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完娃回来,在买菜途中遇到邻居,想着都是买菜就一起逛菜市场了。两个妈妈在一起,孩子也都是在读小学,自然绕不开聊孩子的学习。”
“你知道吗?我儿子这次测试刚过及格线。他可是一二年级经常双科拿满分的人呀,这到底是怎么了?
以前我都是那个被表扬的家长,现在每次班主任看见我,都会语重心长地说孩子这次又退步了。我心想,要继续这样下去,都退到海里去了……”
邻居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母亲,我突然意识到,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一二年级跑在前头,不一定代表以后就不会掉队。真要看孩子能跑多远,还得看他从小的基础牢不牢。
一二年级的考试,考的不是“智商”,更多的是“准备度”。
因为很多孩子上学前,早就学完了拼音,刷透了百以内加减法。试卷上的题目,对他们来说,就是“复习”。
这就像一场,你提前知道了答案的考试,拿双百,并不稀奇。
然而孩子的大脑,尤其是负责工作记忆和灵活性的前额叶,还远未发育成熟。
我家娃就是个典型。他“工作记忆”能力偏弱,一道题今天讲明白了,明天换个马甲,他又不会了。因为他只是记住了这道题的答案,却没理解背后的逻辑。

低年级的知识,一般通过直接感受就能习得,孩子只要不太懒,学习态度端正一些,拿九十来分,是很稀疏平常的事。
所以,我们不要轻易被分数蒙蔽了眼睛,认为孩子拿个满分,就自认为是“学霸”了,真正的考验还没有来呢。
大脑每个阶段的发育,都有自己的发展主题。
3岁前,就忙着让5种感官收集各种信息,点亮神经元,让他们彼此连接起来。
4岁左右,就拿起一把大剪刀咔咔地剪掉那些没用的、用得极少的神经元,让各神经通路可以像流水一样传递信息。这也是习惯最容易养成的时候。
到了7-10岁,就把大脑里的神经通路拓宽升级成一条条通往四方的‘高速公路”。这正好对应着小学中年级。
教育工作者深知大脑的这个特点,所以你会看到,到了中高年级,学习的要求就彻底变了。
数学,不再是1+1=2,而是绕好几个大弯的应用题。
语文,一二年级会拼音,能写单词,会看图写话就行,中年级后不但要读懂一篇文章,写出自己的观点,还要写三四百字的作文。
这时,你没点逻辑推理、抽象概括和灵活切换的思维能力,提前学的那点老本也吃光了,那“假学霸”就露底了。
像我崽崽,工作记忆力不太好,灵活性也不强,一道题如果用A方法解不开,他很难自发地去想B方法,只会卡在那里,生闷气。

这不,昨晚语文老师就跟我反映,让他听写,要是哪个他不会写,他心态就崩了直接后面的也不写了,可是其他人遇到这情况,他会空着直接跳到下一个。
所以,当孩子遇到新情况脑子转不过弯,老在那纠结,或是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无法完成两三个步骤的差事,说明执行技能有所欠缺,要重点抓一抓,不然到了高年级,更加吃力。
其实,娃儿是不是真金白银的学霸,不用等到成绩滑坡,日常生活中,只要出现下面3个信号,就要立刻拉响警报了!
1.一学就会,一考就废
就拿我家小子来说,每次讲完,他都给我一种“我懂了”的感觉,可让他自个儿复述一遍,就磕磕巴巴,考试那更是错误百出。
我觉得还是他吃了工作记忆差的亏。比如你给他讲一道应用题时,他大脑的这个“临时笔记本”,要同时记住:
①题目里的数字(比如:小明有5个苹果)
②题目里的逻辑关系(比如:给了小华3个,又买了几个)
③还要进行思考计算
如果孩子的工作记忆容量小,记到后面就忘了前面,或者记不住全部条件,那出来的结果就是“一学就会,一考就废”。
所以,做父母的,要想方设法提高孩子的工作记忆。比如:
每天花10分钟,让孩子拿一个他觉得当天最有意思的一个知识点,讲给你听:“宝贝,听说你学了XX,能当小老师教教妈妈吗?”

这就是著名的“费曼学习法”。孩子要把知识讲明白,就必须掰开了,揉碎了,再重组,这能极大地强化工作记忆,将新知识转化成长期记忆。下次再遇到同样的题型,就能汲取调用这些经验来解题了。
2.逃避难题,不爱动脑筋
我儿子一看到阅读理解里,那一大片的文字,第一反应就是:“妈妈,这个好难,我不想做。”
我以前认为是他态度问题,最近才想通,这是大脑因为长期缺乏有挑战性的思考,神经联结不够丰富和强健,所以他一遇到阻力,大脑就直接“罢工”。
现在我打算每天选一道有点挑战、但又不至于把他难哭的趣味题,给他做一做:“我们来给大脑健个身吧,看看谁能想到不同的解法,先不管对错,敢想就是胜利!”以此锻炼一下他抗挫折能力,卸掉“怕错”这个心理包袱。
3.催一下,动一下
写个作业,一会跑去喝水,一会上厕所,一会玩积木,预习一篇课文能磨蹭俩小时。完全就是打工仔的心态,好像学习是为了你一样,你盯着,还老老实实地写一会,你忙别的事,他就偷偷干自己的事。
追根到底,还是没有体验过学习带来的成就感。他的学习动力,全都依靠你的催促和奖励,你看他成绩不错,想放手,没想到一落千丈。
对于这种没有动力孩子,空泛地对他说“你要好好学习”,是没有用的。我们可以跟他一起画一张类似下图的“冒险地图”,完成一页口算就前进一步,自主阅读一本书就解锁一个宝藏,通过目标游戏化,用每一次看得见的小成功,点燃他的成就感。

虽说我也常被老师找,也曾因过于焦虑而睡不着。可孩子终归是自己的,还管的还是要管。
所以,真学霸也好,假学霸也罢,孩子最需要的还是我们的支持和帮助。现在原因找出来了,只要行动起来,就能把娃引到正道上。
以上,共勉。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