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尔滨过端午:一锅滚烫的蛋,三代人忘不掉的烟火味

#端午纳福#

粽叶飘香时,思绪总忍不住飘回哈尔滨的老院子。记忆里的端午,没有软糯香甜的粽子,却藏着一整个童年的温暖与期盼。

凌晨四五点,天还没完全亮透,母亲就轻手轻脚地起了床。老式厨房的灯泡泛着暖黄的光,照亮她在铁锅前忙碌的身影。铸铁的大铁锅架在蜂窝煤炉上,火苗舔舐着锅底,咕嘟咕嘟烧着水。母亲将洗净的鸡蛋、鸭蛋、鹅蛋挨个放进锅里,那些蛋是提前好久就攒下的,有的还带着农家院子里的稻草香。

我们几个孩子被锅里飘出的香气勾醒,揉着惺忪睡眼,光着脚跑到厨房。铁锅里的水欢快地翻滚着,蛋壳在沸水中轻轻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母亲总说,煮蛋要多煮一会儿,这样蛋黄才够沙,蛋白才够紧实。热气蒸腾间,白雾模糊了她的眼镜,鬓角也沁出细密的汗珠,她却顾不上擦,只是不时掀开锅盖,看看火候。

终于等到出锅,滚烫的蛋被盛在粗瓷盆里,我们围在灶台边,迫不及待地剥壳。那时候没有精致的调料,就撒上些自家腌的大粒盐,咬一口,蛋白Q弹紧实,金黄流油的蛋黄沙沙的,满嘴留香。母亲总把最大最饱满的鹅蛋留给我,自己却只拿个小鸡蛋,笑着说:"妈就爱吃小的,小的香。"

院子里,父亲早已在门框上插上了新鲜的艾草。微风吹过,艾草的清香混着煮蛋的香气,弥漫在整个院子里。我们几个孩子拿着蛋,在院子里玩"撞蛋"游戏,输的人要把蛋分给赢家。欢声笑语中,小小的院子充满了节日的热闹。

后来离开哈尔滨,吃过嘉兴的鲜肉粽、广东的碱水粽,各种花样繁多的粽子填满了端午的餐桌。可记忆里那口咕嘟作响的铁锅,那带着粗盐粒的煮蛋,还有母亲温柔的笑容,才是刻进骨子里的端午仪式感。那些在铁锅热气中氤氲的岁月,让我懂得节日的意义不在于形式的华丽,而在于家人相伴的温暖与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7

标签:美食   哈尔滨   端午   烟火   三代人   铁锅   母亲   蛋黄   粽子   热气   香气   院子   蛋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