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英伟达H20芯片被曝出存在"追踪定位"功能的消息,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其实早在之前,美国议员就公开要求对华出口的先进芯片必须配备监控功能,美其名曰要掌握芯片的"最终用途"。
这个操作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熟悉?没错,这套玩法美国人20多年前就用过了,当年的受害者是法国的金普斯公司。
而今天美国又想玩同样的招数了。
故事要从一个叫马克·拉叙斯的法国工程师说起。这哥们原本是美国摩托罗拉的员工,后来自己出来创业,成立了金普斯公司。他们搞出了一个在当时看来很前卫的东西——芯片卡。
什么是芯片卡?简单说就是在普通卡片上植入一个小芯片,让它能存储和处理信息。现在我们每天用的手机SIM卡、身份证、银行卡,基本都是这个原理。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这可是个革命性的发明。
当时的技术背景是这样的:全世界都在用磁条卡,就是那种在卡片背面刷一条黑色磁条的技术。这种卡片存储容量小,安全性差,很容易被复制。而金普斯的芯片卡不仅容量大得多,安全性也高出几个档次。
拉叙斯带着这个技术在欧洲和拉美市场混得风生水起。法国电信、德国联邦电信、墨西哥电信等大公司都成了他们的客户。到1995年的时候,金普斯一年能生产30亿张电话卡和1.2亿张手机SIM卡,基本上垄断了全球芯片卡市场。
更关键的是,金普斯不仅仅是个制造商,他们还掌握着芯片卡的核心技术和标准制定权。在那个移动通信刚刚起步的年代,谁控制了SIM卡技术,就等于掌握了未来通信产业的入口。
但是当拉叙斯雄心勃勃地想打入美国市场时,却遭遇了冷遇。美国人坚持用老式的磁条卡技术,对芯片卡不屑一顾。按照拉叙斯后来的说法,美国人得了一种"非本国发明综合症"——只要不是美国制造的,就认为没有技术含量。毕竟集成电路是美国发明的,法国人能搞出什么新花样?
这种傲慢的态度在当时确实很常见。美国作为科技强国,很难接受其他国家在某个技术领域超越自己。但现实很快就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随着全球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芯片卡的优势越来越明显,美国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项技术。
当金普斯在全球市场攻城略地的时候,美国人的态度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他们开始主动接触拉叙斯,表示愿意让德太投资集团(TPG)入股金普斯,既能提供资金支持,又能帮助打开美国市场。
听起来是个双赢的合作方案,对吧?但事情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美国人很清楚芯片卡技术的战略价值。想想看,如果控制了SIM卡的生产,就等于掌握了全球移动通信的入口。在那个互联网刚刚兴起的年代,谁控制了通信技术,谁就能在信息时代占据制高点。
于是,德太投资集团开始了一场精心策划的收购行动。他们不是一次性买断,而是通过多轮融资,逐步提高在金普斯的股份比例。第一轮投资后,德太集团获得了金普斯约30%的股份,并在董事会中占据了重要席位。
更关键的是,他们还安插了具有美国背景的管理人员进入公司核心层。这些新来的管理者表面上是来帮助公司发展的,实际上却在暗中收集技术情报,了解公司的运营细节和客户信息。
这个过程很像温水煮青蛙。一开始,拉叙斯还觉得有了美国资本的支持,公司能发展得更好。德太集团确实带来了资金,也帮助金普斯在美国市场站稳了脚跟。但慢慢地,他发现自己在公司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随着德太集团持续增资,到2000年前后,美国资本已经控制了金普斯超过50%的股份。董事会的重大决策基本上都要听美国人的意见,而那些原本的法国团队成员也被陆续"优化"掉了。名义上拉叙斯还是公司创始人,实际上已经被边缘化了。
到2002年,拉叙斯终于忍无可忍,但此时已经无力回天。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他被迫离职,金普斯正式落入美国资本的控制。而美国政府也在911事件后以国家安全为由,进一步强化了对全球通信技术的监控需求。
现在回头看英伟达芯片事件,是不是感觉似曾相识?
美国要求在AI芯片中植入追踪功能,表面上说是为了监控"最终用途",防止技术滥用。但实际上,这和当年控制金普斯的逻辑一模一样——通过技术手段获取使用方的信息,进而掌握对方的技术发展动向。
英伟达作为全球AI芯片的绝对霸主,其GPU产品占据了AI训练市场超过80%的份额。如果这些芯片真的内置了追踪功能,那就相当于给了美国一双监视全球AI发展的"眼睛"。哪个国家在训练什么模型,用了多少算力,技术发展到了什么程度,美国都能一清二楚。
特别是在2018年,特朗普签署了"云法案",授权美国政府以"公共安全"的名义获取他国服务器上的数据。这为美国的技术监控提供了法律依据,也让很多国家开始警惕美国科技产品的安全性。
这种监控能力的价值是巨大的。AI技术现在被认为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各国都在大力发展。如果美国能通过芯片监控掌握其他国家的AI发展状况,就能在技术竞争中占据巨大优势。
而且,这种监控不仅仅是被动的信息收集。理论上,如果芯片中真的有追踪定位功能,美国还可能通过远程控制影响芯片的正常工作,甚至在关键时刻让芯片"罢工"。这种技术威胁比直接的贸易制裁更加隐蔽,也更加难以防范。
拉叙斯在后来写的《跳蚤与虱子》这本书中,对美国的行为模式做了深刻的总结。他说,对美国而言,技术从来不是纯粹的商业问题,而是与政治、安全紧密相关的战略资源。
这个观察很准确。我们看到,无论是当年的金普斯,还是现在的芯片争端,背后都有政治力量的影子。美国政府会动用各种手段,包括投资、法律、甚至政治压力,来确保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这种做法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它破坏了国际科技合作的信任基础。当技术交流被政治化,当合作变成控制的工具,其他国家自然会寻求替代方案,发展自主技术。
从另一个角度看,金普斯和英伟达事件也提醒我们,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有多重要。如果一个国家或企业在关键技术上完全依赖他人,就很容易陷入被动局面。
当然,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种竞争。技术发展本身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过度的封锁和对抗只会阻碍创新。真正的解决之道,应该是在保护自身核心利益的同时,寻求更加开放、平等的合作模式。
#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