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要出伏了,意味着“上蒸下煮”的三伏天就要结束了,我们期盼已久的秋季即将到来,不过苦夏虽然结束了,但气温不能立刻凉爽,还有一段时间的闷热天气,除了补充夏季的消耗之外,还要补充营养,度过寒冷的秋冬季节。
老话说“出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这是啥意思呢?这个3不做分别指啥呢?不妨和我一起了解一下。
“出伏三不做,一年病不沾”啥意思?
直白一点讲,出了三伏有3件事不能去做,这样可以一整年都安康顺遂。虽然这话有点夸张,但是却在告诉我们,出伏以后,要注意调理好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减少疾祸的困扰。
入秋之后炽热的阳光逐渐被凉爽的秋风所取代,自然万物都开始进入了一个收敛的阶段。中医向来推崇“天人合一”的理念,强调人的生活节奏和方式应当与自然界的规律相互呼应、和谐统一。正因如此,我们的饮食习惯也要做出与之相适配的改变。
步入秋天,天气逐渐由炎热转为清凉,人体内部的阳气也随之开始向内收敛。在这个时候,脾胃的功能相较于夏季会相对有所减弱。倘若在此时摄入过量的寒凉食物,像是冷饮、未经烹饪的生食等等,这无疑会给脾胃带来沉重的负担,进而引发一系列诸如消化不良、腹部疼痛乃至腹泻等不良症状。
为了切实保护好脾胃的健康,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尽量避免食用那些过于寒凉的食物。相反,我们可以选择一些性质温和且易于消化的食物。
秋季的气候往往较为干燥,人体在这个季节里极易出现所谓的“秋燥”现象。其具体表现为口干舌燥、皮肤失去水分变得干燥,甚至还可能出现便秘等问题。而辛辣的食物,如辣椒、胡椒等等,它们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一旦摄入过多,就会进一步加剧体内的燥热状况,从而引发“上火”的症状。
基于此,在秋季,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减少辛辣食物的摄取。取而代之的,应当是那些清淡、具有滋润功效的食物,比如汁水丰盈的梨、香甜的蜂蜜,以及口感滑嫩的银耳等等。这些食物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润燥养阴,维持身体内部的水分平衡,让我们在干燥的秋季依然能够保持身体的水润与舒适。
秋季虽然是身体补充营养的重要时期,但需要明确的是,过多的油腻食物不仅无法为身体带来有效的营养补充,反而会给肠胃增添沉重的负担,严重影响消化与吸收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会导致血脂水平的升高以及体重的不必要增加。
因此,在秋季的饮食选择中,我们应当减少对油炸食品以及高脂肪食物的依赖。转而选择那些清淡、易于消化的食物,像是鲜嫩可口的蒸鱼,又或者是炖煮得恰到好处的肉类。这样的选择既能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又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除了三不做要注意以外,很多人还会发现进入秋天之后,似乎更加爱睡了,一个是因为秋乏,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秋季天气转凉睡觉更加舒适。但是睡觉的时候也要注意,秋季有三不睡。
在秋季,天气的转凉态势愈发明显,当头发还处于湿润状态时,千万不要匆忙入睡。因为湿发状态下入睡,极容易使得头部遭受寒气的侵袭,进而引发皮肤湿疹等不良状况。而且,潮湿的头皮环境会对毛囊造成损害,大大增加脱发的风险。所以,请务必耐心等待头发完全干透之后再安心休息,如此才能有效地保障头部的健康与舒适。
步入秋季,风的质地逐渐变得刚硬且温度持续走低,尤其是那看似柔和的穿堂风,实则威力不容小觑。尽管它初看起来颇为温和,但当它直接吹拂身体时,很容易导致身体受寒。这种看似不经意的风,尤其容易诱发面瘫等严重的健康问题。因此,在秋季,应当尽可能避免长时间置身于穿堂风中,特别是在身体出汗或者头发尚未干透的情况下,更要格外警惕。
秋季常常伴随着频繁的雷阵雨,天气不仅潮湿,温度也会明显下降。在这样的雨天夜晚,切忌开着窗户入睡。因为潮湿的空气以及逼人的寒气会轻而易举地侵入人体内部,从而引发诸如发烧、偏头痛、膝盖疼痛以及关节疼痛等一系列问题。而且,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往往需要耗费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甚至有可能对冬季的身体健康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
除了饮食和睡眠,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需要我们在秋季予以特别关注,那便是秋燥。秋燥,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局限于空气的干燥,更体现在我们身体内部所呈现出的干燥状态。在这个时节,我们的身体仿佛也被干燥的氛围所影响,变得愈发缺水。
此时,仅仅依靠日常的水分摄入往往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多补充一些水分,积极摄入那些含水量丰富的水果蔬菜,以及汤饮粥羹。比如鲜嫩多汁的雪梨、水润清甜的葡萄,还有营养丰富的冬瓜汤、百合粥等。
然而,秋燥所指的范畴还远不止于此。这里所提及的“燥”,在心情方面同样有所体现。它既包含了急躁的情绪,又涵盖了烦躁的心理状态。所以,当秋季来临,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心态的调整。
首先,要学会接受季节变化带来的影响,明白这是自然规律,而非个人能够左右的。当感到心情烦躁时,不妨尝试进行深呼吸,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让自己的身心逐渐放松下来。
其次,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能够舒缓压力的活动,比如在阳光柔和的午后,阅读一本心仪已久的书籍,让心灵沉浸在文字的世界中,忘却外界的纷扰;或者在宁静的清晨,进行一段轻柔的瑜伽练习,通过舒展身体来平复内心的躁动。
再者,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分享,将内心的烦恼和焦虑倾诉出来。有时候,仅仅是与人倾诉这一过程,就能让我们的心情得到极大的宽慰。
另外,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也是调整心态的有效方式。无论是绘画、书法,还是音乐、摄影,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热爱的事物中,能够让我们暂时忘却烦恼,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到了秋天,我们一定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态变化,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切勿让着急上火的情绪占据主导。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