人,全给困在了黑漆漆,充满危险的井底下。

矿井里头,大巷的变电站,放图纸的屋子,到处都是呛人的烟,离15号井口两公里远的所有设备,棚子,也都被掀得乱七八糟。

这场突如其来的爆炸直接毁掉了无数家庭,矿难一出,消息十万火急,国家几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力量,展开一场生死救援。

国家总动员大营救

下午4点半左右,矿务局的王蕴心局长和其他领导,总工程师,还有大同市,地区的头头脑脑们,都火速赶到了现场,立马组织抢救。

消息很快报到了中央,煤炭部的部长副部长,还有国家劳动部的部长带着公安部,卫健委的人一块儿,急匆匆从北京赶到大同。

他们一到地方就直接奔赴事故现场,据说事发当天,毛主席就听了汇报,晚上11点多,周总理又详细了解情况,给救灾小组下了死命令。

就是要想尽一切办法,哪怕把矿井毁了,也要把人救出来,在这样的命令下,国家的力量迅速动员起来。

从5月9日晚上12点开始,全国各地主要煤矿的救护队,全国几十家医院的医疗队伍,甚至有解放军的化学兵部队,坐着飞机,火车,陆续赶到大同。

同时为了安抚遇难和失踪工人的家属,据说当时还组织了7600多名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去做工作慰问。

虽然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但井下情况太复杂,破坏太严重,最终只有228名职工幸运脱险,其余684人不幸遇难。

这场规模空前的救援行动,展现了国家的决心和动员能力,但也无法逆转灾难带来的巨大伤亡,救援结束后,人们迫切需要知道,这场惨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刨根问底揪出真凶

救援结束后,指挥部马上成立了事故调查追查组,调查组的人花了整整10个月时间,反复研究,调查,找了事故发生前一两天在14号井底车场附近干过活的工人,干部,前前后后谈话了一百多人次。

一点点抠细节,把井下的受灾情况摸了个透,因为爆炸现场着了大火,很多东西都烧毁了,直接勘查很难。

他们就跑到北京的煤炭科学院,做了煤尘爆炸指数的测定,还模拟了瓦斯,煤尘爆炸的试验,又翻了国内外一大堆相关的书和案例。

最后调查组得出了结论,这次事故不是大家一开始可能猜的瓦斯爆炸,而是煤尘爆炸,爆炸点就在14号井底车场翻罐笼往西,离井底调度室大概110米那个位置。

至于到底为什么会煤尘爆炸,调查发现两大原因,第一也是最根本的,14号井底那个翻罐笼的地方,根本没装洒水喷雾装置来除尘。

煤尘比较多,工作的人也表示翻煤的时候,隔着3米远都看不清人,100瓦的大灯泡瞅着就剩个小红点儿。

第二就是得有火源点燃这些煤尘,他们通过分析断定,很可能是架线的电机车开过翻罐笼时,因为轨道不平,车轮跟轨道摩擦产生强烈的电火花。

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冲击波一下子传遍了整个矿井,又引爆了其他有煤尘的地方,造成了连锁反应。

加上矿井里头缺防火门,避难硐室这些救命的设施,工人们也大多不懂怎么自救,怎么躲避灾害,事故发生后也没能及时反风,结果就造成了全矿井的大悲剧。

查明了原因,更重要的是吸取教训,防止这样的事情再发生,这次调查,让后来的煤矿安全生产上抓得更紧张了。

血的教训推动改变

比如对当时的《煤矿保安规程》和矿井设计规范都做了补充和修改,特别强调了防治煤尘爆炸的重要性。

为了纪念在事故中遇难的矿工兄弟们,2004年在老白洞矿的旧址上,奠基修建了五九事故纪念馆,第二年就建成了。

后来的官方文件,比如2014年国家应急管理部发的关于加强煤尘防治的文件里,还会提到这起事故提醒大家。

这场新中国成立后最惨烈的矿难,不仅写入了安全生产的历史,也像一根刺,深深扎进了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心里。

它和其他矿难一起,催促着人们去攻克煤矿安全这个世界性难题。

像河南理工大学的瓦斯地质研究团队,他们的研究之路,很大程度上就是被这些血淋淋的事故所驱动的。

当年事故发生后,煤炭部的安全专家杨力生就直奔现场,看到惨状,决心要找出爆炸的规律,当时除了煤尘爆炸,瓦斯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所以后来他加入河南理工大学,和彭立世等同事一起,开启了中国瓦斯地质研究的漫长征程。

他们那一代人,以及后来的几代科研人员前仆后继,就是憋着一股劲儿,要为矿工们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

他们编制了中国第一份全国煤层瓦斯地质图,提出了新的理论,开发了新的技术,就是希望能减少悲剧的发生。

结语:

老白洞五九矿难684个生命的逝去,以及那段曾被尘封的历史,都在提醒大家安全生产大于天。

敬畏生命,守住安全的底线,记住老白洞,就是为了让未来的矿井少一些这样的眼泪和悲伤。

参考信源:

凤凰网 2013-10-31 1960年大同矿难死亡682人被列为绝密 38年才公开

《光明日报》 2012-02-29 半个世纪 一种追求 几代坚守——记勇斗“气老虎”的河南理工大学瓦斯地质科研团队

何于清:问苍茫大地————中外采矿史最大掺案揭秘(1960年大同矿难死亡682人被列为绝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煤炭部   罐笼   煤尘   井口   井底   井下   矿井   瓦斯   绝密   纪实   事故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