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经常分床睡?医生再次劝告:分床睡有这3个弊端

“老孙,昨晚你又咳嗽得厉害,我还是去隔壁小床吧。”初夏夜里,62岁的刘阿姨叹了口气,拖着被褥离开了卧室。临走前,她回头望了一眼睡得迷迷糊糊的老伴,思绪万千。

曾几何时,他们总是依偎在同一张大床上入睡,互道晚安;如今,不知不觉,分床睡成了常态。身边的姐妹们提起“分床睡”话题也是一阵苦笑:有人说是因为老伴的鼾声雷鸣,有人说年纪大了身体不好,不敢影响彼此休息,还有人则坦言,“越老越像自己一个小世界”。

可是,“分床睡”真的是解决睡眠困扰的好办法吗?分开睡之后,是否只是“各自安好”,就没有隐患了?实际上,这种看似平静的改变背后,藏着一些你或许并不知晓的风险。

医生再次提醒:老年人长期分床睡,可能隐藏这3个不容忽视的健康弊端。尤其第2个,让不少老人后悔不已。到底怎么回事?我们一起往下看。

分床睡,看似小事,真的影响大吗?

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中,约有27.4%的夫妻经常分床睡(《中国家庭健康睡眠白皮书》)。一项北京协和医院的调查显示,分床睡的主因包括:一方鼾症,夜间频起、慢性疾病、作息不一致,以及情感淡漠等。不少老人认为,只要自己睡得安稳,比什么都重要。但医学专家指出,夫妻长时间分床睡,不仅影响情感,更可能对身体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人的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密切相关。随着年龄增长,许多老年人容易出现孤独感和焦虑情绪,而长期缺乏伴侣的陪伴,会放大这种负面心理。美国哈佛大学一项为期5年的研究显示,分床睡的老年夫妻,抑郁和焦虑比例高出同床夫妻18.5%。

其次,同床共眠其实对心血管、免疫等多方面都藏着保护机制。一些国外实验数据显示,经常同床的夫妻,夜间心率与血压更容易同步下降,比分床状态下罹患高血压或房颤的风险降低近14.7%。而一旦分床,“同步”的健康益处也同步消失。

习惯分床睡,可能带来的3大弊端

医生总结,老年人分床睡,常常被忽视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三个方面:

加重孤独感,心理易失衡

长辈们常说“老来伴”,分床睡会减少情感交流。每天临睡前的寒暄、一起敷面膜、早晨的第一句问候,都是维持婚姻亲密的微小支点。当这些仪式感被剥夺,孤独感便无声蔓延。

一项发表在《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的调查显示,分床睡老人中,觉得生活“空虚无趣”的比例高达31.8%,心理疾病患病率比同床者上升了22.2%

心血管及免疫系统长期受影响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证实,老年人夜间单独睡眠时,脉搏与呼吸频率波动更大,心率变异度下滑约13.5%。而夫妻同床睡能带来心理安慰,从而“安抚”交感神经,促进夜间血压下调。反观分床者,夜间血压稳定性受损,高血压或冠心病复发风险升高约11.9%。此外,亲密接触能刺激催产素分泌,经年缺失,或导致免疫力轻度下降

性生活淡化,婚姻亲密感受损

医学心理专家指出,保持适度的身体接触与性生活,对中老年人的心理幸福度至关重要分床睡常常导致双方性生活频率下降,感情更疏离。长远看,会造成夫妻间“一床之隔,如隔天涯”的无形隔阂。有数据显示,分床睡两年以上的老年夫妻,婚姻满意度较低的比例高达45%

如何健康共眠?调整方式比“分床”更重要

优化卧室条件,精准分区不分心

同房不同床,采用两张靠近的小单床或可调节的分体床。既保留陪伴,又兼顾各自舒适,降低吵扰感。可选用隔音耳塞、独立灯控、隔振床垫等“小配置”,大幅提升睡眠质量。

双向沟通,主动表达心理需求

睡前主动交流身体和情绪,倾听彼此烦恼。哪怕偶尔分开,也别忘记传递关心,一句“晚安”、“早上好”,温暖如常。

针对健康障碍,积极干预

如有严重鼾症、夜尿频繁等影响,可以先就医寻求正规治疗。90%以上的轻中度鼾症通过减重、侧卧睡、改善鼻腔通气就能缓解。睡眠障碍患者参与认知行为干预,改善率高达70%

减少电子产品干扰,打造规律作息

睡前半小时减少手机、电视蓝光干扰,保持卧室幽暗安静。尝试冥想、深呼吸练习,缓解睡前焦虑。

适当保留身体接触仪式感

哪怕不方便同床,牵手、拥抱、搀扶等日常亲昵动作,都是老年伙伴关系的“维生素”。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1年第41卷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睡眠健康报告》

北京协和医院睡眠中心调研报告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老年人夫妻睡眠健康影响因子研究》

哈佛大学医学院“关系亲密度与心理健康”专题

《中国家庭健康睡眠白皮书(2023)》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高龄人群的夜间生理参数波动与慢病风险”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7

标签:养生   劝告   弊端   老年人   医生   睡眠   夫妻   夜间   健康   老年   中国   心理   多伦多   哈佛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