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下班后,随手在墙上写了一首诗:
下班归来夜已深,
长大方知责任沉。
本是田间耕织客,
无奈他乡献青春。
人生走远了,才慢慢明白,脚下的每一道皱纹,都藏着岁月的印痕。
三十岁的肩膀刚刚学会承受,六十岁的心脏早已练就坚韧。
从晨曦出发,到夜色归家,转眼半生,一路都在为生活奔跑。
如同诗中所言,“长大方知责任沉”,年少不懂,今日自省。
曾经的我们,是田野里的孩子,泥土芬芳,汗水透明。
往后,脚踏异乡,每一砖一瓦都烙下故乡的影子。
怀念的是清晨的稻香,被风吹起的麦浪,和院外呼唤的家人。
却不得不在别处燃烧青春,为家,为未来,也为安稳的一餐。
徐志摩说:“你走,我不送你;你来,无论多大风雨,我要去接你。”
那些年,父母盼归,子女早出晚归,温暖不过是一碗热汤,一句叮咛。
日子不易,风雨常有,但内心早已习惯将苦留给深夜,将笑留给清晨。
人生如屋檐下的灯火,虽微弱,却不愿熄灭片刻。
中年的男人与女人,脸上的沟壑深深浅浅,却默默宽厚着一家老小的岁月。
买菜时的讨价还价,是生活;抬头望明月,看落叶归根,是情怀。
偶尔闲暇,手捧一本旧书,或许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时,也会感慨平淡最真。
有些期盼,终身未能实现;有些美好,却就在柴米油盐里悄然生长。
倦意袭来时,偶尔会问自己——青春究竟换来了什么?
有人说,换来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有人说,是不动声色的坚强与担当。
不抱怨,不后悔,把责任扛在肩头,也把温柔藏在心里。
仿佛林徽因所言:“你若安好,便是晴天。”
世间最深的感情,是舍不得的牵挂。无论走多远,无论鬓角染霜。
做饭时的一道菜,和孩子分享的一个故事,都可以点亮最黑暗的夜。
哪怕辗转他乡,仍向往着家乡炊烟和久违的团圆。
岁月流转,沧桑满面,活成一棵安静的树,也不负清晨的露珠。
有人说,到了这个年纪,最大的欣慰便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或许梦想不再轰烈,或许平凡才是温柔的底色。
潘多拉盒子里的希望,从不是遥不可及的奇迹,而是在每一个黄昏归家的脚步中。
平凡如我们,也在风雨中学会了仰望星空,仅剩的柔软,足以温暖余生。
所以,看似生活已定型,其实每一天都新鲜。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世间百味,历尽千般,最后安之若素。
蔡澜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偶尔举杯自酌,也学会了在困顿里捻花微笑,对着夕阳释然感怀。
活着,从来不是为了过得惊天动地,
但能在夜深下班后留下一句诗,愿每一个努力的人都被世界温柔相待。
眼里有光,心里有家,
任凭风吹雨打,不过是又一天值得铭记的人生。
更新时间:2025-10-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