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碗汤,不劳神医开药方”,进入盛夏,这5碗汤一定记得喝!

个热浪滚滚的盛夏,到底喝什么汤最养人!

或许有人会问了,你不是总说夏天要少喝汤汤水水的吗?喝多了不是容易加重湿气?

其实呀,中医养生讲究的是“应时而食”,什么季节吃什么,这里面大有讲究。我每次介绍食疗的时候,都会把功效、利弊、适合什么人一一说清楚,从来不搞“一刀切”。

夏天确实湿气重,但是!注意这个但是——夏天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如果只是一味地“祛湿”,不补充津液,人就像被掏空了一样,更容易中暑。中医认为“春夏养阳”,但这个“养阳”可不是让你上火,而是要在清热的同时,温和地补充消耗掉的精气神。

与其让身体“干巴巴”地硬扛,不如来几碗聪明的汤,既能解暑,又能养人,这才是真正的养生智慧!

首先让我们搞清楚,盛夏时节,我们身体最需要什么?

——当然是既要清热,又要补津液

这个季节,外面烈日炎炎,体内汗如雨下,人体就像一台超负荷运转的机器,水分、电解质、营养素哗哗地往外流。如果只是单纯喝白开水,就像给汽车只加水不加油,根本跑不远。

《黄帝内经》说:“壮火食气”,夏天的暑热会消耗我们的元气。这时候需要的是“清补”——既要清热降火,又要温和滋补,这样才能让身体在高温下依然精神饱满。

那么,有没有既清热又补益的好汤呢?

当然有!这个热浪翻滚的夏天,我特别推荐这5碗传承千年的养生汤,每一碗都堪称夏季的“液体黄金”!

第一碗:冬瓜薏米老鸭汤

这汤简直是夏天的救星!老鸭半只,冬瓜带皮500克,薏米30克,陈皮一小片,文火慢炖两小时。

为什么说它好?老鸭性凉不燥,滋阴养胃还利水;冬瓜连皮一起煮,钾元素特别丰富,和薏米强强联手,祛湿效果翻倍;陈皮这个小配角作用可大了,专门化解鸭肉的油腻,让脾胃更好吸收

广州中医药大学的研究发现,这汤里的氨基酸和B族维生素,正好能补回随汗水流失的营养。特别适合那些午后潮热、腿脚容易肿的朋友们!

不过要注意,冬瓜一定要带皮切块,鸭肉先焯水去腥味,最后撒把枸杞,护眼又好看。

第二碗:荷叶绿豆百合汤

这碗汤简直是天然的“空调”!鲜荷叶一张,绿豆50克,干百合20克,加点冰糖煮到绿豆开花就行。

荷叶里的生物碱能让血管扩张,帮你自然排汗降温;绿豆的抗氧化成分专门对付暑热产生的“坏分子”;百合润肺安神,让你在燥热的夏夜也能睡个好觉。

北京同仁堂的医师说,这汤对夏天常见的口舌生疮、心烦失眠特别管用。冷藏后喝更爽口,不过脾胃虚寒的朋友们记得加两片生姜调和一下。

第三碗:苦瓜黄豆排骨汤

别一听“苦瓜”就皱眉头!闽南有句话:“夏吃苦,胜进补”,这话真不是随便说的。

苦瓜一根,黄豆50克,猪肋排300克,再来点咸菜提鲜。苦瓜皂苷能增强细胞的耐热性,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小空调;黄豆异黄酮特别适合女性朋友,能缓解夏季的烦躁情绪;排骨提供好吸收的铁元素。

香港大学研究证实,这汤能让体温降个0.3-0.5度,效果能持续4-6小时呢!记得苦瓜去瓤后用盐水泡泡去苦味,和炒香的排骨一起炖,最后15分钟加黄豆。

第四碗:海底椰无花果瘦肉汤

这汤是岭南妈妈们的私房秘方!特别适合经常出入空调房的现代人。

海底椰30克,无花果干4颗,猪腱肉400克,南北杏各10克,隔水炖90分钟。海底椰能修复被空调吹干的呼吸道;无花果的酶类专门帮助消化,让没胃口的脾胃重新“开工”;南北杏搭配就是天然止咳剂。

广东省中医院的数据显示,连喝两周能减少67%的空调病!建议用油少的猪腱肉,炖前用牙签扎几个小孔更入味。

第五碗:酸梅汤

这可是传承千年的宫廷消暑方!乌梅30克,山楂15克,甘草6克,桂花3克,煮开后过滤冷藏。

乌梅里的柠檬酸能加速新陈代谢,缓解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山楂黄酮专门“镇压”体温调节中枢的异常兴奋。日本研究发现,这汤能在15分钟内让口腔温度下降近1度!

现代版可以加点洛神花增色,但胃溃疡的朋友们要稀释着喝。

记住一句话:夏季养生,汤比药强!但这个“强”不是让你猛喝,而是要喝得巧、喝得对。

所有药材最好去正规中药店买,肉类要充分焯水,糖尿病的朋友们可以用罗汉果糖代替冰糖。饭前半小时喝200毫升左右最好吸收,肾功能不好的朋友们要控制总量

在这个冷饮泛滥的时代,这些古人留下的汤品智慧,就像夏日里的清风,让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安然度过这个火热的长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养生   盛夏   苦瓜   夏天   乌梅   黄豆   冬瓜   薏米   绿豆   空调   脾胃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