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开始给孩子多巴胺戒断时,他终于放弃了手机,自驱力被激活了

多巴胺会带给孩子快乐,也会偷走孩子的时间和人生。

家长适当对孩子的多巴胺戒断,就能帮助孩子找回充实和更值得做的事,才能告别空虚,激活自驱力。

自驱力是一个宏大而漫长且艰难的推进过程,需要孩子的自主感,胜任感和价值感。

拿我家孩子来说,有很长一段他都很沉迷手机,短视频和一些小游戏,一刷就是一天或几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

用孩子自己的话说,就是刷视频的时候很快乐,蛮开心和轻松的。

自己平时在学校从早累到晚,回家就是放松和休息的,就是为了玩手机,没什么不合理的。

孩子的话有他的道理,但作为高三孩子,作为最后几个月宝贵的时光,不跟时间抢,意味着成绩的骨感以及梦想的扑街。

按孩子的想法是,也想考个好大学,也想考个好成绩,但也想玩。

我跟孩子说这样一句话:

你不能既要玩得开心,还要成绩突破断层,还想轻松愉快就赶超他人,超不了还各种难受与不平衡。

世间从来没有一件,既不费力又能如愿的事。

这些道理说多了或高频次讲,是没有用的。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会。

而我对孩子有时既要又要还要的投机取巧心态,找合适的时机点到为止,比如:

孩子在主动跟我聊规划和成绩时,我会先肯定他的想法,然后再顺势提一嘴努力也是一种天赋之类的意思;

孩子在受挫时,我也会先共情他的感受,然后再提一嘴他眼高手低,努力指数不够的问题,提及别人一周至少比他多学习几十个小时的事实;

孩子在跟我讲玩手机并没有让他特别开心,只是当时玩的时候还行,玩过之后也很自责与内耗,觉得自己不该这样很烦躁,我就顺势提出帮他多巴胺戒断。

帮孩子戒断多巴胺,是要讲究时机,也需要孩子有意愿,不然硬碰硬的强势戒断,不仅起不到作用,还会激发更大矛盾,让孩子启动防御与对抗。

而我也用了心理学家安娜塔斯西娅·赫罗尼斯在《掌控多巴胺》中提到的戒断建议:

适当的多巴胺和享乐行为是没有问题的,频繁享受即时满足的多巴胺,且不需要努力时,才会产生问题,对多巴胺的体验的基线耐受度会逐渐提高。

人们不会因为多巴胺上瘾,因为多巴胺本身不具有成瘾性;

并不是多巴胺越多,人们就越快乐,多巴胺也不是幸福感的唯一来源;

提升多巴胺水平,并不能增加专注力和生产力,保持平衡才是关键;

多巴胺戒断育儿,是较少过度多巴胺,减少即时满足带来的活动,而不是消灭孩子的多巴胺,将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

根据《掌控多巴胺》中对多巴胺的诠释与建议,我内化为这样的养育方法:

允许孩子喜欢玩手机和刷视频,并表示这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在玩的时候掌握平衡,玩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一玩十几个小时就是有问题的;

认同孩子追求快乐,在学校累了一周回家就是想要放松的理念,但也要考虑自己的时间太宝贵了,适当在玩与学之间均衡;

给跟孩子聊并不是在家疯狂玩好了,回学校才能认真和收心学,玩太嗨了反而会有更多的虚空与不安全感,毕竟大家都在卷,时间也的确剩得不多了;

给孩子建议放松方式可以多元一点,不一定非要抱着手机一整天,出门跑步或转转,或者约同学聚会或者做点其它想做的事,也可以休息和放松。

适当的戒断多巴胺,会将你从即时满足中转向延迟满足,抽出时间做更重要或更有意义的事。

当然,在多巴胺戒断的时候,会遵循循序渐进的方式,一次只专注解决一点,当孩子放下手机,他会去扫地,拖地,写会作业,听会课程,与弟弟聊天。

慢慢,孩子在不玩手机时,也很开心和快乐。多巴胺戒断后,慢慢从即时快乐到深度满足。

这时候,孩子就能放下手机,去做更多事情了,体验感越好,他的状态与情绪也就越积极,也能开始将精力拉回到学习上了。

生活原本就是丰富多彩,虚拟世界的即时满足和短暂多巴胺带来的后续是更多的虚空与无力感。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4

标签:育儿   多巴胺   手机   孩子   时间   快乐   成绩   努力   建议   更多   虚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