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华盛顿政坛正在上演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内战,主角是特朗普,对手是曾经跟他一起高喊"对华强硬"的那帮人。
让人意外的是,这位在第一任期挥舞关税大棒的总统,如今态度开始微妙转变。
TikTok继续在美国运营,英伟达获准向中国出售部分AI芯片,对华鹰派代表人物突然被撤销提名,而在他身后,那群曾为他对华政策摇旗呐喊的鹰派人士,如今却气得跳脚,直呼"这不是我们熟悉的特朗普"。
9月26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播客节目中说出了一番让华盛顿鹰派彻底炸锅的话,他把"对华鹰派"这个标签称作"耻辱徽章",还批评这些人"破坏了美国梦的通道",直言"这不爱国,一点也不爱国"。
黄仁勋在采访中提到,中国在AI领域只比美国"落后几纳秒",他还谈到特朗普把技术移民签证费提高到10万美元,认为这是在阻止中国人才到美国,中国市场占英伟达营收的相当大比重,这是黄仁勋敢于公开发声的底气所在。
鹰派阵营的反应相当激烈,前特朗普顾问史蒂夫·班农直接呼吁逮捕黄仁勋,还给他扣上"中方影响力代理人"的帽子,这场公开互怼,把美国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分歧摆到了台面上。
黄仁勋的炮轰只是表面风波,更实质的变化发生在政府人事层面,就在黄仁勋发表这番言论前不久,特朗普在9月突然撤销了兰登·海德的提名。
兰登·海德原本要出任美国商务部负责出口管理的助理部长,这个职位直接负责监督国家安全相关的出口管制。
海德曾在美国驻北京大使馆担任外交官,后来在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任职,推动了多项针对中国的法案。
今年4月他还出席了参议院提名听证会,当时看起来一切顺利,结果到了9月,提名突然被撤回。
这个变动在美国对华强硬派中引发强烈反应,一些专家在社交媒体上表示"非常担忧",担心这预示着政府将进一步放松对华技术限制。
曾在国务院工作的技术专家克里斯·麦奎尔公开表示,希望这不代表政府计划进一步削弱对华先进技术销售限制。
除了海德,特朗普还从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中清除了多位主张对华强硬路线的顾问,与此同时,鲁比奥、万斯等知名鹰派虽然还留在政府内,但在对华议题上明显变得低调许多,这些人事调整背后,是更深层次的政策信号。
在芯片这个中美科技战的核心战场,美国态度的松动更加明显,今年7月,美国政府批准英伟达向中国出售H20芯片,这款芯片虽然性能只有H100的三分之一,但对中国AI企业来说已经是能买到的最强算力产品。
美国在4月曾一度限制H20芯片出口,后来又部分放开,英伟达一直在游说政府放松限制,黄仁勋多次强调,完全封锁只会让美国企业失去中国市场。
今年7月,黄仁勋第三次访问中国,在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已获美国政府批准向中国出售H20芯片。
彭博社在10月6日的报道中提到,鹰派人士注意到,特朗普已经显示出"有意忽略鹰派关切"的迹象。
TikTok被允许继续运营,英伟达获准出售部分芯片,这些都让鹰派感到不满,而鹰派们的这种不满情绪,随着APEC会议的临近变得越来越强烈。
10月底11月初,APEC会议将在韩国庆州举行,中美领导人可能在此期间会晤,这个消息传出后,美国对华鹰派的焦虑一下子被点燃了。
彭博社报道称,这些人担心特朗普在推动中美达成协议时变得"对华软弱",同时也担心自己在政府内部逐渐被边缘化,因为科技行业的势力日益增强。
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白宫副国家安全顾问的马特·波廷格公开表示,美国已对华做出"巨大的单方面让步"。
美国保守派智库"美国企业研究所"成员德里克·西索斯说得更直接:特朗普第一任期改变了美国对华政策,现在这些人想在第二任期倒带回去。
有鹰派人士私下抱怨,当前的对华政策"感觉回到了特朗普首次上台之前",当时正是商界代表主导美国对华政策的时期,而在稀土这个战略资源领域,美国的务实态度体现得更加明显。
说到底,特朗普的态度转变是被现实一步步逼出来的,稀土问题就是个典型例子,美国军工、半导体、航空等高端产业严重依赖中国稀土供应,今年5月中国加强稀土出口管制后,美国的焦虑一下子暴露出来。
特朗普在8月曾威胁,如果中国不供应稀土磁铁,就要加征200%关税,他还提到,美国掌握着强大的筹码,比如飞机零件和波音飞机,但到了6月,特朗普又表示中方同意让稀土流向美国。
英国《金融时报》在6月的报道中指出,中国在稀土供应链上的成功改变了贸易谈判中的力量平衡,报道援引分析人士的话说,中方出台稀土出口管制不仅给美方带来了压力,还为中方提供了对美博弈的筹码。
据报道,中美在稀土问题上进行了多轮谈判,美方不再坚持完全脱钩,而是寻求"供应弹性"和"稳定合作",稀土问题上的妥协,只是特朗普在对华经贸政策上务实转向的一个缩影。
今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达成经贸会谈共识,双方同意暂停90天内互加的高额关税,美国对华关税从145%降至30%,中国对美关税从125%降至10%,到了8月,特朗普又开始在关税问题上强硬起来。
在斯德哥尔摩会谈后,双方虽然继续保持对话,但核心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即便在谈判期间,美国也没有停止技术封锁。
上半年的时候,美国继续出台针对中国的投资审查、出口管制等措施,9月,中国商务部对美国在集成电路领域的歧视性措施发起反歧视调查。
10月4日,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报道,中国正在与美国进行以一项大的投资方案为交换,取消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限制以及降低其关税的谈判。
这种一边谈判一边施压的做法,反映出美国内部的分裂状态,贸易官员希望降温缓和,科技鹰派却要继续加码。
黄仁勋炮轰鹰派,不只是他个人的声音,而是整个硅谷科技界立场的一次集中爆发,硅谷的科技公司普遍认为,完全切断与中国的联系只会两败俱伤,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中国是巨大市场,放弃这个市场就是放弃利润和未来。
但鹰派的逻辑完全不同,他们认为,中国正在利用美国技术发展自己,长远来看会威胁美国霸权,因此必须不惜代价进行技术封锁。
特朗普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需要科技企业的政治献金和选民支持,也需要在对华问题上展现强硬姿态,从目前的动作来看,他更倾向于用"交易思维"处理对华关系。
特朗普对华政策的调整,反映出美国战略选择的两难处境,既想压制中国,又不想伤及自身。
中美之间的竞争还会继续,但方式可能不再是你死我活,对中国来说,只需稳住节奏,走好自己的路,就足以应对外部的不确定性。
信源:
观察者网2025-10-06 “美国鹰派急了:塌房了!特朗普对华软弱、让步太多”
更新时间:2025-10-0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