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抗到拥抱:我用“彩虹屁”唤醒厌学儿子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我家儿子,刚上初中那会儿,简直像换了个人。回家就把自己关屋里,门摔得砰砰响。问他作业写了没?——“烦死了!”、“别管我!”成了口头禅。成绩往下掉,对学习提不起劲,说啥都跟你顶着来。那段时间,家里天天低气压,我着急上火,讲道理、发脾气,统统没用,反而把他推得更远。

后来,我接触到一个词,叫“彩虹屁”。说白了,就是变着法儿真心实意地夸孩子。一开始,我也觉得有点“肉麻”,有用吗?但看着越来越疏远的儿子,我决定试试,死马当活马医吧!

第一步:放下“挑刺”的放大镜,拿起“发现美”的显微镜

我逼着自己改变。不再盯着他没叠的被子、没写完的卷子、玩过头的游戏。开始努力去找,哪怕一点点他做得好的地方:

“嘿,今天闹钟响一声你就坐起来了,这自制力可以啊!”(哪怕他坐着发了几分钟呆)。

“刚才你跟妹妹说话声音放轻了耶,知道照顾妹妹感受了,真暖心。”

“这道题步骤这么多,你自己想出来了?这思路挺清晰!”(就算最后答案算错了)。

“今天自己挑的这身衣服?颜色配得挺舒服,有眼光!”

第二步:夸人要走心,具体才有力

很快我就发现,“彩虹屁”不是简单说句“你真棒”就完事了。真诚是基础,具体是关键。泛泛的表扬,孩子觉得假。得说出他具体做了什么,这体现了什么优点或努力。

比如,不说“作业写得不错”,而是说:

“我看到你写数学那道难题时,画了好几条线试不同方法,这钻研劲儿,妈妈挺佩服的!”

第三步:改变,在悄然发生

效果没让我等太久,虽然儿子一开始对我的“彩虹屁”一脸懵,甚至有点“妈你今天吃错药了?”的表情。但坚持了几天、一周后,变化慢慢来了:

1. “火药桶”降温了: 家里那种一点就炸的气氛淡了。我进他房间,他不再像刺猬一样立刻防备。顶嘴少了,有时候就“嗯”一声——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2. “厌学”的冰开始化了:他开始偶尔主动提学校里的事,虽然话不多。有天居然拿着物理题来问我!虽然嘴上嘟囔“这题真变态”,但肯开口求助,让我看到了希望。

3. 愿意配合了:当我借着之前夸过他的点提点小要求,比如“你上次收拾书包特别有条理,今晚抽十分钟整理下书桌?找东西更快”,他没那么抗拒了,有时还会默默去做。

4. 笑容回来了: 久违的、放松的笑容,开始时不时出现在他脸上。那是被“看见”、被肯定后,自然流露的开心。

“彩虹屁”为啥这么灵?

这可不光是“拍马屁”的功劳,背后有它的道理:

1. 孩子渴望“被看见”:青春期的孩子,心里特别想被理解、被认可。总批评他,他觉得在你眼里自己啥都不是,就用叛逆刷存在感。真诚具体的夸赞,恰恰满足了他“被看见”的心。

2. 修复关系的“粘合剂”:赞美传递的是接纳和爱。孩子感觉到你的爱是无条件的(不是只有考好才爱他),对抗的墙就松动了,信任慢慢重建。

3. 点燃心里的“小火苗”:夸他努力尝试、态度认真、有责任心(比如“你没放弃试了好几种方法”),而不是光夸“聪明”,能帮他建立“我能行”的感觉。这种自信,才是他克服困难、主动学习的真正动力。批评让人想逃,赋能让人想前进。

4. 化解“权力”之争:叛逆有时是孩子想自己做主。当你不再用命令“压”他,而是用欣赏“托”他,那种争权的火药味就淡了。孩子觉得被尊重,反而更愿意合作。

5. 好行为越夸越有: 就像种花要浇水,孩子的一个好行为(哪怕很小),后面紧跟着真诚的赞美(“水”),这个好行为就更容易出现。我们是在用赞美“捕捉”并强化那些闪光点。

用好“彩虹屁”的小贴士

想让这效果持续下去,也得注意几点:

心要真,别硬夸:必须是真心觉得好才夸。孩子精着呢,假话一听就知道,反而伤感情。实在找不到,宁可不夸。

细节是王道:“你真棒”太空,“你主动帮奶奶拎东西,真贴心”就实在多了。说说你看到的细节和他行为带来的好影响。

多夸“过程”,少夸“天赋”:多强调“努力”、“认真”、“有办法”这些他能控制的品质,比夸“聪明”、“有天分”更能让他不怕困难,愿意成长。

允许“反复”,稳住心态:青春期孩子情绪像过山车,状态有起伏太正常了。别指望“彩虹屁”一用就天下太平。他状态不好时,别急着批评,可以说:“看你好像有点累?需要聊聊吗?” 然后继续留意他哪怕微小的闪光点。

赞美打底,沟通跟上:关系好了,沟通才有效。等氛围缓和了,再在信任的基础上,温和地聊聊规则、说说你的关心和期望,孩子更容易听进去。用“我”开头:“看你熬夜,我担心你身体,咱聊聊怎么安排时间更合理?”

目标是“自己加油”:最终是希望孩子找到学习和做事本身的乐趣和价值,不是为了你的表扬。关系好了,可以多问问他自己的感受:“这次考试你觉得最难的是哪块?你怎么搞定的?”、“做完这个,你自己最满意哪部分?”

写在最后:

当我放下习惯性的批评,学着用真诚的“彩虹屁”去照亮儿子,改变的不仅是他的叛逆和厌学,更是我们整个家的空气,还有我们母子之间的连接。从剑拔弩张到能心平气和,这段经历让我懂了:每个孩子心里,都渴望被真正“看见”和欣赏。当我们不再只盯着问题,而是用心去发现、放大那些微小的好,用爱和肯定去浇灌,孩子心里向上的力量,自然会生长出来。“彩虹屁”不是技巧,它是一种看见美好、传递信任和爱的能力。这束光,照亮了孩子,也温暖了我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6

标签:育儿   厌学   彩虹   儿子   孩子   批评   真诚   努力   叛逆   作业   闪光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