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学前教育落地,蕴含怎样的“民生经济学” | 新京报专栏

7月22日,在博兴县金色摇篮幼儿园,老师带托育班的孩子做游戏。图/新华社

据新华社消息,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按照强化普及普惠、稳妥有序推进、加大政府投入、经费合理分担的原则,逐步免除学前教育保育教育费。《意见》明确,从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

2024年7月18日,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2025年3月5日,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当时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讨论。如今《意见》出台,既体现了政府加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决心,也增加了后续进一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的可行性。

作为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的关键指标,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是落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重要举措。

从投入角度来看,尽管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有明显上升的趋势,并且在2012年后达到并一直保持住了1993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4%”目标,然而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这方面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从需求角度来看,我国人均收入的不断提升,以及二胎、三胎等人口政策的叠加提升了社会对教育市场规模与质量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财政教育经费予以保障。

因此,“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无疑将有助于增加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也会提高社会对教育的满意度。

我的团队专门分析了提升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我们基于因果关系推断的研究发现,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而且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不但在短期内有效,即便在十年之后,依然保持着非常可观的效果。这充分说明教育的财政投入对于经济增长具有先导性与基础性的作用。

而且,免费学前教育意味着将增加居民对学前教育的需求,有助于相关行业人员的就业,尤其将提高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除此之外,“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还将促进消费。有大量证据表明,教育费用在我国家庭支出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家庭的教育支出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费支出。学前教育免费,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居民的非教育消费,进而促进更多产业的就业及其发展,给经济增长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有多项研究证实幼儿阶段对话的词汇量会显著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学前教育的免费,即便目前还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在园儿童保育教育费”,也将有助于吸引更多的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将孩子送进幼儿园,从而为这些孩子营造词汇量更为丰富的语言环境,某种程度上,这也将极大促进教育公平。

可见“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普通老百姓的教育满意度,另外一方面还能通过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提高相关行业人员与相关专业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水平、促进居民多元消费,以及促进教育公平等多个渠道推动经济增长。这在当前我国面临经济面临一定挑战的背景下,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政策。

撰稿 / 李锋亮(清华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编辑 / 迟道华

校对 / 杨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7

标签:育儿   学前教育   民生   经济学   专栏   性教育   财政   经费投入   意见   我国   幼儿园   居民   孩子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