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4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在国家半导体产业发展指导委员会会议上宣布,越南力争在2027年前实现半导体芯片的自主设计、制造和测试能力。推动芯片自主化。越南的芯片雄心,马上招致了网络上很多人的嘲笑,芯片这个我们都尚且不能完全搞定的高精尖产业,贫穷落后的越南又如何能取得突破,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呢?其实,这些盲目嘲笑越南的人们,忽视了一个真相,一个在全球半导体博弈中被长期忽视的真相,那就是当一个小国将外资、地缘政治与民族意志熔铸为自主创新的刀刃,嘲笑便成了无知者最后的遮羞布。
嘲笑越南半导体野心的人,或许忘了电子产业崛起的往事。二十年前,越南只能组装廉价耳机,如今却产出全球三成三星手机;十年前,本土科技企业还在代工数据线,如今越南本土企业CT集团自主研发的物联网芯片已嵌入医疗设备,采用CMOS及III/V族半导体技术实现设计突破。这种从螺丝刀到芯片设计的跃迁,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将地缘变局转化为产业升级跳板的小国生存智慧。
当中美科技战割裂全球供应链,越南没有像印度那样空喊“替代中国”,而是默默扩建机场货运区,将胡志明市打造成芯片封装枢纽,英特尔在这里建立全球最大封测基地,韩国HanaMicron追加投资,荷兰光刻巨头ASML的工程师频繁出入西贡高科技园区。这些企业要的不仅是廉价劳力,更是看中越南在全球地缘政治风暴中心的平衡术:既能承接美国“去风险化”订单,又不切断与东亚技术生态的联系。这种走钢丝的能力,恰恰是小国最稀缺的战略资产。
范明政发出的芯片动员令,揭开越南更深的谋算。当欧美沉迷于元宇宙幻觉时,越南将有限的教育预算精准投放到微电子专业:166所高校开设半导体课程,政府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甚至把《半导体工程教育标准》印成中学科普读物。尽管高端人才依旧稀缺,但这种高等教育的聚焦,正为产业植入“毛细血管”。就像日本战后培养产业工人,越南深知对于越南这种小国来说,芯片战争的胜负,不在于自己能不能生产光刻机,而在于本国有没有足够的熟练的技术工人。
当然,质疑者会揪住越南的软肋:越南本土CT集团刚发布的本土芯片仍需海外流片,电网波动曾让封装厂停产。但这些短板恰暴露了传统认知的盲区,越南从未妄想复制中国的全产业链,而是以“精准卡位”来撕开突破口。当美国封锁10纳米以下制程技术的时候,越南主攻特色芯片:为日本汽车定制传感器,为东南亚农场开发湿度控制IC,甚至专攻电子香烛的驱动芯片。这种“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在越南的芯片产业规划上清晰可见,用封测利润反哺设计,英特尔等外资封测项目贡献90%芯片出口,用成熟工艺服务细分市场,在欧美巨头无暇顾及的领域培育本土的专业芯片设计企业。就像台湾联发科当年靠山寨机芯片逆袭,越南正用务实主义避开正面战场。
国际观察家常低估越南的“借势能力”。范明政要求外交部“争取从美国管制名单除名”的指令,实则是张明牌。在中美科技博弈下,越南以开放实验室吸引美企技术授权,用自贸协定撬动欧盟设备进口。胡志明市西贡河畔,三星电子园区与本土的CT集团芯片厂隔水相望。这幅画面未来会恐怕会击碎所有傲慢的预言,当小国不再幻想“取代谁”,而是将国际资本转化为自主创新的阶梯,将地缘危机视为技术转移的机遇,所谓“不自量力”的嘲笑便成了愚蠢的旧思维。范明政的2027芯片倒计时或许紧迫,但越南真正赢得的不是芯片的制程和全产业链的自主化之争,而是向世界证明,在全球化的废墟上,一个小国也能用智慧和对机遇的把握,在某些细分产业上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