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臧健和面临的是一个艰难的开局,仿佛置身于一片黑暗的森林,找不到出口。她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女儿,口袋里只有500块钱港币,却凭借这微薄的启动资金,买下木头车和包饺子的材料,在湾仔码头旁边开始了她的水饺生意。码头边,人来人往,臧健和的心却像风中的树叶,摇摇晃晃。
她不敢走得太快,不敢抬起头,每一步都像是在试探命运的底线。煮水饺时,她甚至不小心烧到了自己的眉毛,这小小的意外,却也成了她创业路上的一个难忘细节。如今,电影《水饺皇后》将这段故事搬上了大银幕,让观众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感受臧健和创业时的无奈、困窘与坚韧。
被抛弃后的坚强
1977年,臧健和从山东南下香港,本是为了寻找丈夫,却没想到迎来的是丈夫的抛弃和新家庭的组建。她拒绝了婆家的收留,带着两个女儿流落香港,住进了铜锣湾电车厂附近的一间只有4平方米的旧楼。生活的重压并没有将她击垮,反而让她在绝望中找到了新的方向。一次偶然的机会,臧健和得知自己包的饺子很受欢迎,于是决定将这门手艺变成生活的来源。
她成了“走鬼”,在码头边摆起了水饺摊。一开始,她抹不开面子,但为了生存,她鼓足勇气向路人叫卖。幸运的是,她的饺子肉多馅足,很快就赢得了顾客的喜爱,口碑迅速传开。臧健和一天要工作16个小时,创下过6小时卖出1000份饺子的纪录,她的坚韧和努力,让码头的水手和司机都成了她的朋友。
拒绝援助的自强
臧健和的性格里有着一种强烈的自强不息。她在酒楼做杂工时受伤,虽然法院判决她可以获得3万元赔偿,但她只收下了工资部分,剩下的钱没有拿走。她认为,如果拿了全部赔偿,对方可能会觉得她骗了钱。
同样,当社会福利署告知她可以申请政府援助金时,她也拒绝了,因为她不想让孩子在一个领援助金的家庭中长大而感到自卑。这种严苛的自我要求,让她的生活充满了困难,但她却坦然接受并一一克服。
联手国际巨头的腾飞
1985年,在日本百货公司的合作下,臧健和正式成立了公司,建立了湾仔码头的第一间工厂。国际企业的加入,为湾仔码头带来了新的机遇。产品线逐渐丰富,从现煮水饺扩展到冷冻水饺、手工馄饨、汤圆等。
通过渠道,湾仔码头铺向了香港30多家连锁超市,成为香港冷冻食品的龙头。臧健和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非常谨慎,她坚持保留自己的品牌和技术,最终赢得了合作伙伴的尊重。后来,美国食品巨头品食乐和通用磨坊的加入,为湾仔码头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使其迅速占据了内地市场,并走出国门。
传奇背后的坚持
臧健和的成功并非偶然。她重视顾客的意见与反馈,坚持在包装里留下电话和地址,将顾客视为朋友而非生意对象。
她对原料要求严格,对饺子馅里肉和菜的切割都有规范,确保产品的品质。她的这些坚持,让湾仔码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思念食品CEO王鹏曾表示,湾仔码头是国内速冻食品企业的前辈和先行者,为同行树立了榜样。
致敬传奇
臧健和的故事,是一段传奇,也是一面镜子。她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即使在绝境中,也能通过努力和坚持找到希望。她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两个女儿撑起了开阔的天地,也让自己的品牌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字。如今,臧健和已经离世,但她的精神和故事,依然激励着无数人。电影《水饺皇后》的上映,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她的传奇人生,也让她的故事在新的时代继续传承。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