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西贝预制菜上了热搜,更多是伴随着争议和消费者的“错付感”,而安井食品在预制菜领域则是一个低调的“隐形冠军”,其成功路径与西贝形成了鲜明对比。
我们可以从这两个案例入手,剖析预制菜行业的两种不同打法,并总结出安井成功的核心秘诀。
第一部分:西贝预制菜上热搜——一场“品牌信任”的危机
近期,西贝因其创始人贾国龙关于“预制菜”的言论以及其门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而屡次登上热搜。这并非一次成功的营销,而更像是一场品牌信任的“公关危机”。
西贝事件的本质:
1. “人设”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品牌“人设”: 西贝长期以来塑造的品牌形象是“专业大厨”、“现做现炒”、“家有宝贝,就吃西贝”、“闭着眼睛点,道道都好吃”。消费者去西贝,支付的是高于普通快餐的溢价,购买的是对“手工”、“新鲜”、“健康”的信任和期待。
现实情况:当消费者发现,自己花高价吃到的可能是“贾国龙功夫菜”等预制菜产品时,会产生强烈的“被欺骗感”。这种感觉类似于花买鲜榨果汁的钱,结果喝到了浓缩汁兑水。问题的核心不在于预制菜本身好不好,而在于“货不对板”和“信息不透明”。
2. 沟通策略的失误:
贾国龙“预制菜是更先进的工业化”等言论,虽然从产业角度有一定道理,但完全没有站在消费者情感层面考虑。在消费者普遍对“预制菜”抱有疑虑(担心添加剂、不新鲜、失去锅气)的背景下,这种“教育消费者”的口吻显得傲慢且脱离群众,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3. 品牌定位的模糊与冲突:
西贝试图将“高品质正餐体验”和“工业化预制菜效率”两者结合,但这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矛盾。在消费者心智中,这两者是相互排斥的。西贝没有成功地管理好这种预期,反而让消费者觉得品牌在“投机取巧”,利用信息差赚取高额利润。
西贝事件的启示:
品牌是最大的资产,也可能是最大的负债。 强大的品牌形象一旦与消费者感知产生背离,其反噬力也极强。
餐饮品牌做预制菜零售(C端),必须与堂食业务做好区隔和沟通。 不能简单地将堂食的品牌光环直接嫁接到预制菜产品上,尤其是在产品形态和消费场景发生根本变化时。
透明度是建立信任的前提。 如果使用预制菜,坦诚告知,并解释其优势(如标准化、安全、便捷),反而可能获得部分消费者的理解。试图掩盖或混淆概念,最终只会失去信任。
第二部分:安井食品的成功秘诀——B、C端通吃的“产业王者”
与西贝的“高调翻车”不同,安井食品在预制菜赛道上走的是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它更像一个深藏不露的“武林宗师”。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基于清晰的战略、精准的定位和强大的执行力。
安井成功的核心秘诀解析:
秘诀一:B、C端双轮驱动,但根基在B端
这是安井与西贝最根本的区别之一。
B端(餐饮企业)是基本盘和“护城河”:
稳定的需求:餐饮店对标准化、高效率、低成本、出品稳定的食材有天然且刚性的需求。预制菜能帮助餐厅解决人工成本高、厨师难招、出餐慢、口味不一等痛点。
品牌不敏感:餐厅采购时,更看重产品的性价比、稳定性和供应链能力,而不是安井这个品牌本身。消费者在餐厅吃到一道用安井半成品做的菜,他感知到的是“这家餐厅的菜不错”,而不是“安井的预制菜真好吃”。这完美避开了C端消费者对“预制菜”的偏见。
规模效应: B端订单量大且稳定,有助于安井实现大规模生产,摊薄成本,形成价格优势,构筑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C端(家庭消费者)是增长点和“品牌放大器”:
顺势而为:安井的C端业务,并非强行教育市场,而是顺应了“宅经济”、“懒人经济”和家庭消费小型化、便捷化的趋势。
渠道赋能:安井利用其在B端建立的强大经销商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可以轻松地将产品铺向商超、社区团购等C端渠道,实现“渠道复用”。
品牌建设: 在C端,安井通过“安井”、“冻品先生”等品牌,主打“方便快捷”、“美味可口”、“安全卫生”,直接满足家庭场景需求,其品牌形象与“预制菜”的便捷属性是高度一致的,不存在西贝那样的“人设冲突”。
秘诀二:“大单品”策略,打造爆款矩阵
安井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集中资源打造“大单品”,形成强大的市场穿透力。
经典案例: 早期的“撒尿牛丸”是安井起家的核心大单品,凭借独特的Q弹口感和强大的渠道推广,成为了火锅料品类的代名词。
预制菜延伸: 在预制菜领域,安井复制了这一策略。例如,其“酸菜鱼”、“小龙虾”、“荷香糯米鸡”等产品,都是针对家庭餐桌高频消费场景打造的爆款。这些产品口味普适性强,制作简单,容易在C端形成口碑和复购。
优势:*大单品策略有利于集中营销资源、优化生产线、降低采购成本,并快速占领消费者心智。
秘诀三:强大的供应链和渠道网络,构筑“硬核壁垒”
预制菜是“重资产、重运营”的行业,供应链和渠道是核心竞争力。
全国化布局: 安井在全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能够实现“就近生产、就近配送”,极大地降低了物流成本,保证了产品的新鲜度和响应速度。这是西贝等餐饮企业难以企及的。
“销地产”模式:即在销售地建厂,这种模式深度绑定了区域市场,能快速响应地方渠道的需求,并提供定制化服务。
深度绑定的经销商体系:安井与经销商形成了“利益共同体”,通过高毛利、强支持、精细化管理,激励经销商深耕市场,将产品渗透到毛细血管般的终端网点。这张无形的网络,是新玩家难以在短期内复制的。
秘诀四:精准的品牌定位与产品策略
安井非常清楚自己是谁,以及要卖给谁。
定位清晰:安井给自己的定位是“速冻食品专家”和“预制菜龙头”,其品牌形象始终与“方便、快捷、美味、安全”挂钩。消费者购买安井,预期就是一份高品质的速冻或预制食品,不存在心理落差。
产品导向:安井的核心是“产品力”。无论是B端还是C端,其产品的研发都紧紧围绕“口味还原度”、“操作便捷性”、“性价比”和“食品安全”这几个核心指标。它不搞概念炒作,而是用实实在在的产品说话。
多品牌协同:针对不同市场和品类,安井采用多品牌策略。主品牌“安井”覆盖火锅料、米面等基础品类;“冻品先生”聚焦预制菜,更贴近C端家庭场景;“安井小厨”则瞄准更年轻、更便捷的即热即食产品。这种策略避免了品牌定位的模糊化。
总结:从西贝与安井的对比,看预制菜的成功之道
最终结论:
西贝预制菜上热搜,是一次典型的“品牌错位”和“沟通失败”的案例,它警示所有餐饮品牌:不要轻易透支消费者对你的信任,尤其是在向新领域扩张时。
而安井的成功,则为中国预制菜行业提供了一个教科书式的范本。其秘诀可以归结为:
以B端为根基,构建规模与成本优势;以C端为增长,打造品牌与爆款矩阵;以强大的供应链和渠道网络为护城河;以清晰的品牌定位和卓越的产品力为核心武器。
安井的胜利,是产业思维对餐饮思维的胜利,是长期主义对机会主义的胜利。它证明了,在预制菜这条赛道上,最终胜出的,一定是那些真正理解并掌握了“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本质的“产业玩家”。
#爆料##西贝##西贝预制菜##西贝如何沦落成“预制菜”##西贝道歉##安井##安井预制菜##安井食品##“预制菜之王”安井食品的发家史##安井食品能否在预制菜赛道延续速冻大王的传奇?##你会吃预制菜吗##你能接受吃预制菜吗##你怎么看预制菜##预制菜为何变成了公众情绪的雷区#
更新时间:2025-09-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