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与好丽友为何让中产们集体“破防”?
最近,山姆在各平台被骂惨了,起因是许多会员质疑其选品质量下滑——蛋黄酥、太阳饼等热门商品纷纷下架,反而是街边常见的好丽友、胖蛋、卫龙、徐福记等大众品牌悄悄入驻山姆。
许多对山姆不熟悉的人可能会疑惑:不过是更换选品,为何会引发大量声讨?因为山姆此次被骂的根源并非品控下降,而是直接动摇了自身核心价值,令会员“破防”。
山姆过去的爆火,靠的是稀缺性、差异化与“逼格”。不少会员支付260元年费的核心诉求,是购买普通超市无法提供的稀缺商品及获得品质背书。
但山姆却直接打破了这一价值与诉求,换上了普通超市也能买到的商品。
尽管山姆尝试了差异化——例如,上架的好丽友产品号称减糖80%,结果却被扒出碳水含量并未显著减少,脂肪含量反而增加。
或许山姆也意识到此举不妥,于是玩起“障眼法”——将“盼盼”改为拼音标注,同时隐藏了一款卫龙产品的logo,生怕被发现。
这种做法甚至比直接售卖大众商品更让会员难以接受。即便这些商品确实存在差异化,这种“欺骗”或“善意隐瞒”的行为,也意味着山姆过去塑造的“品质严选”形象及会员信任已被彻底打破,这正是此次许多山姆会员“破防”的核心原因。
但问题在于,山姆明知可能引发争议,为何仍坚持如此?目前流传较广的说法是:山姆中国更换高管、采购吃回扣等——只能说“中国人最懂中国人”。但这些说法缺乏明确证据,我们不做过多揣测。
目前可明确的是,山姆已触及“千亿魔咒”。永辉、华润、大润发等零售企业都曾接近或短暂触及这一魔咒,结果大多在达到规模后高位回落,部分甚至迅速衰败。
而不巧的是,去年山姆也跨过了这道门槛。达到该体量后,尤其是近年进入高速扩张期,山姆正面临愈发严峻的供应链品控压力与毛利压力。
这并非单纯的规模问题,而是涉及供应链管理能力、人才储备、市场适配度,尤其是目标消费群体与市场规模极限的问题。
规模扩张后,这些因素都需重新评估。中国市场会员制超市的天花板究竟何在?自去年起,山姆品控下降问题已愈发明显。
2023年9月,山姆在十天内连续爆出5起食品安全问题,包括果汁含异物、月饼含异物等;据统计,黑猫投诉平台上山姆相关投诉量去年上涨65%。
来源:人民网
这些均为山姆加速扩张的后遗症。更严峻的是,国际品牌(如Costco)、德国“穷鬼超市”奥乐奇及国内盒马、胖东来等正逐步蚕食山姆市场份额。
面对不断扩大的体量及市场供应链压力,为冲业绩、抢占份额,山姆的选品逻辑自然发生变化。例如,近年山姆逐步下沉至晋江、昆山等县域市场,加速推进平价或高毛利战略——引入卫龙、好丽友等品牌以扩大受众、提升毛利与销量,大概率是其中一环。
只不过古语有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尽管山姆已下架好丽友等商品,但如何重建会员信任仍是严峻挑战。
更新时间:2025-07-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