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还在热议郑东新区的繁华时,郑州悄悄在南部落下了重子。航空港区、二七新城、南水北调工程…一系列大手笔投入让南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热土。
10年前,提到郑州南区,很多人想到的是杂乱的批发市场和城中村。如今,这里正在上演一场惊天逆袭。
根据最新规划,郑州中心城区将由“主城区+航空港区”双核构成,南部地区承担起建设国际化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的重任。这不再是简单的区域发展,而是要“再造一个新郑州”的战略布局。

郑州的城市发展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最新国土空间规划明确提出,郑州将形成“主城区+航空港区”的双核驱动模式。
这种转变意味着南部地区不再仅仅是主城区的附属,而是承担起独立的核心功能。主城区重点承载区域科技创新职能,提升高端服务能力;而航空港区则重点建设国际化枢纽和对外开放门户。
到2035年,郑州将实现高水平保护、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基本建成。这一目标离不开南部地区的强力支撑。
“双核三轴”的国土空间格局,以主城区和航空港区为“双核”,共同构建承载核心战略功能的区域性中心。南区从城市边缘一跃成为发展核心。

航空港区是郑州向南发展的龙头引擎。新郑国际机场航线遍布全球,年旅客吞吐量超8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50万吨,位居中部之首。
这些数字背后反映的是郑州从内陆城市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华丽转身。

产业是一个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郑州南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涅槃。
航空港区已展现出无限潜力。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崛起,以富士康为引领,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生物医药产业也崭露头角,创新药企集聚,有望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到2035年,全市先进制造业、科技研发、仓储物流等产业用地,面积总量力争达到450平方公里。这些产业空间将重点向航空港区、经开区、高新区布局。
郑州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立市。南部地区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正迎来历史性机遇。

向南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聚焦航空港区伴随着风险,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扶持投入巨大,财政压力增加。
人才储备不足也是一大短板。高端科技与国际商务人才难以引进,制约港区高端产业转型。同时,全球经济形势多变,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依赖航空运输的外向型产业易受冲击。
如何平衡新城开发与老城更新,避免资源分散,是郑州向南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同时,需要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和居民幸福感。

展望未来,郑州南部地区发展潜力巨大。到2035年,郑州目标成为GDP全国排名第12位的现代化国际都市。
航空港区的崛起将重塑郑州城市格局,提升城市竞争力。只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大人才引进、增强风险应对能力,航空港区有望成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从区域协同角度看,航空港区将带动周边城市如许昌、漯河等形成产业协同带,促进资源优化与产业分工。这将进一步强化郑州在国家中心城市体系中的地位。
“郑州向南”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基于城市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航空港区的崛起将重塑郑州城市格局,提升城市竞争力。

未来十年,南部地区将形成以航空港为龙头、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郑州不再只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而是要在航空经济时代,打造一个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开放高地。
郑州向南,不是简单的地域扩张,而是一次深刻的城市能级跃迁。它依托航空港区这一强大引擎,通过郑许一体化协同许昌等地的产业优势,正从“单核突进”转向“区域协同”的有机生长。这步棋,为郑州突破空间制约、提升国家中心城市能级打开了新格局,预示着一个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新郑州”将在中原大地蓬勃而生。
更新时间:2025-11-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