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农村出身靠8百万“白条”融资起家的空调传奇,巅峰时公开叫板董明珠,甚至扬言,要“造出全世界最好的空调”。
如今因亏损14亿、负债4千万成“老赖”。
空调大王李兴浩是如何走向没落的?
李兴浩与空调行业结缘于一台经常出问题的空调,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空调不仅售价高,维修费也贵。
因此,李兴浩决定自己开一家空调维修厂。
基于维修空调的经验,李兴浩的决定开展新的事业。1993年,志高空调建立。
1994年,志高空调刚刚投产不久。
面对这个新生的竞争者,以科龙为首的一众老牌企业为确保各自的市场份额,选择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从价格上对志高空调进行打压。
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削弱李兴浩的实力,进而迫使其退出空调行业。
尽管“将产品降价千元”这一决策,实际上并没有为科龙等企业带来任何利润。
当时志高空调的市场竞争力一塌糊涂,但李兴浩依旧展现出了破釜沉舟的勇气,他深知“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的道理。
因此,他将志高空调的价格最终设定为2980元,简直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
在当时,争取先打开市场再赢得市场,这是一条不得不得出路。
不过由此也树立了“最便宜的分体式空调”的品牌形象。
之后是在1995年底,受之前价格战的影响,志高空调只卖出去几千台,企业根本没有赚到什么钱。
市场前景过于渺茫,以致于台湾合资商暗中撤资,并带走了相关技术人员,甚至公开说明志高空调将要破产。
合资商的这一做法使得公司的账户被法院查封,当时连员工的工资都不能发出来。
在近乎是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李兴浩只能选择咬牙向前,向供货商开具了一张价值800万元的“白条”融资。
正因之前从未拖欠过欠款,供货商愿意相信他。
终于,志高空调在李兴浩的带领下,走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正式在大众视线中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成功。
这两段经历让李兴浩坚信:低价是杀手锏,而信用是救命稻草。此后,志高空调迎来其巅峰期。
顺应当时国家发布的“家电下乡”与“节能补贴”的政策东风,李兴浩决定投资研发高能效空调,并决定带着团队深入乡、镇,用最简朴的方式来打开市场。
例如摆摊、发传单、办产品会等,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高、中、低档全线产品。甚至做出承诺“终身免费维修”。
还以连锁加盟的方式引进兴隆维修等第三方服务商,为消费者做好售后维修服务。
凭借这样靠谱的保障和极致的性价比,志高空调最终在三四线城市杀出一条血路。
2009年,志高空调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李兴浩个人身价也因此超过了7亿元人民币。
志高空调也紧跟格力、美的、海尔的脚步,成了国内空调行业的第四大领头羊。
凭借这样的耀眼成绩,李兴浩决心带领志高空调继续创造新的辉煌,其目标直指行业的领军企业——格力。
提及董明珠,李兴浩没有半点让步,放出狂言要“造出全世界最好的空调”。
但当时的李兴浩并没有把心思全放在空调业务上,反而开拓了金融、传媒、房地产等行业,试图构建一个“商业帝国”。
这些多元化的业务尝试,不仅分散了他的精力,也使是志高空调核心业务滑坡。
同时,志高的营销策略只能说是对格力的拙劣仿戏:格力请成龙代言,志高就挖走成龙,以此来提升品牌知名度;
格力提出口号“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志高也随之提出了“掌握核心智能云核心科技”。
2011年起,随着国家对空调节能补贴政策的退坡,空调市场逐渐显露出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空调市场的竞争从单纯的价格战,慢慢演变为对技术、服务和质量的全面考验。
格力、美的和海尔等专注于技术研发,奥克斯则将销售重心转为线上销售。
然而直到2013年,志高空调分配用于研发的费用依旧极低,甚至不足营业额的1%,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且依然沿用传统的零部件采购组装模式。
缺失技术作为品质的支持,志高空调的产品开始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噪音、自燃等状况不胜枚举,消费者投诉日益增多。
根据投诉平台,志高空调的大多数投诉问题都在于产品质量和维修服务两方面。
2012年,李兴浩决定放权,将公司的管理权交给技术实力雄厚的郑祖义,试图推动公司向技术驱动转型。
郑祖义作为清华大学的博士,计划用“云空调”这一概念来挽救志高。
这一技术旨在通过手机进行远程操控以及实现自动故障报告,但这一尝试在当时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消费现实下,是无用的概念炒作。
这是一次失败的尝试,没能挽救志高空调的现状,反而加速了口碑的下滑。
为了挽救公司发展的颓势,2015年,李兴浩重返公众视野,并提出了“五年内实现千亿营收”的宏伟目标。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砍掉冗余部门、强推“全员销售”策略,甚至让研发人员也兼职卖空调。
结果,公司陷入恶性循环:为了节省开支,削减了生产过程中的必要投入,结果产品质量下降,自燃等恶性事件频发;
为了快速获取资金,不得不贱卖土地,但是依旧填不上亏损的窟窿。
2019年,志高空调因亏损高达14亿元,被迫无奈退市。
一年后,李兴浩也因为涉及欠款纠纷,被列为了限制高消费人员,俗称“老赖”。
同时,志高空调也因为买卖合同有关的纠纷将面临强制破产与清算的下场。
到了2023年,李兴浩更是因涉嫌挪用资金被警方控制,尽管还不清楚这件事是否与志高空调有关,但不管怎么说,李兴浩都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
曾经那个叫板格力、意气风发的企业家,早已不复当年的神采。
低价营销的策略让志高空调崛起,也让它忽视了技术和品质的重要性,最终被贴上“低端”的标签。
李兴浩的强硬决策让公司发展方向摇摆,开展的各类副业分散了资源,造成核心技术空心化,错失了电商和智能化转型良机,而他放权后又选错接班人。
如今的空调市场,已经进入了“强者恒强”的时代,格力手握核心科技、美的投身全屋智能、小米用生态链降维打击,志高空调想要翻身,很难。
参考文献:
【1】中国经济网——《从格力挖走成龙的志高空调 沦落到卖地求生》
http://www.ce.cn/cysc/zgjd/kx/201907/03/t20190703_32507552.shtml
【2】央视网——《志高空调败笔连连 忽悠术让消费者伤不起》
http://jingji.cntv.cn/2012/08/14/ARTI1344907794659995.shtml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