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玩家将i9-14900KF超频至9.13GHz,纪录曾被AMD打桩机保持九年

在PC硬件领域,超频始终是极客玩家追逐的核心竞技项目。当然,在20多年前的赛扬300A时代,超频的门槛低到仅需简单提高倍频就可以了。如今的超频,不仅考验硬件体质的上限,更挑战冷却技术与调校经验的极限。

近期,一则来自中国超频圈的消息引发全球关注:玩家wytiwx成功将发布了两年的14代Intel Core i9-14900KF处理器,通过液态氦冷却技术推至9.13GHz的超高主频,这一成绩经HWBot(全球权威超频认证平台)官方验证后,直接登顶处理器频率排行榜首位,再次证明了Intel Raptor Lake架构的卓越潜力(也侧面证实了如今Arrow Lake和Lunar Lake架构的方向“跑偏”)。

CPU-Z 软件截图显示,这颗i9-14900KF在稳定运行9.13GHz时,核心电压设定为1.388V——这一电压值在极限超频场景中属于相对克制的水平,既避免了过高电压对芯片造成不可逆损伤,又能为高频运行提供充足动力。

而在周边硬件搭配上,玩家选择了一套为极限超频量身定制的配置:主板选用华硕ROG Maximus Z790 Apex,强化的供电模块、优化的信号通路和专属超频功能著称;内存则是单条32GB的美商海盗船复仇者DDR5,通过调校超频至DDR5-5744频率;显卡选用低端的GeForce RTX 3050——因为在超频测试中仅需承担基础的“亮机卡”功能,低功耗特性反而能减少系统供电压力;电源则是美商海盗船HX1200i,1200W的额定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wytiwx首次在i9-14900KF上创造佳绩。早在2025年1月,他就曾将同款处理器超频至9.12GHz,彼时已超越了2024年3月由芬兰超频大神Elmor创下的 i9-14900KS超频9.11GHz纪录,成为该型号处理器的纪录保持者。

而从当前HWBot的排行榜来看,Top 10的高频成绩几乎被第13代Intel Raptor Lake与第14代Raptor Lake Refresh系列的Core i9包揽——无论是i9-13900K、i9-14900KS还是此次的i9-14900KF,均能在液态氦冷却下突破9GHz大关。

要知道,i9-14900KF作为Raptor Lake Refresh系列的旗舰型号,拥有24核心32线程(8个性能核 + 16个能效核),默认加速频率已达6.0GHz,而超频至9.13GHz意味着核心频率较默认值提升了52%,这样的增幅在现代处理器中极为罕见。

回顾PC超频的发展历程,十年前的高频纪录曾是AMD的专属。早年间,AMD的FX系列处理器凭借独特的模块化设计,在高频领域一度占据优势:2014年,芬兰玩家The Stilt将 FX-8370(Piledriver打桩机微架构,32nm工艺)超频至 8722MHz,这一成绩不仅终结了前代FX-8150(Bulldozer推土机微架构)的两年统治,更创下了单核高频霸榜九年的传奇——当然,当时农企处理器的性能确实不怎么样。

直到2023年,英特尔i9-13900K(Raptor Lake架构,10nm工艺)才以8725MHz的成绩,仅以3MHz的微弱优势将其超越。不过,自AMD转向Zen架构后,其处理器设计重心从追求高频转向多核效率与能效比,Zen 2、Zen 3乃至最新的Zen 5架构,虽在多核性能与游戏表现上突飞猛进,但高频潜力远不及FX系列。

尽管9.13GHz的成绩让10GHz这一里程碑看似近在眼前,但从技术层面来看,当前处理器的高频提升已进入瓶颈期。首先是物理极限的制约:现代处理器的核心尺寸已缩小至纳米级别,电子在芯片内部的传输速度存在物理上限,当频率突破9GHz后,电子迁移效应会显著增强,即便通过液态氦(温度低至- 269℃)将芯片温度压至接近绝对零度,也难以避免核心内部的信号干扰与能量损耗。

其次是电压与功耗的平衡:要推动频率进一步提升,往往需要大幅增加核心电压,但电压每提升一档,功耗会呈指数级增长——以i9-14900KF为例,若要冲击10GHz,电压可能需要提升至1.5V以上,此时单核心功耗或将突破300W,远超现有主板供电模块与冷却系统的承载能力。

此外,还有软件与测试标准的限制:HWBot认证的高频成绩需满足稳定运行特定测试软件(如 CPU-Z Benchmark、SuperPI)的要求,而当频率接近10GHz时,处理器的稳定性会急剧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单次测试通过但无法复现的情况,这也让10GHz的有效纪录更难达成。

从英特尔未来的产品规划来看,短期内也难有能破高频瓶颈的新架构。2024年底推出的Core Ultra 200S(Arrow Lake 架构,3nm工艺),虽采用全新的Intel 3工艺与大小核混合架构(Redwood Cove性能核 + Crestmont能效核),但设计定位是移动平台与主流桌面平台,核心电压与功耗被严格限制,并不适合极限超频;而预计在2025年底推出的Arrow Lake Refresh,根据目前的爆料信息,其核心架构与工艺并无重大革新,仅维持LGA 1851插槽以适配现有800系列主板,主频或仅从默认的6.2GHz小幅提升至6.4GHz,超频潜力与Raptor Lake系列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可见Intel在 Arrow Lake Refresh 上的升级重心并非高频性能。

业内普遍认为,要实现10GHz的历史性突破,可能需要等待2026年登场的Nova Lake架构,根据 Intel的技术路径图,Nova Lake将采用全新的Intel 2工艺(约2nm级别)。

对于普通玩家而言,9.13GHz的超频纪录虽不具备实用价值——日常使用中,处理器默认频率已能满足游戏、创作等需求,过度超频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但它的意义在于探索硬件的极限,为PC硬件的技术发展提供了方向参考。而 i9-14900KF作为一款发布近两年的老旗舰,仍能不断刷新纪录,也证明了其神 U体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8

标签:科技   超频   中国   纪录   玩家   架构   处理器   电压   核心   频率   极限   成绩   多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