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进贵州屯堡,总会被一道独特的风景吸引——石砌门槛前,常坐着一群头戴白色发罩、身着蓝色宽袖长袍的屯堡嬢嬢们,专注地绣着鞋垫。

她们身上所穿的服装俗称“凤阳汉装”,其色尚青、蓝,上装长及脚踝,为立领右衽长衫,领口、袖口、前襟边缘都镶嵌流绣花纹,袖长过手,袖口颇为宽大,下装则为长裤。这类服饰并非少数民族装扮,而是穿越600年时空的明代汉族服饰活标本。
家住安顺鲍家屯的徐阿婆说,她们还会在服饰的袖口、领口和斜襟处用五色的彩线绣上花纹滚边,使其更具美感。“我们穿的鞋也是自己手工制作,都是翘头平底布鞋,尖头是这种倒钩状,上面也绣一些花鸟虫鱼。”此外,阿婆们还会配以织锦丝质蓝色或黑色腰带,腰带带穗头,系好后穗头垂于右腰后——称之为丝头系腰。

据悉,丝头系腰这种鲍家屯专有的服饰文化,在《大西桥镇志》中有专门记录。1369年,鲍姓入黔始祖鲍福宝携家眷来此时,女性们带来了老家安徽歙县的明代汉服丝头系腰,视为珍品保存。在经年累月的离乡背井之后,这门手艺几近失传,直到清雍正六年(1728),鲍氏十一世祖鲍大千,自费单人徒步,经湖南过江西,到达安徽省歙县棠樾村鲍姓本家,目的是学会丝头系腰的编织工艺,并将之带回鲍家屯。
关于屯堡服饰,黔中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来概括屯堡妇女的穿着:“头上有个绕绕,脑后有个泡泡,耳朵上两个吊吊,胳膊上两个道道,腰间有个扫扫,脚上有个翘翘。”

在安顺学院博物馆馆长、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会长吕燕平看来,屯堡服饰以屯堡妇女穿着为代表,其主要特征表现为右衽、大襟、大袖、长袍、尚蓝、系腰、天足,并有礼仪性穿着要求、审美取向,构成独特的服饰景观,成为屯堡文化的一种独特标识。
相较之下,屯堡男性服饰的特色则不像女性这么凸显。男性上装以短对襟衣或大襟长衫为主,由青、蓝、白等色布料加工而成,钉5颗或7颗布纽扣。对襟短衣右上胸前部位和两个下摆各有一个口袋,俗称“三个荷包”,下装为宽腰宽脚长裤。

服饰作为屯堡文化的一大特色,是屯堡人审美趣味的体现,厚植于汉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加之长期艰苦戍边生活的磨砺,也造就了屯堡人坚毅、沉稳、不事张扬的品格,让屯堡服饰拥有了独特的面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陈江南
图/安顺市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陈曦
更新时间:2025-11-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