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兵圣孙子在其名著《孙子兵法》中有这么一句话,叫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也就是说,善于打仗的人,要先把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又不错过那些可以打败敌人的机会。然而,在于美国的交锋之中,美国自己却往往会把自己的弱点和不足暴露出来,有时候连自己的对手都没有想到。
美国人显然不懂什么叫先立于不败之地,比如6月24日,美国的拜登时期的国务卿布林肯,就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专意在批评美国总统特朗普的错误决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布林肯这位美国政坛的大佬的罕见发声,不仅让作为利益关切方的中俄意想不到,更给了特朗普当头棒喝。
自找苦吃的源头
布林肯,作为民主党人拜登时期的国务卿,地位举足轻重。美国的国务卿,在美国的行政体系中地位颇高,是美国国务院的首长,国务院就相当于美国的外交部,在政府各部中居首席地位,国务卿就是美国总统的首席外交顾问。
而布林肯批评特朗普的主要内容,就是特朗普日前下达了对伊朗的三处主要的核设施发动打击的命令,布林肯认为这个命令是既“不明智”也“不必要”的。实际上,在伊朗核问题上,布林肯是有资格批评特朗普的。
因为布林肯在美国内,可以算是一个资深的外交家。1993年,布林肯进入美国政坛的第一步,就是出任了当时负责欧洲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奥克斯曼的特别助理,后来还担任了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欧洲事务高级主任。2007年拜登的竞选团队中,就担任了外交政策顾问。
在奥巴马执政期间,布林肯又先后担任了当时的副总统拜登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以及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副顾问,主要负责的就是中东事务。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又担任了常务副国务卿。可见布林肯是一个非常资深的外交家,尤其是在欧洲和中东事务上。
2015年奥巴马政府和伊朗签署的第一个核协议,就可以说是在布林肯手中主导签订的。所以,此时,布林肯才有底气来批评特朗普。然而,如果要追根溯源,伊朗的核问题,实际上也是美国的咎由自取、自找苦吃。
如果把时间在倒退到二战以后,美国和伊朗之间的关系和现在截然相反,是非常紧密的。伊朗作为一个石油资源非常丰富的国家,他的石油命脉曾经长期掌握在英国手中,在20世纪初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伊朗的石油开采基本由一家英国公司把控。
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伊朗政府决定在1951年将该家英国公司国有化。这一行为激怒了英国,后在美国的支持下,两家在伊朗发动了政变,重新扶持了已被废黜的巴列维国王,由此,美伊两国进入了蜜月期。
而当时又正值美苏两国冷战,为了在其中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美国开始在盟友之中推广核技术的民用化,1953年12月,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就曾经在联合国发表演说,提到要把核武器交到那些懂得如何剥去其军事外壳并将其用于和平艺术的人们手中。到了1957年,美国就和伊朗签署了民用的核能协议,并且开始为伊朗培训核技术方面的人才。到了1967年,美国更是直接向伊朗提供了一座核反应堆及铀燃料,也是目前伊朗核问题的源头。
反复无常的协议
然而,核技术的扩散,逐渐引起了美苏等大国的不安,于是为了限制核问题,1968年7月,在美、苏、英等世界主要大国的牵头之下,一共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美国同样说服伊朗了也加入该条约,也就是放弃承诺研发核武器。
但是,伊朗对于核技术的民用进程却一直没有停止,1974年,伊朗成立了原子能组织,并且开始建设布什尔核电站,同时向法国、西德等国家寻求更多的核技术方面的援助。到1978年的时候,伊朗甚至还和美国签署了一份合同,内容是购买多达8座的核反应堆。但1979年的时候,伊斯兰革命爆发,这个合同也就成为了一张废纸。但到此时,伊朗已经初步掌握了核技术的基础。
1979年伊斯兰革命成功之后,不仅和美国的关系闹僵,还随后和伊拉克开始了长达8年的两伊之战,根本无暇对于国内核设施的建设。当然,西方也自然停止了对于伊朗核技术的援助。
后来直到苏联解体,国际形势发生巨变,伊朗转而加强了与俄罗斯的合作,在1995年的时候,就继续建设布什尔核电站签署了合同,原计划是在1999年完工,但后来是一直到2011年才正式投入使用。此外,伊朗还曾经和巴基斯坦寻求过核技术的帮助。
实际上,直到2002年之前,国际社会都是不知道伊朗的这一系列的核研发活动。但在当年的8月,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作为伊朗当局的反对派组织,在流亡国外之后,向美国的《纽约时报》披露了伊朗核设施的存在和建设,顿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轩然大波。
从此之后,英法德等国家纷纷宣布就此事件对伊朗进行制裁,而伊朗就像一个弹簧一样,越压反弹越大,尤其是强硬派内贾德担任总统之后,直接再次开始了重启铀浓缩活动,标志着伊朗的核技术运用,已经不限于在民用了。而安理会也在2006年,通过了对伊朗实施制裁的决议。同时由于伊朗的不予理会,该制裁不断扩大范围。
到了2008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后,终于着手准备如何妥善解决该问题。奥巴马一方面宣称不排除使用军事手段解决该问题,而以色列也多次不断要对伊朗的核设施进行空袭。但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美国和欧洲不断升级的制裁。
到2012年最严重的时候,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进入到了对伊朗的制裁,关闭了伊朗30多家银行的国际贸易结算渠道,同时,欧盟宣布自当年7月起,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此外,美国开始对与伊朗存在商业往来的外国公司实施惩罚,迫使大部分国家停止了和伊朗的经贸往来。
由此,伊朗的经济开始出现严重的衰退,民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原来的强硬派终于在大选中失利,2013年,温和保守派人物鲁哈尼当选为伊朗总统,开始和中、美、俄、英、法、德六国(即六国机制)开始谈判。2015年7月,伊朗终于和六国签署了《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俗称的“伊核协议”,伊朗承诺将铀浓缩丰度限制在3.67%内,即仅用于民用,而同时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协议签订之后,美国等可以放心,伊朗的经济民生也开始复苏,本来是一个可以皆大欢喜的局面。但“天才”特朗普的出现,其在第一次上台之后,由于以色列的不断游说,2018年的时候,单方面退出了伊核协议,并重启了对伊最高等级制裁,伊核问题再度扑朔迷离。
强硬施压的恶果
这也就是作为伊核协议签署见证人之一的布林肯强烈抨击特朗普的原因之一。美国撕毁伊核协议之后,还重启了对伊制裁,为此,伊朗也不得不在2019年5月宣布暂停执行伊核协议的部分内容,后来的事实证明,就是在协议停止后的几年内,伊朗加快了铀浓缩进程,到2023年的时候其丰度已经达到了60%,逼近了武器级的90%的浓度。
为了解决该问题,美国转而采取了“暗杀”模式。2020年1月,美国暗杀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高级将领苏莱曼尼;2020年11月,以色列在德黑兰暗杀了伊朗首席核科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2023年10月,巴以冲突再次升级,伊朗对于以色列的新仇旧恨逐渐演变成了,在伊朗背后支持下的也门胡塞、黎巴嫩真主党、叙利亚之间的武装冲突,局面逐渐不可控。
2025年,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为了解决该问题,再次对伊朗施压。实际上,中俄两国也为此多方努力。3月14日,中俄伊三国的副外长在北京举行了会晤,并且呼吁有关方摒弃制裁施压、武力威胁,强调要尊重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等。
当然,美国并没有因此让步,最后也就酿成了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核设施的空袭以及定点清除核科学家。美国也不解恨,直接在6月21日,动用了包括B-2隐形轰炸机在内的125架次飞机,投掷了六枚掩体炸弹、30枚“战斧”导弹,打击了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的伊朗核设施。
然而,根据伊朗自己评估,伊朗核设施在美军空袭中的受损程度比预料的轻。目前,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空袭已经停火,但是伊朗核问题如何解决还是一个难题。正如布林肯批评特朗普的那样,如果特朗普在其首个任期内没有撕毁奥巴马政府谈成的伊朗核协议,事态就根本不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如今特朗普是在“试图扑灭那场由他自己浇上汽油的大火。”
信源:
1.布林肯抨击特朗普政府空袭伊朗核设施:错误、不明智且不必要.环球网.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35863769819342991&wfr=spider&for=pc
2.以色列“闪击”伊朗背后:伊核问题为何难以调和?
.三联生活周刊.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47973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