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座被季风雕琢的海岛,当一粒粒砂星从风的指缝中滑落,海的故事,还是被缠绕在了礁石上,风刻海蚀,这里就是中国的第五大岛,平潭。
平潭,其地理位置太独特了,与台湾岛最近距离仅68海里,是两岸交流当仁不让的重要桥梁,其奇美的海岛风光有福建的马尔代夫之誉。
平潭,海水湛蓝,沙滩细软,沿着海岸线一路向东,海风呼呼,惬意无比。到了晚上,幸运的话,还有当地著名的蓝眼泪仙女陪你过夜,光藻闪烁,神秘美丽。
在平潭东北角的猴研岛上,一块灰白色的花岗岩石碑高高耸立在咸涩的海风里,碑上写有“祖国大陆-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字样。
68海里,这个地理距离被海蚀成了诗意的坐标,成为了中华文化基因的显影液,海峡渡轮的鸣笛声伴随着千百年来永恒的海风,正不断的唤醒着沉睡在玄武岩里的两岸记忆,夜光藻的蓝眼泪,或许正是那些被海风腌渍的乡愁。
猴研岛,自古便是闽台海防锁钥,明代的海坛水寨石堡仍矗立在68海里起点,68的中间还沉淀着郑成功水师的帆影。
68海里•猴研岛,蓝色的大海、红色的灯塔、白色的房子,仿佛漫画一般……
风驻岚岛,六八海里,大陆与台湾最纤细的脐带!
东海仙境,位于平潭王爷山南麓,由仙人井、仙人洞、仙人谷、仙人峰、仙人柱、仙人台等景观组成。
仙人井,是这里的海蚀奇观,它是一个直径约50米、深40多米的天然海蚀竖井,井壁陡直,井底有三小洞与海洋相通。
仙人井,是天然海蚀洞,涨潮时海浪汹涌撞入,井底白浪翻腾,声若洪钟,蔚为壮观。
当潮水退去,仙人井底露出的浑圆黑曜石,就像是盘古开天时遗落的第三只眼,亦或是女娲补天遗落的青铜镜框……
北港村,背靠君山,面朝大海,拥有原生态的山石田海等自然风光,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尤其是村里的石厝保留着非常完整的清乾隆年间原始风貌,给人一种古朴沧桑之感。
石厝,就是石头垒砌的房屋建筑,大多以青灰色花岗岩为主材,再配以排列整齐却色彩斑驳的瓦片建成,每块花岗岩都经过三錾三凿的古法处理,其建筑智慧已被录入《亚太地区传统建筑保护白皮书》。
北港石厝,不仅古老,且很鲜活,渔民们在门楣上嵌着彩釉碎片,海蛎壳串成的风铃在时不时的叮咚作响,饱经沧桑却又斑驳浪漫的格调,形成了地方风情浓郁的独特民居。
一座座石厝在海岸线的山坡上高低排列、错落有致,与无垠的大海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浓淡相宜的山水国画。
北港石厝,是人类智慧与海洋文明对话的终极界碑,是在永恒的时空中凝固的海洋基因图谱。
在平潭流水镇,有一座巨大的沙丘十分神奇,它与村庄近在咫尺,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了“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共处”的地理奇观,这就是境沙。
境沙,内核为1.2亿年前闽东火山岩的石英砂粒晶体,表面包裹着古时台湾海峡陆桥遗存的硅藻壳。
境沙,特有的黑沙滩非常适合阴天去看,俗称小冰岛,黑沙的幽暗又极大的映衬着金沙的美艳。
境沙,黑沙与金沙的包容共存,演绎着这片沙滩容纳了地质纪年与古人类活动的自然涟漪,而那些发光的石英砂粒就是横跨古今的时空旅者。
在平潭岛的北部,有一条景色秀丽的网红景观大道,全长5.4公里,设有岚道、悬崖栈道等六个观景台,这里就是北部湾。
北部湾,有山的秀美,海的壮阔,还有连绵不断的风车田,洁净细腻的长沙滩,错落有致的石头屋子。
长江澳,有平潭三大海滨沙滩之一和福建最大的风车田,淡黄的沙滩,湛蓝的海水,洁白的风车,如同置身于童话世界一般。
长江澳,不仅提供了最洁净的能源,也是摄影爱好者们眼里的绝佳旅拍圣地,蓝天白云,碧海风车,森林山海,岛礁水湾,年供电量可满足38万户家庭用电需求的北部湾•长江澳,构成了平潭岛最壮美、最生态的零碳海湾。
坛南湾,是一处月牙形的天然海滨浴场,有白金海岸的美誉,岸线全长22公里,湾内海域辽阔,湾尾岬角突出,奇岩遍布,景色不凡。
坛南湾,是观看蓝眼泪的最佳位置之一,幸运的话,暮夜来此,可在沙滩海面与蓝眼泪约会,幽蓝荧光,碎钻一般,随波浪涌,或明或暗,像是鲛人遗落的珍珠,亦或是夜光藻与礁石滩千百年未改的私会密语。
龙王头,是一个位于平潭岛南隅的缓坡型海滨浴场,沙粒晶莹洁白,岛礁星罗棋布,两侧有茂密的森林,滩上可以行车走马。
龙王头,面向东方,是一个非常适合观赏海上日出的地方,沙滩浅水,海天倒影,光影交错,如梦如幻。
在龙王头观潮也是一大幸事,尤其是在子夜时分,潮涌成为液态时光机,在暮春的夜空中划出银弧,每道波峰恰似龙鳞的冷光矩阵,阵阵声波犹如龙王爷酣睡时的噜声。
南岛语族,是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的海岛民族,却在平潭的壳丘头遗址(距今6500-5500年)发现了南岛语族的起源,换句话说,中国福建与远在万里之外大洋上讲着1000多种语言的南岛语族有着共同的祖先,是血缘上的亲戚。
平潭,成为了南岛语族的起锚之地,是史前大航海的摇篮,向海而生的南岛语族先民,正是从这里开启了拓荒淘海、建立海上家园的航程。
平潭,正在经历文化觉醒的量子跃迁,这座被《自然》杂志称为亚洲海洋文明脐带的岛屿,正在重塑人类对于航海文化的认知疆界。
第一次进入平潭,行驶在海峡公铁大桥上时,就被桥面两端高高的、异样的护栏所吸引,开车师傅说,护栏是用来防风的。
查问DS所知,大桥两侧的护栏系统以海峡脉动为主题,以流线型不锈钢复合材料设计,斩获了2024年的IDEA设计金奖,因为其集成了七大黑科技,而其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采用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内芯,使大桥的抗风压强度达到了1200Pa(相当于13级以上的台风)。
看来,风才是平潭的主角,正是这座世界最长的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将16.34公里的钢骨刺入东海狂涛,6座钻石型索塔犹如定海神针,穿透了这片年均309天6级以上大风的海域,而特别设计的流线型桥墩群,在每秒13.8米的风速中化身为无数把水纹竖琴,将台风的咆哮转译成了美妙的次声波协奏曲。
进入68海里景区,站在猴研岛的礁岩上,你可以尽情感受岚岛的风力,咸涩的气流裹着石英砂,像是在岩层间游走的刃片,将整座猴研岛雕琢成了琥珀般的经幡。
也许,渔村的阿嬷才是最懂和风谈判的高手,她们把晾晒的鱼干吊成八卦阵,让穿堂风在鳞片间走出之字形,石厝墙根斜插的牡蛎壳,是给西北风预设的减速坎,十二级阵风顿然被超度成了门楣上叮咚作响的贝壳风铃。
追风人总是在黎明前出发,长江澳的沙丘是风精心码放的琴键,那些巨型风车转动的叶片,掠获的不过是风僧的旧袈裟……
最诡谲的风藏在海蚀洞的孔隙里,当潮水退去,十二音律的风从洞窟中鱼贯而出,老渔民说这是郑成功水师的亡灵在集体换气,他们在三百年前咽下的东南风,至今仍在石缝里威武呼吸。
暮色四合时,风把整座岛调成震动模式,紫菜在竹匾上跳舞,渔网在桅杆间招唤,蓝眼泪的荧光是风从龙王枕边偷来的星屑……
平潭,风刻海蚀的时光琥珀!
欢迎友友点此链接,进入我的今日头条主页小憩……
谢谢阅读,期待前篇、后续:
雪莲果,2025. 5
#头条创作挑战赛##文章首发挑战赛##头条文章养成计划##每人推荐一个旅行目的地##手机摄影圈##旅行##美好旅行地##极致光影##自驾云游季##风光摄影圈##旅行##风光爱好者##光影者的风光摄影##拿起手机人人都是摄影师##中国手机摄影##福建##福建摄影圈#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